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教理上讲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但在实际操作中,我的体会是由慧生定,由定生戒。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00

问:顶礼上师!教理上讲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但在实际操作中,我的体会是由慧生定,由定生戒。

答:为什么教理认为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呢?因为前面若没有守持好自己的戒律,就无法进入到寂止禅定的状态之中。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也曾经说过,无法守持别解脱戒,连往生三善道的基础都不具备,解脱又谈何容易,因此着重宣讲小乘别解脱戒。所以按照次第的修学方式,由戒生定是非常符合我们次第修行者的根机的。

你理解由慧生定,由定生戒,是在说当心如如不动的时候,也就在守持戒律了,但这里所谓的心不动,该如何理解呢?

以前我在杭州的时候,有一位出家师问我,惠能大师在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开悟,如今他也能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为什么不等同于惠能大师开悟的见地呢?

要知道惠能大师在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应无所住”是已经直视了本体,因此所生的一切心都称之为真心。但他现前所谓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完全是自己造作出来的见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他觉得“应无所住”的时候,实际上他已经有了一个所缘的对境。“所住”就是他“所缘”的对境,那么他的见解自然就是“应有所住”,此时所生的心就只能称之为“妄心”,而非“真心”。

因此所谓的心如如不动要分为很多层次来理解。若要是能圆满正行的本体,那么戒定慧当然也在其中圆满。在《呼唤上师本论》当中也讲解,无论是四种灌顶、五道十地还是四无量心,四摄持等等,一切都在智慧本性当中圆满,但是这样的见解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说过,依据龙树菩萨的教言,应在胜义谛当中树立自宗派见解或回遮他人见解,但在我们自己的修行过程当中,还是要在改造当中去成办见解。

因为即便对理论有多么通达,能用多么美妙的词语来表达,但对自己而言可能都不是真正的见解。例如当你口渴的时候,必须把水喝下去才能解渴。也就是说,无论是真实的见解还是戏论,我们都必须要从当下的心念下手。

所以每当我们盘腿做功课时,内心就会想到一切本来都是空性,但是念到《心经回遮仪轨》以后,又想到一切都是有缘起的,但是现而无自性,既非有亦非无,在这样的状态当中安住的见解都叫做心的改造。因为对次第根机者而言,我们只能从文字当中去这样树立见解,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之见解,但前面由戒而生定,禅定中有相定和无相定的次第过程是不可缺少的。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想确认见修行果四个字各自的内涵,恭请上师予以开示。
下一篇:我平常不喝酒,但每逢节日与家人朋友见面的时候,难免要沾一点酒,请问这样做会不会犯戒?
 言语都是直来直去的人,实际上是一种傲慢?为什么...
 请问众多道友是否应该经常共修上师瑜伽?
 在家居士应该选择何处修行?
 何为获得圆满三相之身的因?
 对于平时世间生活就很幸福的人而言,如何令其生起出离心?
 我们所依止的上师(善知识)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功德?
 能观的意识和能感知的意识是不是两个意识?
 打坐出现妄念时,不作分别,自然安住,则妄念自然消失,请问这是禅定增上之..
 我看到有些光碟上讲,有些人说他自己可以把别人送到极乐世界去.....
 我想确认见修行果四个字各自的内涵,恭请上师予以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小粪桶[栏目:这世界无处不美]
 请珍惜佛法[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师若摇头,弟子摆尾[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天心明月 16.了愿与消业[栏目:果煜法师]
 日本律宗名刹——唐招提寺[栏目:律宗文集]
 印光大师文钞论集 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栏目:印光法师]
 六祖坛经 第九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中广电台]
 悟客尘显真心[栏目:惟觉法师]
 云栖别钞 斋僧无漏功德[栏目:释门法戒录]
 如何以三法印鉴别正统佛法(日常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