[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茶一味从何来(素全法师)
 
{返回 禅茶文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08

禅茶一味从何来

素全法师

    对于以“苦、集、灭、道”四谛为真理的佛教思想,在生活中用茶来比拟,的确是最用心的。

  首先,禅和茶同为苦中甘甜,回味悠长。无论多好的茶,必须用适当的开水冲泡;无论多高深的禅,也当在生活中体验。所以,历代高僧都强调在生活中修行,用修行来指导人生。

  苏东坡和了缘禅师于河边论道,一个喝酒,一个品茶。东坡先生将吃剩的骨头扔于河上,引狗去追,东坡先生即兴一句“狗咬河上(和尚)骨”,将了缘禅师立于禅之上。了缘禅师略一思索,将东坡先生写的诗扔于河上,顺口一句“水漂东坡诗(尸)”。境界更高,无常更妙。

  故于苦中生乐,乃禅茶一味之妙。

  其次,禅和茶同为集中清醇,爽心宜人。集者,缘分也。所以以茶为道是要看缘分,古人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很多人以为天天用一套豪华的茶具,泡一壶高档的茶叶,燃一柱上等的沉香,供上鲜花、伴上雅乐,年纪轻轻,侍者伺候着,花几个小时时间在那里小口细酌,以为茶道,其实,那是在等死。

  当辛苦的农民在太阳下劳累耕种一天后,满头大汗的回到家里,亲人用粗制的大碗,泡上一碗温暖的、粗制的红白茶,老农一口倒进肚中,长长的舒口气,哪个爽,才叫禅茶一味;当工作了一周后,礼拜天全家人来到公园,带上家乡的小吃,泡上几碗盖碗茶,在冬日的阳光下聊天、打牌,亲情融融,老少乐乐,这才是禅茶一味;退休了,几个老工人、老干部泡一大壶保温茶,在寺庙的后院子风中对弈欢饮,不相让步,这才是禅茶一味。

  对境而生意,于缘而起禅,本不可强求。

  故于集中生乐,乃禅茶一味之趣。

  再者,禅和茶同为灭中妙香,回味悠长。灭者,成住坏空之无常也。所以禅和茶本无好坏、无对错、无取舍、无断常,香自本来。

  无好坏:皆染污而生,本质空性,所以无需执着。

  无对错:还需因人而异,绿茶凉胃,红茶生热,无论多高档,体质不同,也得各取所需才是恰当。

  无取舍:用则受益,不用也不关生死。解脱非禅而在于心,生死非茶而必须水,无禅亦能解脱,无茶也能解渴。

  无断常:若得个中妙,禅茶都是道,执断执常都不可取。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喝茶,但居于乡下山野,多为寺院僧团奔走,故以不渴即为大乐,偶尔闲暇,得阳光下,徒弟高兴想起了,泡杯“好茶”来,也自得其乐,悠哉游哉!

  法不可说,不可问,各自欢喜就好!


{返回 禅茶文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掸一身灰,且吃茶去
下一篇:禅茶何来一味(素全)
 吃茶去(圣严法师说禅)
 以平常心喝茶,可进入“茶禅一味”(金易明 )
 禅茶一味从何来(素全法师)
 论佛教与中国茶文化(刘彦波)
 茶中有禅(林文钦)
 再好的茶也都会过去——明奘法师茶禅中体会无常
 人生如一片茶叶的旅行
 茶与禅修
 唐诗里的那些茶
 禅心无凡圣,茶味古今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二七 温玛丹提女本生谭[栏目:第十八篇]
 福德日记6月12日─禅修时应有的观念(上)[栏目:福德日记]
 第九十 普棘刺林经[栏目:第二篇 中分五十经篇]
 从《中论·观因缘品》看本体无生论(梵慧)[栏目:中观宗文集]
 第十五回 圣雄重情[栏目:自然的代价]
 漫说《中阿含》(卷九)~F 六、手长者经(下)[栏目:界定法师]
 心为文字之性——永明延寿判教原则的语言哲学分析(吴忠伟)[栏目:永明延寿大师思想研究]
 摄大乘论 第90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拿佛法里讲的善恶标准来衡量自己[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肇事逃逸的果报(西门柳)[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