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看得空寿若松(延晶)
 
{返回 佛教与养生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42

看得空寿若松
 
延晶

  有一首题为《空空诗》的古诗云:“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沉为谁动?田也空,屋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读后闭目沉思,浮想联翩。
  粗看《空空诗》,似给人以消极悲观之感,但细细琢磨,却不难领略到极其深刻的哲理,也不难体会到那无私无我的崇高精神境界。在一定意义上说,这种精神境界于社会、个人都是有益的。孟子说:“养身莫善于寡欲。”但如不能看得“空”,何来寡欲?如果一个人整日被官欲、色欲、贪欲、嗜欲等欲望所累,定会产生不少烦恼,影响身心健康。笔者在心理咨询门诊部常看到有的人从职位上退下来后,心理失衡,牢骚满腹,悲观、沮丧,由此而引发出一系列病症;有的人则因蝇头小利而争吵不休,弄得神魂颠倒,寝食不安;有的人为家庭不睦、邻里不和或财产纠纷、金钱纠葛伤透脑筋, 陷入苦闷之中……凡此种种,无不使人产生烦恼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可导致生物钟紊乱、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进而罹患多种身心疾病,加速人的衰老和死亡。
  看得空,清心寡欲,实为有益的做人和养生之道。老子有一重要的哲学思想,即“道法自然”,指的是世间万物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可拂逆,不可强制。而要达到“道法自然”,则需要照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去身体力行。只有常置于淡泊空灵、虚怀若谷的境界,人才能活得潇洒自在、健康长寿。
  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又能颐养天年的人,都是心胸豁达,看得空、想得开的人。隐居庐山的晋代文豪陶渊明有追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境界,在这空灵愉悦的境界中,身与心融,境与意会,才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乃长寿之代名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老先生写的“难得糊涂”,可谓又一箴言,从养生角度来看,对调节心理平衡大有裨益。清代养生家石天基有八乐:“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鸟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乐则长寿。日本老年协会的加藤泰纯博士赠给高龄老人幸福生活的三大秘诀是:忘记死亡,忘记钱财, 忘记子孙。可见,人生在世,能把繁杂的世事、短暂的人生、功名利禄看得淡些,也就是看得“空”些,对于摆脱烦恼、求得长寿是十分有益的。
                                 
摘自《适养益寿》


{返回 佛教与养生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养生观 目录 引言:佛教养生的意义
下一篇:生病真相:我们把自己变成了垃圾桶
 佛教养生观 三、定慧与养生
 关注人类生命健康 弘扬佛教养生智慧
 生病真相:我们把自己变成了垃圾桶
 佛教养生观 四、止观与养生
 养身首先修心(沈维德)
 佛教养生观 六、饮茶与佛教养生
 佛教养生观 目录 引言:佛教养生的意义
 心病还须心药医(罗伟国)
 陈大惠对话中医女博士:为什么不可纵欲?
 长寿与静坐(道安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国王召见喻:持佛的名号才能生佛的净土[栏目:净宗譬喻·净宗法师开示集]
 黄檗希运禅师得法与传法(方兴)[栏目:禅宗文集]
 毋临渴而掘井[栏目:宣化上人]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二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闻思修的“思”是什么?[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相应131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赵子琪——佛教信仰是一种生活智慧[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