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教理上讲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但在实际操作中,我的体会是由慧生定,由定生戒。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44

问:顶礼上师!教理上讲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但在实际操作中,我的体会是由慧生定,由定生戒。

答:为什么教理认为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呢?因为前面若没有守持好自己的戒律,就无法进入到寂止禅定的状态之中。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也曾经说过,无法守持别解脱戒,连往生三善道的基础都不具备,解脱又谈何容易,因此着重宣讲小乘别解脱戒。所以按照次第的修学方式,由戒生定是非常符合我们次第修行者的根机的。

你理解由慧生定,由定生戒,是在说当心如如不动的时候,也就在守持戒律了,但这里所谓的心不动,该如何理解呢?

以前我在杭州的时候,有一位出家师问我,惠能大师在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开悟,如今他也能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为什么不等同于惠能大师开悟的见地呢?

要知道惠能大师在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应无所住”是已经直视了本体,因此所生的一切心都称之为真心。但他现前所谓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完全是自己造作出来的见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他觉得“应无所住”的时候,实际上他已经有了一个所缘的对境。“所住”就是他“所缘”的对境,那么他的见解自然就是“应有所住”,此时所生的心就只能称之为“妄心”,而非“真心”。

因此所谓的心如如不动要分为很多层次来理解。若要是能圆满正行的本体,那么戒定慧当然也在其中圆满。在《呼唤上师本论》当中也讲解,无论是四种灌顶、五道十地还是四无量心,四摄持等等,一切都在智慧本性当中圆满,但是这样的见解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说过,依据龙树菩萨的教言,应在胜义谛当中树立自宗派见解或回遮他人见解,但在我们自己的修行过程当中,还是要在改造当中去成办见解。

因为即便对理论有多么通达,能用多么美妙的词语来表达,但对自己而言可能都不是真正的见解。例如当你口渴的时候,必须把水喝下去才能解渴。也就是说,无论是真实的见解还是戏论,我们都必须要从当下的心念下手。

所以每当我们盘腿做功课时,内心就会想到一切本来都是空性,但是念到《心经回遮仪轨》以后,又想到一切都是有缘起的,但是现而无自性,既非有亦非无,在这样的状态当中安住的见解都叫做心的改造。因为对次第根机者而言,我们只能从文字当中去这样树立见解,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之见解,但前面由戒而生定,禅定中有相定和无相定的次第过程是不可缺少的。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想确认见修行果四个字各自的内涵,恭请上师予以开示。
下一篇:我平常不喝酒,但每逢节日与家人朋友见面的时候,难免要沾一点酒,请问这样做会不会犯戒?
 无论我怎么做,过去的烦恼都一直萦绕心间,要怎么做才能忘记过去的烦恼呢?..
 大恩上师讲授的“皈依戒”与我们以往闻思“三皈依”教法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何谓信心?
 初学者打坐,一座半个小时可以吗?
 请以实际修法经验谈谈自己如何进行入座前准备?
 对成熟口诀法的误解
 我把随身佩戴的您和喇嘛仁波切的相片不小心给弄丢了怎么办?
 排九节风,吸气时是用一个鼻孔还是两个鼻孔?
 有同修认为修行上师瑜伽则不需要修加行,某位导师又开示:要进入密宗则必须..
 作为一名学佛者,你皈依的目的是什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显大师与中国律学[栏目:温金玉教授]
 勤耕心田 1991.3.16~1991.3.31[栏目:星云日记]
 厚道比苛刻更令你受欢迎[栏目:心似莲花开]
 甘肃藏传佛教研究述[栏目: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七)[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