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依教奉行经教
 
{返回 蔡礼旭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35
  依教奉行经教
  蔡礼旭老师
  有个母亲,她了解到教育是上行下效,所以她也非常努力去力行《弟子规》,希望也影响孩子去做到这些规范,这些好的行为。结果做了一段时间,她觉得女儿的改变并不是很大。当下我们要有个很正确的态度,就是当我们依教奉行这些经教,可是并没有如我们想像的结果,这个时候经教绝对没有问题。因为经教是真理,不能检讨真理,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够彻底,这个心境要有。假如做了之后没有效果,我们马上就否定圣贤人、否定经教,这是大傲慢。“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个态度在我们立身处世、求学问过程当中,不可须臾离也。一把责任推到自身以外的人事物上面去,这个时候就已经是迷惑,已经是不负责任了。把责任推出去这个时候一定是情绪化,这绝对不是理智,绝对解决不了问题。凡事还是要求自己,这是最明白的人。
  她也没有对经典的怀疑,只是更深刻的去思惟:我也做了,对父母,叫我、教训我,我都很快就到了,都安安静静在那里,怎么女儿的改变不大?后来她静下心来,体会到,虽然《弟子规》第一句,我在行为当中好像是做到了,但其实父母在批评我们、在教诲我们的时候,内心还是有不耐烦。其实孩子的心很敏锐,都能感觉到我们父母的态度。后来她从心境上真正修正,很快的她女儿的转变也很显着。真正自己德行好,正己,而且要从心上去正,就能够感化身旁的人。这个感化绝对不是一种控制,而是自然而然人的善心会被我们的诚心所唤醒。所以我们今天学了以后,是去改变自己,绝对不是回去之后去要求家里的人,这个心态一定要正确。态度决定往后的成就,心态一偏,结果不可能是好的。夫子告诉我们,“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我们在立身行道的过程,还会跟人家沖突,人家对我们还会埋怨,那就是我们心态要修正。德风,应该是给人家如沐春风的感觉才对。

{返回 蔡礼旭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要过于追求物质
下一篇:为什么要忍?
 孝顺恭敬父母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揜饰 增一辜
 唯正己可以化人
 又曰。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教育是润物细无声
 为什么要忍?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有智慧为什么不受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藏传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丹增久美)[栏目: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和尚和哲人[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7. The Buddha and the Millionaire[栏目:Life of the Buddha]
 藏传佛教泥塑艺术[栏目: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
 女人造口业、谤三宝的恶报[栏目:勿谤三宝]
 19、佛教是宿命论吗?[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人生五难[栏目:无常]
 《楞严大义》见道之十一[栏目:达照法师]
 The Confession[栏目:Amitabha]
 如果友谊可以寄存,那么就深埋心底[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