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死的幻觉 第33章 面对新世纪的话
 
{返回 白玛格桑法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10

生死的幻觉 

佐钦白玛格桑法王著

第33章 面对新世纪的话
  
  人们很关心步入二十一世纪即耶稣诞生至今两千年的时候,在将来未知的时代里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这世纪之交,有些人特意制作出很多世纪影像作品,以突然进入另外一个世界的心态面对世纪交替,这是比较幼稚的想法;有些人因为在二十世纪的大起大落中遭受过很多磨难,所以面对新世纪仍然摆脱不了恐惧和不安,甚至心里充满了忧伤和绝望,这是过度悲观的想法;有些人把世纪更替看作绝好的机遇,希望在新的世纪里得到大发展、大成功,甚至梦想获取无因之果,希望从天上掉下馅饼到自己手里,这是无知的空想;有些人历来就没有什么想法和抱负,他们除了今天不会想到明天和未来,面对新世纪自然是麻木不仁……这些想法虽然多种多样、千奇百怪,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人们都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幸福快乐。至于步入新世纪,那只是给时间流逝中的分秒剎那取了一个美妙动听的名字而已,而时间一直就在前一剎那到后一剎那、今天到明天地不断流逝着。对于时间流逝的过程,最短我们可以称之为「剎那」,再长一点我们就称其为「天」。所谓「新世纪」和「旧世纪」也不过是对时间流逝过程的一种说法,而时间本身并不存在任何新旧世纪的划分。因此,在未来很多个新世纪里,太阳依然是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大江小河依然是往低处流去,大海依然存在,火依然是热的,水依然是湿的……四大各自的性质和作用不会在新的世纪里发生变化,人的苦乐掺半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包括我们身边的动物在内的世间有情的生、老、病、死四苦依然会令其受尽痛苦和折磨。时而出现的短暂快乐会在无常变化中消失,紧接着出现的又是痛苦,这种苦乐轮流出现和变化不定便是无常的本性。
  
  我们经常所见的、并认为是恒久不变的东西,其实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因为无常是诸法的本性。比如,我们眼前流淌的大江大河,虽然看起来几十年如一日,但是仔细研究便会知道它前一剎那和后一剎那完全不一样。同样,所有情器世间都有小到一剎那的变化和大到经常性的变化。我们从婴儿到老人的巨大变化也是由很多一剎那变化积累的结果,而不是突然一天变老的。由于我们内在的常见习气和发现不了外在事物的细微变化,使我们产生了迷妄之见而有了常见。如果我们郑重声明:「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不一样。」那是一点也没有错的。除了投胎身体的替换以外,前世和今世都在依靠一个意识流,由此可以看出,包括所有动物在内的意识所依靠的血肉蕴身的生命体是多么脆弱、多么没有自由、多么值得同情啊!
  
  在我们的眼里,那些只能活一天的虫蚁和即将宰杀的鸡、鱼等小动物是渺小而没有自由的。同样,比我们更有力量、更有福气、更长寿的有情在看我们时,也会觉得我们渺小而没有自由。如果用简单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的生活就像电视里的故事,把这个故事总结概括起来表演则可以把人生一百年的经历在一天内演完,人生的幸福快乐时光在每小时里不会超过几分钟,影像图中的人物也只有手掌般的大小,一切快乐的片断如同儿戏一样没有任何意义,这与我们观看虫蚁鸡鱼又有什么区别呢?
  
  新世纪的人们无论科技水平达到什么样的至高点,或者能够制造出什么样的先进机器,都不可能依靠这些来找到永远脱离痛苦的方便路径。就像火中的热无法除掉一样,轮回的痛苦本性绝对不可能改变成快乐,也没有任何办法使其改变。翻阅历史书籍,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自私贪婪的驱使下多次大规模地发动战争,还有部分人登上未开发的新大陆后建立了强大稳固的政权……而所有这些,并没有使人得到什么快乐,相反造成了生灵涂炭的痛苦。有些人预言说未来发生世界大战以后,这个世界将濒临灭亡,有少数人会迁居到别的星球上,并在那里生存繁衍一段时间,然后那里的后代又返回到这个地球上,再重新建设出新的地球家园,这些话虽然戴有科学的面具,但我认为很难令人信服。
  
  在未来的新世纪里,科学技术在现有的基础上会有很大的发展,人们一定会逐步攀登科学技术的顶峰,但是,要测量宇宙之边和计算众生的数目,还得依靠除现有五根以外的殊胜不共之根。要断灭老化和死亡等痛苦,就得找到除现有医药技术和生物化学以外的微妙方便法门。把人体冰冻以后冷藏几百年以求长生不老,这并不是真正先进的试验手法,它看起来和小孩子做游戏没有什么两样。在整个科学领域的发展进程中,心理学的研究对像微妙而且难以深入分析,所以,如果对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具有深刻透彻地了解的话,我认为可以把我们所有有情的痛苦之根即生老病死等痛苦的源头揭示出来。如果能够发现痛苦的源头,就可以找到根除源头的办法和新路径,从而能够毫不畏惧地迎接死亡大敌,至于找到获取快乐的办法也就比较容易了。
  
  在新世纪的时光流逝过程中,日月四季依旧会存在,而夏季凉爽、冬季温暖、阳光普照、黑夜消失并且没有生老病死的痛苦等等美事却是无法出现的。但是,疾病、战乱和饥饿等所有人为的痛苦可以依靠人类自己来避免发生,因为这些都是人类自己一手造成的,当然也就可以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使其往好的方面发展。森林是一棵一棵的树木形成的,牦牛尾巴是一根一根的牛毛组成的;同样,世界也是由你和我以及每一个人组成的,是我们人类共同拥有的世界。因此,我们不能以「浊时恶行」为由冷眼旁观世事百态,这样于己于人都不会有任何益处。世界几十亿人口中你我每一个人都包括在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好人,那么真正美好的世界也就近在眼前了。
  
  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时,起沟通作用的是身体和语言中表露出的态度,但是身体和语言都要受心的控制,身与口的一切活动都在心的指使下进行。因此,人们的行为好坏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心地的好坏,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分清心的好与坏。在新的世纪里世界能不能和平安宁,就要看你我的心是否具有爱和善。如果这个世界上的自己一方「我」和另一方「你」都能具有善良友爱之心,那么一切国防军备开支都可以从此用于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发展文化、发展科技和济贫救苦等事业中,人们就可以把地球共同建设成新世纪的幸福乐园。但是,如果人心都不善良、不友爱的话,世界的前景则会相反。心坏的根源在于贪欲、嗔怒等烦恼,要彻底根除怀恶之心还得依靠破除烦恼的道法,这就又要回到佛教的经典教法中去。
  
  在这里我并不是有意把话题都转向佛教经典中去,而是在探讨新的世纪里如何建设地球新乐园。综观有情世界,人类和其它所有众生都有或多或少的贪欲、嗔怒等烦恼,因为是有情就不可能没有烦恼。如果有一个没有烦恼的人,这个人肯定不同于我们,他肯定具有不同的六根和觉受,此人也就不能算作我们人类当中的一员。我们都渴望马上得到幸福,但我们却不能立即断灭痛苦之因——嗔怒等烦恼。我们虽然不能立刻得到除灭烦恼的快乐,但如果能够减少和控制烦恼的话,就可以少一些痛苦。当强烈的烦恼出现时,我们要冷静地思考一下,找出一个对治烦恼的方法,然后去迎接烦恼的挑战,绝对不能把胜利让给烦恼。在与烦恼的战斗中,如果胜利者是烦恼而自己败下阵来的话,烦恼就会统治我们,让我们受尽各种各样的痛苦。
  
  烦恼的危害随自己的能力大小而有大有小。一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如果被嗔怒烦恼控制,那么他将无暇思及前因后果和黎民百姓的幸福安危,他将用嗔怒的怀恶之心指挥部下民众,制造出毁灭性极强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这些武器不仅会夺取他人的宝贵生命,而且还会在剎那间摧毁多年艰苦建设的重要设施,他也会在弹指之间埋下大祸根;一个拥有中等权力的人如果心地不善良,他就会欺压手下,使许多人堕入痛苦的深渊;一个拥有少量权力的人如果居心不善,也会伤害他人,甚至夺取一个人的宝贵生命;一个没有善心的平凡小人物,同样也可以伤害到周围的人,大到毒打家人和亲友,小到砸锅摔碗……这些人坏事做完以后,当心中的嗔怒随着时间的推移化解消除之时,他们又会产生强烈的悔恨之心,但那时却无法弥补已经破坏的一切,也不能返回到破坏之前的当初。以上说的便是与毁灭你我的烦恼作战时败下阵来的经验教训。
  
  当我们遭遇烦恼大敌时,要依靠犹如利剑般的烦恼对治法来消灭烦恼,或者用方便法门来把烦恼之敌转化为修道之友,把烦恼作为修炼道法的助缘。无论如何,至少要避开烦恼或控制烦恼的蔓延滋长。如果不这样做,从大处来说则世界不能和平安宁;从局部来说则地区战乱不断;从小处来说则是个人做出违法之事而受到法律的惩治,等等这些都将使人们体受到各种各样的痛苦。
  
  在未来的新世纪里,如果人们能够做到别人骂我我不还口、别人欺我我不报复、别人打我我不还手、别人揭发我的过失我不反击等慈悲友善之行,以及不从自私自利出发而伤害别人,那就一定能够建设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地球幸福乐园。
  
  自从有人类以来,这个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宗教,这些宗教的源流各不相同。有些宗教是一个平凡人物经过对事物分析研究以后,得出一个合乎逻辑的总结性教言而创立流传的,这类宗教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加进了许多人的智慧和经验,从而使宗教本身越来越完善和与众不同;另外有一些宗教是不平凡的圣人,从殊胜的慈悲心中传出智慧福音而创立弘扬的;还有一些宗教是模仿圣人的教言并在其中加进自己的少量见解而创立传播的……诸如此类的各种宗教,除了带有伤害他人之言行的宗教以外,真正以利乐他人为出发点的宗教都将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我认为坚持利他主义精神的宗教不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任何危害,当然,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并不包括少数人利用宗教来达到其它目的的事件。
  
  佛祖释迦牟尼告诉我们:「心念未尽,法乘不断。」诚如其言,只要众生的念想依然存在,那他们在思维探索中创立的各种宗教就是无有穷尽的。如果现在的科学家们需要一门宗教的话,我认为佛教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科学理论越是登上高峰越与佛教教理相吻合,其中生命的奥秘、永恒的快乐、无灭胜道等非常深奥神秘的领域,恐怕只有在佛说胜义教理中才能正确说明。在这里,我可以肯定地说,谁也无法深入透彻地研究大圆满法和无上深密法要。我这样说话有些人听了也许很不服气,或者有人会毫不客气地指责我胡说八道,但是,当你临近死亡或遇上意外逆缘的时候,你就会深刻领会我说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如果你是个长生不死或者能活很长时间的人,那么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有一天科学理论和实践会告诉你我说的话绝对没有错。
  
  从前在一个人烟稀少的野外,有很多动物在一起生活着,其中有一个菩萨化现的动物之王名叫夏热巴。夏热巴身强力壮,具有非常大的勇气,并且充满了利他慈悲之心。它从不伤害别的动物,只靠吃青草树叶、喝清泉来平安度日。有一天,那个地方的国王带着四路兵马,来到动物们生活的地方进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国王手下有一支特别擅长射箭的队伍,国王骑着马飞快地跑到狩猎队伍的前面,手持弓箭追射动物之王夏热巴。夏热巴虽然有能力抗击国王,但它没有那样做,它以更快的速度跑在了国王的前面。当国王追至一道很深的峡谷跟前时,夏热巴越过那道峡谷迅速逃走了。
  
  国王的坐骑看到峡谷时突然停止了脚步,于是国王从马背上摔下来掉进了峡谷。再说那菩萨化现的动物之王,当它跑在前面听不到后面的马蹄声时,便回过头来看了一下究竟。它看见峡谷边站立的马和空马鞍,知道国王掉进了峡谷,心中顿时生起了无限的慈悲和怜悯。它想:「这位国王从前具足荣华富贵,生活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今天却掉进了峡谷,受尽了难以想象的痛苦。虽然国王追杀我,但如果他还有一口气的话,我不能见死不救啊!」于是夏热巴返回到峡谷边,发现国王正在痛苦地挣扎。夏热巴流下了同情的眼泪,用人的语言对国王说道:「国王,你还好吗?我是生活在你的领地上的动物,全靠你国土中的水和草来维持生命。如果国王能让我们安静地生活,我可以把你从峡谷中救上来,请国王降旨让我这样做吧!」夏热巴说话的声音非常柔和并且充满了诚意。
  
  国王听到夏热巴的话,既惊奇又羞愧,他非常欢喜又有些怀疑地回答说:「刚才我一心要夺你的命,可你为什么却要救我呢?我可以忍受身体摔伤的痛苦,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伤害充满善心的你的悔恨之苦,我的摔伤之痛远不及伤害你的悔恨之痛。现在,我要向你忏悔诉罪,还望你能宽恕我的罪行。」
  
  于是,夏热巴用法力把人那么重的一块石头放入峡谷之中,当石头接近国王时,夏热巴告诉国王骑在石头上面并抓紧石头。一切准备就绪以后,石头从峡谷深处飞了上来,国王因此安全获救。接着夏热巴把国王带到了森林原处,国王激动地抱紧夏热巴说:「给我第二次生命的救星,我不能把你留在这里,让你忍受饥饿寒暑之苦,我要带你一起回我的王宫。」
  
  夏热巴以平和的声音回答说:「对于你这个君主的功德,我应该向往和喜悦。如果你想报答我,就请用慈悲之心关照这些生性愚昧而受苦的动物们,从今以后,不要再去狩猎害命,要知道众生都一样不愿受苦、但求快乐,己所不欲的事不能强加在他人头上。请你远离有损荣誉和圣人唾弃的种种言行,多做德行善业来增加执掌国政的福德。身为野兽的我们习惯在森林中生活,不能生活在城市和宫殿中,我们与人之间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截然不同,所以我不能跟你走。希望你回家以后,要断除伤害他人的想法和言行,要用惟一利益他人的心来学修菩萨行和利乐事业,并以此增加你的荣誉和福德。」
  
  国王认真听取了夏热巴的教导,并当场承诺愿意如是奉行。最后,国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动物之王夏热巴和大森林。
  
  作为世间的凡人,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人人都无法避免犯下无意的或有意的错误。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遇事多加思考和分析,就可以避免犯大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当我们分析和研究佛陀宣说的教法时,首先要弄清楚佛陀宣说的教法是不是无垢真言,其中有没有搀杂其它的言论,是真佛法还是假佛法。如果我们认定了所研究的是真佛法,那么还要分清楚是了义教法还是不了义教法,并从佛陀应机说法的角度去理解教法,在此基础上才可以继续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为了配合研究的需要,我在这里说一说佛教的修取究竟果位在大乘教法的共同宣说中是怎样阐述的。
  
  如果以前积有白法善业和微妙愿心的话,今生就可以依靠其福力来获取具足暇满十八法的宝贵人生。不仅如此,还可以遇上大乘佛法、对轮回生出厌离心、具有奉行自他二业的勇气、以及能够学修菩萨大行,仅仅这一些就可以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并且能够战胜魔障成为天人礼奉的对象。然后,次第修习禅定,取得微妙成就,就可以拥有具足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功德和相好圆满的胜身,并且能够入登正觉佛的果位。这样便体证了遍满轮回涅槃、恒久住于大乐法界果地的法身、无灭明力大幻化三世常住的报身、以及具备二智中施行利生事业的化身。如果从现在开始学修因法的话,最终一定能够体证正觉佛果。当十地功德圆满以后能得到微妙色身,五道功德圆满以后能得到法身。
  
  以上法理的深入详细说明非常广大而深奥,无法用三言两语来说清道明,而且我也无意在这里把它说得很详细。但是,为了预测和研究未来新世纪的需要,我想在这里把相关的问题再说明一下。
  
  诚如佛说劫末浊时众生的痛苦无量无边那样,我们人类在这个苦乐掺半的世间是无法脱离所有痛苦的。但是,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全世界的人们都使用同一种语言文字,都遵循同一个法律体系,并且共同营造幸福快乐的地球大社会。当劫末到达人的寿命只有十岁的时候,那时人们的身体只有今天你我的大姆指那么大,寿命最长的人只能活到十岁,并且会经常发生疾病、战乱、饥饿等天灾人祸。到那时,香巴拉的法王将会降临到人世间,弘扬微妙善法。对于佛教经典中的这些说法,如果能够避免望文生义,并且又能够正确理解其含义的话,我认为可以得出值得信赖的结论。
  
  现在人们信仰的各种宗教里面,有些与佛陀的教法很接近,有些甚至可以作为修炼佛法的道基。如果从现在开始,所有信仰二十世纪以前很早就已创立的宗教的人们,在努力防止自己的教法里搀杂造假邪说的基础上,做到全世界信教民众团结在一起,拋弃区分宗派和排斥异教,共同努力去做利益众生、播撒快乐的事业;同时执政者也多为全人类的利益着想和工作的话,我们梦寐以求的世界和平将会自然而然地到来。在这里,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各种宗教的信众们要树立正确的典范,要有信心改变周围人的不良心念和邪恶行为。如果全人类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具有把胜利与好处让给他人、把失败与损失由自己来承担的利他菩提心,那么,我们一定能够迎来与现在完全两样的天堂般的未来新世界,那时人们的思想和言行肯定非常接近佛陀教法。因此,下面我想说说这方面的见解。
  
  人们如果体知了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的方法,那就具备了智慧胜眼,这样就可以消除一切事与愿违的根源——无明。自私贪婪减少以后能够减缓我执的束缚,从而可以控制贪欲、嗔怒等障垢。以利益他人的善心勤修白法善业以后,可以积累广大福德,而拥有福德的人就能够心想事成。因此,当人们齐心修造共同的福德以后,就可以减少地震、火灾等四大的灾害。从个人的角度而言,断除非福德之行能够少得疾病、少受伤害。当出现必须接受的前世罪业之果——疾病和灾祸时,要善于把它转化为积修福德的道法,这样还可以消除偷盗、抢劫等祸害,从而使世间和平安宁。如果人们没有怀恶之心而且互相亲如父母兄妹的话,所谓军备和国界都将成为古老的历史传说。
  
  当外界的物质生活条件富足以后,人们会思考怎样使内心快乐,并会努力寻求消除老、病、死等痛苦的办法。不过,到那时再去努力修炼今天佛法中的胜义究竟妙道恐怕晚了一些,因为那个时候不会像现在这样圆满地具有全部经典法宝、开示传承、修习指导和觉受交流等。因此,所有具备智慧头脑的人,应该从现在开始珍惜微妙佛法,把它当作一切重要事情中的最重要的大事,要把布施、持戒等方便行为法门,以及智慧微妙善法修好以后积累福德和智慧二资粮,修取无漏内在的快乐,消除老、病、死的痛苦;有些人甚至可以成就永远不舍离此身的无死长寿持明胜果。
  
  当今世界的人们,无论是物质财富、内在思想、外在言行,还是知识修养,都才只达到以九层楼房为例的一至二层,少数人甚至连这样的高度还没有达到。人首先是想尽一切办法填饱肚子,接下来会寻找御寒的衣物;当吃得饱、穿得暖的时候,人们会进一步想获得既美观又质优的其它更好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会努力救助别人,但多数人很少会想到别人,因为他们想要达到的很多物质条件还不具足,他们将在努力创造各种物质条件的操劳中走到生命的尽头,最后摆在他们面前的全是失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世人终生都在忙于创造幸福,而且都在未能享受自己所向往的幸福中死去,这便是自取失败。
  
  我们经常遇到的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其实就是在没有找到内在快乐的情况下,向外寻求快乐时遭遇外在快乐无常变化的结果;或者是内在快乐和外在快乐失去平衡的结果。当外在的物质财富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如果内心不能随之提高境界的话,贪婪之心便会更加膨胀起来,假如在此基础上造下偷盗、抢劫、勒索或诈骗等罪业,就会把此生和往生都引入痛苦和失败的危险境地。所以,人们在创造外在物质财富的同时,应该想办法减少内在心里的烦恼痛苦,这样可以让内外快乐同步增长,最终达到无需依靠外在快乐,只靠内在快乐就能心满意足的境界。到那时,还会出现与今天完全两样的内在功德,从而可以显示相应的神通和法力等等。
  
  心理学和思维活动的研究和发展,对于全世界的人们步入健康快乐之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并且都以追求幸福和快乐为最主要的理想。现在的人们虽然都渴望得到幸福和快乐,但他们并不认识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我们不能责怪他们无知,因为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体受过真正的幸福和快乐的微妙滋味。举例来说,当饥饿的时候吃到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是一种快乐的享受,但是当吃饱喝足之后就不会去追求吃饭的快乐,如果从此不再有饥饿的话,那就再也不需要吃饭的快乐,更不会去求取食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快乐不在饭菜上面,也不在吃饭的行为当中,而在脱离饥饿之苦的境界里。因此,如果没有内在的烦恼,就不会有任何的痛苦,没有痛苦便是快乐了。再举一个前面已说过的例子,当疥疮发痒的时候用手去挠就会得到一点快乐,但是放弃挠痒而根除疥疮的话,将会得到更永恒的快乐。我们现在享用美食靓衣可以说是一种快乐,但是能够胜过它千万倍的是内在的快乐,如果我们能够真正体会内在的快乐,就再也不会把外在物质享受的快乐放在眼里了。所以,内在的见解和感受可以直接影响到外在现象,或者说外在现象随内在见解和感受的变化而变化。
  
  当人们心情快乐的时候,就算来到荒山野谷也高兴不已;而当人们心情苦闷的时候,就是身处花园美景也不会感到快乐,更无心去欣赏。因此,世间的人们在创造外在物质财富的同时,应该提高内在的精神境界,只有在微妙善心的指导下创造物质财富才能使世界和平、共享幸福快乐。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把极乐世界建造在人间,这样我们便登上了前面所说的九层楼顶,而这样的成就是绝对有可能得到的。但这里并不包括视世间快乐为没有任何意义的妙欲诱惑、一心修习深密法义以后取得微妙成就的瑜伽士们。不过,当体知妙欲享受犹如喝盐水一样只能助长贪欲,并对轮回过患生出厌离心之后,从而修炼深密心法的人将会有很多很多。这样看来,佛陀所宣说的未来弥勒佛降临到人世间传法以后,众生的寿命将会增长、贤劫将会再一次出现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当人们多行非福德之业时,寿命就会减少,疾病就会增多,身体也会变得矮小而且脸上失去光泽,并会频频发生战乱和饥荒。而当诸佛愿心的威力和众生的白法善业重新增长的时候,贤劫光明将会展现出来,众生的疾病和灾祸也会越来越少,人们将充满光彩,具足力量和美貌,受用完全可以与天人相比。
  
  因果无违是绝对没有错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遵循因果规律,寿命仅为十岁的劫末浊时也可以人为地改变。不过,现在最令人心寒的是佛祖释迦牟尼所传的微妙善法,以及其它贤良正主所传的利益众生的教法,都在遭受篡改和假法的侵入,这将给人类的未来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我认为,人类保护古代文明应该像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一样,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我想请求读者朋友和全人类,为了保护先辈圣人们留下的文化瑰宝,请多做一点有意义的实事!
  
  在这里,我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以研究者的眼光和采用文字语言的方式分析研究了今天世人所面临的难题——生命的奥秘、生死轮回、因果业报、如何创造未来幸福的人类社会等,并且简要说明了利乐自他的内心甘露——佛法知识、如何调治从苦根我执无明中生出的烦恼迷妄之症、以及殊胜的积福灭罪心要道法等,其中还引用了少数无垢金刚真言。另外,我还把佛法至今圆满具在的世界屋脊——雪域高原的风土人情作了部分介绍。为了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我在书中讲述了不少传奇故事,当然书中充满了我自己的世界观和个人看法。至于我个人,我认为我不过是拥有一个「活佛」的名号而已,这有点像驴子披上了豹皮,我自己很清楚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给我「活佛」名号的都是大德圣人,而且都具有智慧胜眼,他们说话绝对不会有错误,也绝不可能说出毫无根据的假话。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评说我个人的话,我应该算是具有善良习气、微妙愿心和利他精神的人。我相信我将会继续完成前辈大德们的宏愿大业,并且无愧于大德圣人们恩赐的名号,我也相信我将能够为与我结缘的众生带去利益,前辈圣人们的发愿就像如意宝珠和如意宝树一样能够满足众生的愿望。
  
  在此我发愿:愿所有见过我、听过我的名字和与我结下善恶业缘的众生,依靠我的福力都能登入此生和往生的恒久快乐胜地,并且都不再受任何痛苦;从今以后,愿我成为饥饿者的食物、口渴者的甘饮、受寒者的衣服、中暑者的凉风、孤独者的亲友、无助者的帮手、无依者的依靠和渡船、桥梁、药品等,我将不分彼此亲疏地利益所有众生。这是我经常在昼夜六时中的发愿,再一次在书面上把它写下来,愿它能够早日实现。
  
  这本书是我在忙于教法复兴的紧张工作之余写成的,希望我的辛勤劳作不至枉费,希望此书能够成为未来人类的朋友。我写此书的目的,是诚心为了利益他人,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世界屋脊雪域高原的比丘——土登·龙多·丹贝坚赞(白玛格桑)
  
  于二十一世纪的二○○○年一月一日完成了这本献给人类的小礼物


{返回 白玛格桑法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佐钦法王白玛格桑仁波切简介
下一篇:生死的幻觉 第32章 大圆满总纲
 生死的幻觉 第23章 赎死与延年长生
 生死的幻觉 第28章 根除轮回的污秽种子
 生死的幻觉 第9章 虚妄和欺骗
 佐钦法王白玛格桑仁波切简介
 时间真相
 白玛格桑法王开示
 生死的幻觉 第3章 无常的人生
 生死的幻觉 第13章 缘起因果的规律
 生死的幻觉 第32章 大圆满总纲
 生死的幻觉 第21章 临终的和合往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师姑原是女人作[栏目:公案100]
 《金刚经注解》三十七[栏目:涤华禅师]
 《极乐愿文》讲记(十二)[栏目:极乐愿文讲记·达真堪布]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八十七[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二十一)略说回向[栏目:圣者言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