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运用佛教的智慧 于生活中对治贪嗔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40
运用佛教的智慧 于生活中对治贪嗔

索达吉堪布

  我们在人生中如果有了烦恼,生起猛烈的贪嗔之心,此时应该如何对治呢?佛教中有许许多多的方法。我们身体上的疾病,可以到医院去治疗,而心里的这些疾病,就需要借助佛教的心灵妙药了。

  我本人研究佛教多年,从心坎深处觉得,佛教中治疗心病的方法,世人不得不了知。现在有太多人身心疲惫、苦不堪言,看到这种情景,我们作为佛教徒,不能自己独享佛法甘露,而应当尽量分给有缘的人。

  那么,佛教中如何对治我们的烦恼呢?

  1、对治贪心

  按照小乘的观点,当你生起强烈的贪心时,最好是修白骨观。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国的修行人,大多都采用这种方法。我1999年去泰国时,还专门到森林里看过,那里摆放着人体解剖模型和死人的骨架,旁边有些长老为来者讲解:我们人体是怎么构成的?它值不值得贪?……

  刚开始,不懂的人觉得有点可笑:“这是死人,我们是活人,怎么会没有差别?”但静下心来去思维时,就会慢慢明白,自己特别执著的任何人,实际上只不过是一具臭皮囊,对其皮肤、肉、骨头、内脏一一剖析,值得贪恋的一点一滴也没有。最后就会领悟到,所爱之人的身体,还不如一张白纸干净,自己对其无比贪执,完全是一种颠倒执著。

  现在很多人口口声声说你爱我、我爱你,为了爱可以死去活来,大家也觉得这样天经地义,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个身体值不值得爱?自己爱的,到底是这个人的哪一部分?

  我在泰国曾遇到一名政府官员,他短期出家时,修持过白骨观——泰国的情况跟我们不同,那里的男子在二十岁左右,必须要短期出家,包括国家总理也不例外,此举既可种下解脱的善根,又可对民众的行为有所约束。他一开始看到人体的不净时,可能因为他的环境不同,所以特别嗤之以鼻。但后来慢慢地,通过听受长老的讲解,他就开始接受了,并在很短的时间里,生起了很大信心。他惊讶地说:“我原来实在太愚痴了,不应该执著这个身体,我的也好、别人的也好,实际上只是一团血肉,有什么好贪的?人为什么这么迷茫?”

  如今,你们也有不少人贪爱自他的身体,实际上这都是因为从小所受的教育不同,没机会接触这些真理。如果有机会的话,“人之初,性本善”,大家都可以恢复自己的善根。

  以上从小乘不净观的角度,简单讲了对治贪心的方法。当然,在大乘佛教中,也有很多这方面的道理。

  2、对治嗔心

  至于嗔心,《入菩萨行论》专门有一品用来对治它。比如,当你正在发怒时,可以观察这个嗔心的颜色、形状、本体是什么样的?它是从外在的敌人身上来的,中间的虚空中来的,还是自己体内的某一处来的?它到底在哪里?这样一剖析就会发现,嗔心犹如虚空,当下便消失了。诚如《净业障经》所言:“诸烦恼即是佛法……一切烦恼同虚空性。”

  这是上等修行人对治烦恼的方法,以此可将烦恼转为菩提,《六祖坛经》也说:“烦恼即菩提。”当然,贪心、嗔心的现象并不是菩提,认识它的本体才是菩提。假如没有认识它,那你产生多少烦恼也只是烦恼,永远不会变成菩提。这是佛教中特别甚深的道理,只要你能稍加了解,面对烦恼时就会非常管用。

  在这个世间上,不管是什么人,没有烦恼、痛苦是不可能的。当你遇到这些时,用金钱或改变环境的方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它来自于你的心,无论躲到哪里,心始终是躲不掉的。所以,若想对治这些烦恼,必须要运用佛教的方法,调伏自己的心。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受是苦——远离悲观和失望
下一篇:无常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慈悲先要善待家人
 练好双盘腿的锻炼方法
 做个有境界的在家修行人
 佛的十种德号简义
 不以自然为敌,不以他人为敌
 人死后并非一了百了
 你人道吗?请到屠宰场旅行
 菩萨的心
 略论佛教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超越之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忘记自我[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因明与中国文化(王克喜)[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四十一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定慧双修是真修行[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29.五百位牧童——戏骂生为牧童,因愿得证罗汉[栏目:藏传百业经故事集]
 《佛子行》短信讲法 第三十五颂[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八五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义与利能否兼得[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四 (14)[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杂阿含经选集 二十六、戒学[栏目: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