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八
 
{返回 达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8

    开发无分别智的三个阶段

    这个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我们现在要有分别。起码你是做好人还是做坏人要搞清楚,别学习佛法之后,自己越做越坏,越做越自私了,还说我挺好的,那你就麻烦了。所以善恶的心一定要树立起来,就是别人觉得你坏,你一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别人如果都觉得你好,那你可能是做得不错了,但还要观察自己内心的相续是不是真正好了。这方面,我们可以依靠佛制定的五戒十善进行自我考量。佛法讲的五戒十善,就是在人间树立的好的楷模、好的标准。有了这样好的标准是很简单的,就是你能够做到,而且可以做得非常好;即便你做不到,你的脑子里面也要能想到,你起码要想到自己做个好人。你想到要做好人的时候,你内心是健康的,是安全的,是有依赖的。如果你内心想到的是做坏人、做坏事,想伤害别人,那你的心灵就已经开始在受伤了。
    五戒十善是世间的善法。我们从善法起步,在有善有恶、有我有他的角度先慢慢地完善自我。但是这样的完善是不够的,因为它毕竟是轮回法,所以再进一步往前走,那就是要求解脱、求了生死,这是第二个阶段。因为我们对于自我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如果你通过自我的回光返照,看住自己,到底哪个是自我?你会真正地认识到,其实生命的核心是无我。正因为无我,所以我们才可以今天做人,明天做鬼,后天下地狱,再后天我们又出来了。因为你无我,如果你有“我”的话,你做人永远是人,做鬼就永远是鬼,那就很麻烦了。所以外在的躯壳随时可以变化,内在的核心却是无我。你们不要觉得,有一个“我”在那里好像很安全,实际上你如果认识到、确认了那个内在的无我,那才是真正的安全。所以证得无我,这一步是要从分别心到无分别。
    第三阶段,当你认识了无我、证得了无我以后,要生起智慧,生起慈悲。因为你无我,所以内心已经没有痛苦了,但是我们身边的人还有太多的痛苦,那你就需要去帮助别人。怎么帮助别人呢?就要想办法。想办法是什么?就叫方便,回转娑婆,善巧方便度众生,巧化尘劳作佛事。即使当你往生了,你还要回过头来到这个世界,以善巧方便利益众生。方便的“方”就是方法,“便”就是随便、随意,就是只要这个方法对众生有利,我随便用什么方法都可以,但是它的前提是对众生有利。如果对众生有害,那你这个方便就真的叫随便,那就沦落到“方便出下流”了,就越做越坏了。
    那么方法是什么?佛法里面讲了各种方法,包括:持戒、诵经、念佛、听经闻法以及行善积德等等,这种种都是方便,它只是外在的相,但通过这些相会改变我们内在的心灵。所以如果大家没有习惯做好事,没有习惯去做布施,你可以试着布施一次看看。如果要饭的人经常向你要,你从来不给,那你今天就给他两块钱试试看。你内心会体会到不一样的感觉,我们每个人内心中都有这种非常美好的德行。大乘佛子要广利众生,他一定是要体会到无我以后,以各种各样的方便善巧地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那么大乘佛法以什么作为方便善巧?大乘佛法是以六波罗蜜作为方便善巧。六波罗蜜中的智慧是般若波罗蜜,所以这里药师佛讲,“他成佛的时候,要以无量无边的智慧方便,就是无量无边的六波罗蜜,来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所受用的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六波罗蜜里面,除了般若波罗蜜是核心的内容以外,其他的五个都叫方便,也就是方法,就是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成佛的五种方法。


{返回 达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九
下一篇: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七
 《楞严大义》修道之九
 觉悟入门—身心功夫 点滴做起
 禅修要义 第四章 净修三业(上)
 永嘉禅法 第五章 调身心五事
 超越死亡 第四章 第三节 智慧与慈悲的关怀
 念佛圆通章讲话之八
 永嘉禅修班讲记之四·摒弃五盖障
 逆川禅法
 天台修证次第之一、藏教的修证次第
 永嘉大师的天台禅法 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十五僻教戒[栏目: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九一五)[栏目:杂阿含经]
 怎样面对他人的嫉妒与轻视?[栏目:达真堪布]
 僧众参加竞选的途径[栏目:太虚法师]
 树立中国佛教形象之浅见(吕有祥)[栏目: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戒淫修福保命[栏目:其它]
 浅谈妙湛法师的教育思想(雷斐然)[栏目:妙湛老和尚纪念文集]
 无门直指 第七十六节 无一法与人[栏目:程叔彪居士]
 什么是业障,该怎样去消除业障?[栏目:学诚法师·微教言]
 除夕祈愿文[栏目:勉励·期许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