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思维无常和轮回过患...上师所赐予这些教言如何落到实处呢?菩提心...如何迈出第一步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43

问:顶礼上师!您告诫我们,要不断思维无常和轮回过患,这样才能生起精进修行之心,我觉得自己平时也一直在闻思,知道闻思要与实修相结合,因为闻思很重要,实修也很重要。若没有一点点实际行动和修行,上师所赐予这些教言又如何落到实处呢?所以我很想跨出这一步。

但是我又觉得虽然自己也经常思维菩提心,但还是存在私心。例如在服侍父母或者探望病人之时,觉得父母很重要。可是又觉得如果连身边的父母或亲朋好友都没有服务好,修行和救度众生就全是一套假话了。因此内心很烦恼,请上师开示,我该如何迈出第一步,去一点点的开始做?

答:这个问题也是修菩提心的一部分。要记住,虽然我们天天都会发愿“为天下所有一切父母离苦得乐”而从事一切善法,但这只是一个菩萨心,而行持菩萨行则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条件来定夺。

我相信很多人平常都在阅读《普贤上师言教》、《前行备忘录》或《圣者言教》等前行教言。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都告诫我们,首先要从四无量心开始做起,并尽量往这方面发展,但这并不是表示我们时时都能做到这一点。

想要圆满四无量心,首先要从自己的亲生父母开始做起,即便是广大菩萨行,也要从亲身父母开始做起。因为我们的生身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很大,而无始以来一切众生都曾当过我们的父母,除了时间长短有所不同之外,没有任何区别,因此也应把天下所有一切众生都观想为自己的父母。这样一来就能明白,一切众生在当我们的父母时,与今生的父母的恩德是一模一样的。因此在实际观修当中,还是以今生的父母作为契入点而观修。

而在实修过程当中,我们行持的事业就叫做菩萨行。虽然在行持菩萨行的时候,我们不一定一下子就能为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做很多的事情,给予他们很多的帮助,但是无论行持诵经还是念佛持咒等善事,也要从亲生父母开始做起。

平常无论是在高原还是在汉地,我们在讲解菩提心方面的教言时都会讲解,对于次第根机者而言,菩萨心和菩萨行两者并不能同时并行圆满。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令所有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但在实际行持过程中,可并不一定在当下就圆满行持菩萨行,此时还是要先自己的父母开始做起,从旁边的亲人开始做起。要记住,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发愿,但在实际行持过程当中,仍旧需要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因为我们会面临很多选择。

例如现前我们手里有个很诱人的水果,而自己的母亲与一个陌生人同时想吃这个水果,虽然我们知道自己要发菩提心,要行菩萨道,但是我们还是会先把水果递给自己的母亲,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我们的心念和心愿本身就是两样的。虽然发起殊胜菩提心是我们的愿望,但实际当中,我们的心念的圆满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例如我们知道贪嗔痴烦恼是漂泊轮回之根源,但是知道这个道理以后,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不再起贪嗔痴烦恼了吗?不,这是不现实的。没有贪嗔痴烦恼是我们的心愿,但实际当中是不可能当下就能圆满做到的。

但从另一个方面而言,想要救度自己的父母,这本身就是发菩提心。为什么我们要救度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因为他们如同我们今生的父母一般,是对我们有恩德的人,所以我要去救度他。而现前我们最能感受到恩德的是生身父母,那么就必须在此生的父母面前开始做得圆满,也就是说从今生父母面前开始做起。要是连这个也做不到,那菩萨行才是一种空话。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言语都是直来直去的人,实际上是一种傲慢?为什么...
下一篇:虽然我们发愿是为了度化一切有情父母,但是实际上也是为了自己?
 小乘皈依与大乘皈依有何异同?
 对成熟口诀法的误解
 成就佛果观一切清净是否说明众生也已成佛?
 作为佛弟子如何将佛法融入现实生活?
 在入座的准备中,如何忆念上师恩德,祈请上师加持的?
 如何对小孩进行佛法的教育?
 有小飞虫来干扰我还要叮我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杀死它?
 直接学空性可以吗?
 “嗡 啊 吽”这三个字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如何解说?在密法当中有什么特殊..
 有的人觉得只能依止一位上师,内心有时会排斥听闻其他具德上师的教言,这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现观庄严论》颂词[栏目:现观庄严论学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宗教(龚学增)[栏目: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信仰与信心[栏目:仁焕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讲记(上)[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六道轮回从生至死到再生[栏目:卡塔仁波切]
 贤愚经白话 金财因缘品第九[栏目:贤愚因缘经白话]
 恒伽提婆居士[栏目:不动佛·感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