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关于死亡
 
{返回 太桥旦曾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51

关于死亡

  不要等到奄奄一息才领悟无常,不要等到无药可救才感恩生命,不要等到生命终结才断恶行善,不要等到面临死亡才想到修行,不要等到神智不清才求佛保佑,不要等到离开人世才寻求解脱,不要等到身心分离才求生佛国。修行应当从小时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从内心做起!

  · 为什么要修观死亡无常呢?对于修行人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对今生今世的贪执,也是过于追求此生此世的名利。只有观修无常才能去掉这个贪执,断除对名利的过分追求。如果不断掉对此生此世的贪执,佛法的知识再丰富,修行的时间再长久,戒律守持得再清净,也谈不上是修行者。

  ·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在内心中未生起菩提心和证悟空性之前,应唯一观修死亡无常。世尊说:“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安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

  · 我们并不需要通过算命来询问将来死后自己会去往哪里,也没有必要寻求圣者以神通来观察我们将投胎何方。死后的去向,取决于当下是造恶业还是行善业;死后投胎何处,取决于心中生起恶念还是善念。据佛经所说:嗔恚投生地狱;吝啬投生恶鬼;愚痴投生畜生;贪欲投生人道;嫉妒投生修罗;我慢投生天道。

  · 拥有势力和地位,拥有健康和亲属,生活富裕,身强力壮,年轻貌美,才华渊博,科技发达,医学高明……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可以不面临死亡的理由。人生本来就这么短暂,生命又极其脆弱,再加上全球各地灾难重重,我们随时随地都有死亡的可能,那为什么还沉迷在此生此世的名利之中,并做一些千百年后的计划呢?

  · 即使世间的科技再高明,创造力再惊人,物质世界改变再大,到面临死亡时,仍然无法改变无常的事实,也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乔布斯先生的离世,就是对大家的一个提醒,也是一个呼唤,使我们从轮回的沉迷中觉醒。

  · 我们死时丝毫财物都无法带走,死后一个亲人都无法陪伴,如果我们不遵循依教奉行去修行的话,永无止境的轮回苦海里,谁会救我们呢?我们能依靠谁呢?佛陀曾经说:“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 这才是“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啊!大家一起勇猛精进地修行,才有解脱的希望!

  · 当面临死亡的时候,灵魂是否能找到美好的归宿,取决于具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而不是盲修瞎练;灵魂是否能选择光明的前途,取决于自己一生的修行功夫,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 试想,当你无人陪伴的时候,有怎样的感受;当你失去财产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当你孤独走在陌生黑暗的路上的时候,又有什么感受。即使亲人、财产以及身体都陪伴着灵魂,心灵仍会浮躁、焦虑、不安,更何况灵魂孤独漂泊的时候。为死亡准备,等于是为灵魂找到美好的归宿,也是为灵魂选择了光明的前途。

  · 即使我们有许多亲朋好友,面临死亡的那一刻也无法有人陪伴着我们;即使我们拥有多少的荣华富贵,面临死亡的那一刻,也要孤独地空手而去;即使我们曾经身强力壮,面临死亡的那一刻,却成为尸体而被抛弃。所以,所有生命旅程中,死亡是最陌生,最孤独,最迷乱的旅程。我们应对死亡深刻体认,也应为它充分准备。

  · 只有幸福的日子是不够的,因为此生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在无数流转的生命里,不过是个片段罢了。死亡是另一段新生命的开端,并非是一了百了。既然死亡是新生命的开端,我们为何不去做对死亡和来世有益的事呢?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死亡一无所知。你可以追逐此生利益,但不能没有对死亡的准备。

  · 寂天菩萨说:一个人做了享福百年的梦后醒来,另一个人做了瞬间享福的梦后醒来,他们都无法重复梦中所享的福,长寿还是短命,临死时都如同这两种梦一样,生前的荣华富贵都成了泡影,就算你生前获得了许多财富,并且得以长久的享受,但当你死去时,如同被盗贼洗劫一空一样,光着身子、空着手走向来生。

  · 清明节,透过媒体看到很多祭扫群众在为去世者祭祀。仅仅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待,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从佛教的角度看,这还是陷于迷信的状态。看到很多的坟墓,这更加提醒我们死亡无常。在这个世界上,从古至今,无论有多少显贵、富翁、名人,最后的归宿只有一个,就是死亡。

  · 再富再红再成功也要面对生死无常的事实。在无常的规律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在缘起性空的真理上,更是平等。这就好比在花园里的花朵,再漂亮,再芳香,最后还是在花园里干枯;大海上的巨浪再高大,再磅礴,最后也还是在海中消失一般。人身难得,犹如昙花。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啊!


{返回 太桥旦曾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因果与善恶
下一篇:生命无常
 《佛法,解决内心的方法》佛法的珍贵 二、实践的验证
 《密勒日巴尊者道歌》白话文--三者之歌
 关于人生
 修身养性
 大手印境界的涵义及修持基础
 幸福、快乐与烦恼
 佛陀的两种法教--教法与证法
 猛烈祈请历代上师——愿心中生起正见!
 《密勒日巴尊者道歌》白话文 —— 无愁之歌
 《佛法,解决内心的方法》步入实修之道 六、显密实修要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在家居士如何帮助不幸福的亲人解除病苦,度进佛门?[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药师琉璃光佛 十二大愿密意(李文涂)[栏目:药师佛·讲记释义]
 佛教弘法传播事业现代化的刍议[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心在法上 境随心转[栏目:六祖坛经说什么]
 斋日过午不食的原因和用意是什么?[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内在的调伏[栏目: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修布施只为人间建佛国[栏目:正如法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八十九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305.国清行机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要学济公的精神,而不是行为[栏目: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