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关于这颗心·阿姜查 目录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返回 关于这颗心·阿姜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49
关于这颗心

  ~ 阿姜查·波提央 (作者), 赖隆彦 (译者)

  《关于这颗心》内容简介:我不太晓得如何介绍这位我所见地的最有智慧的人才好。只要有他的地方,就有机锋与活力、率真与实话、庄严与亲密,以及幽默与严肃的戒律、动人的悲心与自然的解脱。
——杰克•康菲尔德

  对阿姜查来说,以艰困的森林苦行里,支持他不放弃的是对死亡的拥抱和坦然。阿姜查的伟大,不在于他是一代大禅师,而在于他让我们知道他和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怕死,只是他能够让死进入到真实的拥抱体验里,因此能够有多一分的坚持与超越。
——释自鼐

  对许多见过他的人来说,他似乎是这世上最快乐的人——这说来可能有些讽刺:他一生中从未有过性经验,没有钱,不曾听过音乐,每天经常得腾出十八至二十个小时待人接物、睡在一张薄薄的草席上,有糖尿病与各种疟疾症状,很高兴巴蓬寺有“世上最差的伙食”。
——阿玛洛比丘

  阿姜查不断地重复强调:修行的道场就是我们的身心,在我们的六根里,在我们接触外境中去观照。我们必须在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的当下,去仔细觉察,心如何被这些外境对象引发出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如何构成我们一连串的行为,以及一连串的喜恶分别的制约反应。

  阿姜查以非常浅显活泼的比喻,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这个修行道场里用功,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内心的光明、清静与喜悦。他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这三个步骤好像是一个连续、互相关联的过程。把观察我们自己的内心作为起始和核心,阿姜查指导我们如何超越、放下和不执著。

目录

推荐序 这本书将改变你的命运
导论 灭苦之道
前言 关于这颗心
PART ONE 戒
第1章 与法同住世间
第2章 使心变好
第3章 感官接触——智慧的泉源
第4章 了解戒律
第5章 维持标准
第6章 为何我们生于此
第7章 欲流
第8章 实相的两面

作者简介

  阿姜查·波提央(Chah Phothiyan,1918—1992),近代泰国最著名的法师之一。9岁出家,20岁正式受戒为比丘。1946年通过最高级正规佛学课程考试后,开始托钵行脚,寻师访道。
  1948年,他在森林中与20世纪最伟大的森林禅师阿姜曼相遇,获得重要的启发,改变了他的候行方法。1954年回到家乡吴汶省巴蓬森林,追随者日多,于是有了著名的巴蓬寺。2002年,在泰国境内与世界各地,巴蓬寺的分院共计超过两百座。
  他的修行方式有两大特色:头陀行与禅定体验,两者都是延续迦叶尊者重视苦行的精神而来。他的教导方式简明深远,吸引了不少西方人士前来受教。其中包括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保罗·布里特(Paul Breiter)、阿玛洛比丘(Ajahn Amaro)等。


{返回 关于这颗心·阿姜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这本书将改变你的生命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觉知心,就可以获得清明
 痛苦生起时别不理
 阿姜查开示一景
 上座部的传承
 修行的成果完全取决于自己
 阿姜查向阿姜曼请益
 阿姜查的弟子们向西方传法
 了悟法即了悟自心
 研读与修行相辅相成
 阿姜曼影响了森林传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问:真实成止之量?[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心?生物现象?或两者兼备?[栏目: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在家应如何修行?[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弘一法师与近代澳门佛教(何建明)[栏目: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声闻戒与菩萨戒有什么不同?[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03-046体验生命[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您个人如何平衡弘法利生和个人修行之间的关系?[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谈鸯掘摩的追佛、杀佛、观佛与赞佛[栏目:许智铭居士]
 摄类学 十二[栏目:摄类学讲记]
 瑜伽行派之“无种姓”思想初探(释长慈)[栏目:唯识学研究]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