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中无“色”
 
{返回 谈佛说禅悟人生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39

心中无“色”

  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有多少人都无法把持住自己,沉醉于灯红酒绿之中,迷失了自己,只有心中无“色”才能抵御来自外界的诱惑。
  世界上所能见到的一切物质,在禅学上都叫做“色”,色法都是依因缘条件而成的,色法不能单独存在,因此没有自性可得,这个不可得的色即是空,所以色的当体是空。空不是没有,虚空能包容世界万物,禅学主张“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

  一次,洞山禅师问云居禅师:
  “你爱色吗?”
  云居正在用竹箩筛豌豆,听到洞山这样问,吓了一跳,筐里的豆子也洒了出来,滚到洞山的脚下。洞山笑着弯下腰把豌豆一粒一粒地拣了起来。
  云居禅师耳边依然回想着洞山禅师刚才说的话,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没有办法回答。
  “色”包含的范围太大了!女色、颜色、脸色……
  你穿衣服挑颜色吗?你吃佳肴喝美酒看重菜色、酒色吗?你选宅第房舍注意墙色吗?你会按照别人的脸色行事吗?你贪恋黄金白银的财色吗?你恋慕妖媚艳丽的女色吗?
  云居禅师放下竹箩,心中还在翻腾。他想了很久才回答道:“不爱!”
  洞山一直在旁边看着云居受惊、闪躲、逃避,他惋惜地说:“你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好了吗?等你真正面对考验的时候,是否能够从容面对呢?”
  云居大声说道:“当然能!”然后他向洞山禅师脸上看去,希望能得到他的回答,可是洞山只是笑,没有任何的回答。
  云居禅师感到很奇怪,反问道:“那我问你一个问题行吗?”
  洞山说:“你问吧!”
  云居问:“你爱女色吗?当你面对诱惑的时候,你能从容应付吗?”
  洞山哈哈大笑地说:“我早就想到你要这样问了!我看她们只不过是美丽的外表掩饰下的臭皮囊而已。你问我爱不爱,爱与不爱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心中有自己坚定的想法就行了,何必要在乎别人怎么想!”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眼中有色,心中无色,才能坦然面对世间的各种诱惑。
  有一次,有位学僧请示赵州禅师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禅理怎样解释呢?”
  “听我一偈:碍处非墙壁,通处没处空;若人如是解,空色本来同。”赵州禅师回答。
  学僧听偈后仍然不解,赵州禅师又说:“佛性堂堂显现,住性有情难见;若悟众生无我,我面何如佛面?”
  可是,学僧还是不明白,又问:“禅师!我请问您的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呀!”
  赵州禅师两眼圆睁,大声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俗人固执地认为一切都有实体,处处障碍,无法贯彻现象与本体,一旦体悟诸法无我,缘起性空,就知道禅心即是我心,我心即是禅心了。
  有一天,有人拿了一件烟花女子佩带的精致小肚兜给东海寺的泽庵和尚看,故意想难他一难。
  不料和尚突然一笑,嘴里说:“绣得多么好!老僧也喜欢有这等美人陪伴啊!”同时,动笔写了一段偈语:“佛卖法、祖师卖佛、末世之僧卖祖师。有女卖却四尺色身,消安了一切众生的烦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柳绿花红,夜夜明月照清池,心不留亦影不留。”

  “色”只有在“心”的感受下才发生作用。“心不留则影不留”,一切“色”便化作了“空”。只是世人大多不明白这个禅理,“心”放不下,所以常常为之困挠。
  很久以前,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前往舍卫城化缘的途中遇见一个漂亮的女孩。他不由得动了爱恋之心,相思成疾,终日茶饭不思,卧病在床。师兄弟都去探望他的病情,看到他失魂落魄的模样,十分担心。

  年轻的修行者就把心中的一切苦恼一股脑的吐露了出来。师兄弟们虽然同情他的单相思,但都帮不上什么忙,只有用言语来安慰他。
  然而,单相思的修行者实在听不进大家的好言劝慰,于是大家决定把这件事情禀告给释尊。
  释尊知晓内情之后,出乎意料地说:“你不必如此忧虑,好好吃饭休息,我一定会帮你,你的愿望很快就会实现的!”
  大家都很诧异释尊的做法,那位年轻修行者心花怒放,精神为之一振。他饱餐一顿之后,跟随释尊离开袛园精舍,前往舍卫城。
  释尊率领一群弟子赶往那位少女家。一到达家门,就听见屋里传来悲哀的哭泣声,混乱不已。他们上前一问,原来那少女在三天前死了。因父母眷爱,舍不得埋葬,致使尸体发臭,惨不忍睹。

  释尊回头看看年轻的修行者,谆谆告诫道:“你迷恋的那位姑娘,现在成了这个模样。你应当知道万物无常,生灭变化,瞬息之间,时不我待的道理。只有愚痴者才只看外表,不顾真实,才会因此而痛苦自伤。”

  “看见美色,内心迷惑;对于无常,心不在焉。以淫乐毁灭自己,无异作茧自缚。智者能够当机立断,敢于消除一切苦恼。如果纵情放逸,耽于淫乐,溺于情爱,无异自造牢狱。只有内心觉悟,断绝淫欲,才能冲破邪欲的牢狱,彻底断绝生死的苦难。”

  年轻的修行者目睹少女腐烂的尸体,又听到释尊诚挚恳切的说法,顿生悔悟之心。他五体投地,向释尊礼拜,表示谢罪。然后跟随释尊回到精舍,努力修习,终于修成了正果。

  诸法无自性,
  一切无能知;
  若能如是解,
  是则无所解。
  ——《华严经卷十》


{返回 谈佛说禅悟人生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善恶有无之间
下一篇:参透生死之道
 谈佛说禅悟人生 序言 禅意人生 目录
 人生的锁链
 求人不如求己
 持之以恒方可登峰造极
 禅理来自生活
 善恶有无之间
 放下就会快乐
 从欲望中解脱出来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磨砖不能成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11经 郑地么瑟经[栏目:相应部 2.天子相应]
 大乘之革命[栏目:太虚法师]
 CHAPTER 1 The Buddha[栏目:The Buddha's Ancient Path]
 48.问曰:化人来去说法可尔,云何能行檀波罗蜜等?[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栏目:生活的层次·迷悟之间]
 觉者之言 第六道支 正精进[栏目:三界智尊者]
 弊宿经[栏目:大品]
 善知识的表相[栏目: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三论宗破收四料(理净)[栏目:三论宗文集]
 64 最尊贵的头[栏目:依空法师·人间巧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