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就是唯心吗?
 
{返回 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14

唯识就是唯心吗?
 
    不。唯识论虽以精神为主,但不否定物质,也不否定客观的现象,如要否定,那就一空到底连“识”也无从可唯了。

    其实,若讲哲学上的唯心论,除了唯物论,几乎多可纳入唯心论的范围。比如培根、洛克、休谟等,算是主观的唯心论,黑格尔算是客观的唯心论,康德算是意志的唯心论,詹姆士算是经验的唯心论,柏格森算是直觉的唯心论,罗素算是存疑的唯心论(这一唯心论的分类法见于太虚大师“法相唯识学概论”)。

    总之,不论是那一种的唯心论,总要立出一个标本,人微言轻他们立论的基础,有一个标本的偶像,就难免不犯以偏概例子的错误;存疑的唯心论是比较开明的,但他们不能指出一个究竟的归路,仍不免令人有彷徨之感。

    至于佛教的唯识论呢,虽讲“三界唯识”,三界之内的万事万物,均由八识所变,一切的物象一一器界,均是八识的相分——现行,但是并不否定自我而外的一切众生,三界唯识,是说三界之内的一切现象,是由三界的众生各自的共八识共同所变,也就是三界众生的共业所变,这里所称的八识,不仅是指的当下的心识,而是包括了无始以来的业力所薰的心识,由于业识的现行,便成了八识的相分,成了三界的现象,成了我们所处的世界。我们的世界,物质是由同界所有众生的八识所变,众生的相互为缘,也是由于同界众生的八识互变。

    唯识论的宇宙观,称为“赖耶缘起”,赖耶识是第八识的梵文音译,意思是藏识,能够含藏一切业种,当业种现行而感得的果报,便是唯识变现,这是从本体上着眼的。若从现象上着眼,便可称为业感缘起,因为,八识所变的果报——现象,实在是由于各自所造的业力而来。若从方法上着眼,不管是赖耶缘起也好,业感缘起也好,都不出乎“缘生”的原则,唯有众缘和合,才有现象成立的可能。所以佛教的基本原则,是缘生论。佛教的最终目的是一个“空”字,因为不用标立任何形而上的偶像,所以不会落于以偏概全的泥沼,因为由缘生而归结于性空——我固空了,法也空了,所以不会令人有仿惶莫措之感。一般的哲学家,我字都空不了,法(形上的标本偶像)字,当然更加无从空起了,如果他们一旦真把他们自我执取的标本空去了,他们便会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而成为无依的游魂!

    所以,佛教的唯识论,绝不是哲学的唯心能够相拟相比的。


{返回 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种子生现行 现行熏种子
下一篇:唯识学的缘起观(唐思鹏)
 从“二分”说看唯识学的主客相关理论(胡晓光)
 阿陀那识的思想根源及其演变(张化蒙)
 唯识三十颂浅释(学诚法师)
 末那识与人生的关系(默如法师)
 为法忘躯的唐三藏(道光)
 略论唯识无境的真实意义(能贤)
 漫谈唯识三乘真实与一乘方便
 唯识学概论(白云禅师)
 从三性三无性看唯识宗的中道性(果清)
 俱生我执与遍计我执的差别(索达吉堪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持咒要与本来面目相连[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中部111经 逐步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第一章 尊者转世的金刚授记和诞生地的祥瑞[栏目:白玛邓灯尊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四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八七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破茧而出 菩萨道之一[栏目:果煜法师]
 修止业处证得初禅后试着修观,可以吗?还是干脆在以后修得四禅后,再去考虑修观?[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Esarhaddon, King of Assyria[栏目:A Collection of Buddhist Stories]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三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