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就是唯心吗?
 
{返回 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01

唯识就是唯心吗?
 
    不。唯识论虽以精神为主,但不否定物质,也不否定客观的现象,如要否定,那就一空到底连“识”也无从可唯了。

    其实,若讲哲学上的唯心论,除了唯物论,几乎多可纳入唯心论的范围。比如培根、洛克、休谟等,算是主观的唯心论,黑格尔算是客观的唯心论,康德算是意志的唯心论,詹姆士算是经验的唯心论,柏格森算是直觉的唯心论,罗素算是存疑的唯心论(这一唯心论的分类法见于太虚大师“法相唯识学概论”)。

    总之,不论是那一种的唯心论,总要立出一个标本,人微言轻他们立论的基础,有一个标本的偶像,就难免不犯以偏概例子的错误;存疑的唯心论是比较开明的,但他们不能指出一个究竟的归路,仍不免令人有彷徨之感。

    至于佛教的唯识论呢,虽讲“三界唯识”,三界之内的万事万物,均由八识所变,一切的物象一一器界,均是八识的相分——现行,但是并不否定自我而外的一切众生,三界唯识,是说三界之内的一切现象,是由三界的众生各自的共八识共同所变,也就是三界众生的共业所变,这里所称的八识,不仅是指的当下的心识,而是包括了无始以来的业力所薰的心识,由于业识的现行,便成了八识的相分,成了三界的现象,成了我们所处的世界。我们的世界,物质是由同界所有众生的八识所变,众生的相互为缘,也是由于同界众生的八识互变。

    唯识论的宇宙观,称为“赖耶缘起”,赖耶识是第八识的梵文音译,意思是藏识,能够含藏一切业种,当业种现行而感得的果报,便是唯识变现,这是从本体上着眼的。若从现象上着眼,便可称为业感缘起,因为,八识所变的果报——现象,实在是由于各自所造的业力而来。若从方法上着眼,不管是赖耶缘起也好,业感缘起也好,都不出乎“缘生”的原则,唯有众缘和合,才有现象成立的可能。所以佛教的基本原则,是缘生论。佛教的最终目的是一个“空”字,因为不用标立任何形而上的偶像,所以不会落于以偏概全的泥沼,因为由缘生而归结于性空——我固空了,法也空了,所以不会令人有仿惶莫措之感。一般的哲学家,我字都空不了,法(形上的标本偶像)字,当然更加无从空起了,如果他们一旦真把他们自我执取的标本空去了,他们便会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而成为无依的游魂!

    所以,佛教的唯识论,绝不是哲学的唯心能够相拟相比的。


{返回 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种子生现行 现行熏种子
下一篇:唯识学的缘起观(唐思鹏)
 无作四句所显缘起甚深──中观义与唯识义之探讨(智禅)
 闻思修与成佛
 唯识学在弘扬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成唯识论》与《大乘起信论》熏习观的比较(秦萌)
 试析《解深密经》六度十八分大意(德智)
 浅议真如缘起(月照)
 《无自性相品》述义(慈珍)
 种姓与本有新熏之诤(寂肇法师)
 阿赖耶识与真如及唯识古学今学辨析(袁经文)
 《唯识三十颂》悬论(法尊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孝法师语录[栏目:如孝法师]
 基本佛经选集二 序 2[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相应56经 大地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如何理解十大行愿中的“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等?[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洞山宗旨[栏目:圣严法师]
 我现在还没有缘分得到传承,可以修法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感恩佛法(慧晓)[栏目:拒绝皮草]
 离家时给弟子的忠告[栏目:噶陀仁珍千宝·贝玛旺晴]
 《解深密经》纲要[栏目:唐仲容居士]
 0287 佛说十地经(唐 尸罗达摩)[栏目:04 其它华严经典]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