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三节 僧人日常服饰 一、海青
 
{返回 佛教丛林观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05

  第三节 僧人日常服饰

  僧人日常服饰是指出家人在在日常生活中所穿着的服装。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僧人服装借鉴了中国古代传统服装的制作工艺,并结合出家人自身的特点,制成了既符合佛教律仪要求,又适应中国气候条件的僧人服装。这些僧人服装主要包括海青、长衫、罗汉褂、短衫裤、僧鞋及僧袜等。本节现分别就这几种僧人服饰的来源和款式功用等基本情况略作介绍。

  一、海青

  “海青”是我国僧团中主要的服装之一。它的款式:腰宽袖阔,圆领方襟,比较其它衣裳肥大很多。因此,通常也把它叫做“大袍”。古代丛林将礼佛的衣服称为海青,乃取意于:“海”,因海洋浩瀚深广,能容万物,自在无碍;“青”,因其色泽青出于蓝,意在鼓励策进修道者,不同凡俗,代代更胜。在辞源里解释它说:“吴中称衣之广袖者为‘海青’。本属于宽袍大袖的唐装,身腰、下摆、袖口都很宽阔,穿着自在,为我国佛门僧俗二众礼佛时所穿的衣服。按李白诗:‘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盖言广袖之舞,如海东青也。今亦称僧衣曰‘海青’”。

  另据星云法师所著无声息的歌唱解释说:“海青本是雕类的鸟名,生得俊秀文雅,常在辽东海边飞翔,其状类似衫之大袖。因此,把海青鸟名,借来当做大袍的名字”。

  “海青”的服式,它原是从我国汉唐时代的服式衍变而来的。在从前,无论僧俗都穿用它。不过由于世界潮流的演进,生活方式的变革,世俗大众都早已改穿“满服”、“西服”、以至于穿着多彩多姿的“时装”了。

  佛教尊重古制,“出家人”生活比较保守。同时为了整肃仪容、庄严道风,所以“海青”虽然不是“法衣”,但是到今天都还能够遵守穿用着。

  “海青”虽然是脱胎于汉服,但是它究竟还有一些特异之处。“海青”的衣领,是用三层布片复叠缝制而成的,这样子叫做“三宝领”。在衣领的前面中段,还俥有五十三行蓝色线条,这叫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另外,俗袍的袖口是敞开的,而“海青”的袖口,却是缝合起来。这也是僧袍和俗袍彼此不同的一点。

  “海青”缝合袖口,也有一种传说。据说:“梁武帝的后妃郗氏,她不信奉佛教,时常想用方法诬害僧尼。有一次她命宫人做了一些猪肉包子,召请宝志禅师师徒用斋,以便造成和尚犯戒,羞辱佛门。如果僧众当时不吃,就会构成违逆皇后旨意之罪。宝志禅师乃是得道高僧,早已预知其意。于是事先命令门徒,都把‘海青’袖口缝合起来,先把馒头预藏袖筒之中。当进宫接受午宴之时,一手把包子放进空袖筒里,一手取出馒头来吃。这样子才逃过了郗氏的诡计”。

  至于“海青”的颜色,一向是以青黑色为主。只有少数名位崇高的长老—如“方丈、首座、法师……”之流,才穿着黄褐色的“海青”。在我国的僧团中,除了“袈裟”,“海青”算是最尊胜的僧服了。穿着“海青”,大都是在“礼诵、听经、会宾、议事”、以及晋见长老等重要的场合。不过现代有许多丛林中,在早晚课诵或其它佛事活动中通常会要求大众统一穿着海青,以显示僧相的庄严。

  由于“海青”体量庞大,用布过多;而且宽松摇摆,动作不便,同时又非“佛制”,所以近世以来,已经有人提议改革。民国太虚大师等,就曾经倡导过新式的僧装。不过在同时也有一些人士,抱持相反的意见。认为传统的服式,肃穆庄严,不宜轻言改革。因此,在“见仁见智”的情形下,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结论。

  海青仍保留着传统的样式。

  在佛教中,海青还有一定的表法意义,所谓表法,也就是世俗通常所说的内在涵义之意。袍的大袖子,有一种表法,就是接引众生的意思,海青的海字是表广大,穿起袍来,佛弟子的心量要像大海般广阔,能包容一切,青表内心清净,诸法不染,顾名海青。


{返回 佛教丛林观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三节 僧人日常服饰 二、长衫与罗汉褂
下一篇: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二节 袈裟的种类及功德 四、供养法衣的功德
 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一节 丛林常用法会 六、出家剃度..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五、称谓 一 丛林一般..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二节 庄严具 二、经幢
 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一节 丛林常用法会 一、开光法会..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一节 法器的种类
 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二节 袈裟的种类及功德 三、袈裟的功德..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五、称谓 二 丛林尊称..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四节 生活用具 八、滤水囊
 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一节 丛林常用法会 五、三皈五戒法..
 佛教丛林观 前言 目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心中无“色”[栏目:谈佛说禅悟人生]
 第二章 曹溪一脉 二、六祖法乳[栏目:禅宗宗派源流]
 六度[栏目:实修教言]
 当代人间佛教的走向——由宗教与社会互动角度审视(邓子美)[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道家、佛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周秋光、徐美辉)[栏目:佛教与慈善]
 三○七 簇叶树本生谭[栏目:第四篇]
 好友(心亮)[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如何在境缘中去除贪瞋痴[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金刚经》系列开示 25[栏目:常福法师]
 任孤儿教育者应具性格之商榷[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