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谈对佛菩萨的信心
 
{返回 药师山·紫虚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69

谈对佛菩萨的信心

药师山紫虚居士

  前言

  笔者有缘在佛教道场中工作多年,就常被问到要怎么做才会对佛菩萨有信心?如何才会相信佛菩萨真的存在?一个初学佛的人大多会碰到这个问题。推究其原因主要是一般人看不到佛菩萨,学佛所要悟的「空性」又是离意识心不可言说、不可形容,这与科学家所说的「真实」完全不同。

  今日是科技时代,一切事情都不离科学,科学家们认为只有实验能观测到的事、物才可相信、才是真实,佛菩萨与空性既观不到,那如何可相信?这就是「现代人」很难信佛教的主要原因,也许这就是末法时期本该有的现象吧!学佛修行要有成就,对「空性」与「佛菩萨」的深信是重要关键,今日很多佛教学者把佛教当哲学来探讨、把佛菩萨当成「神话」,这些学者的论述对修行毫无助益,学佛的人要小心、不要被误导!笔者在道场中有鉴于很多想踏入学佛之路的人对「相信佛菩萨」这件事好像有很多困难,因此在本文中对如何相信佛菩萨与行菩萨道提出一些可用的方法与各位分享。

  在文中,笔者也谈到「信」的重要性,顺便也提到如何才能找到大善知识。本文很多观念来自《楞严经》,也有一些是笔者个人的知见,请各位多多指教!

  二、修行人发心求菩提,源于对三宝的净信

  修行人开始都要发菩提心愿:「愿为灭众生苦利益世间、愿庄严国土供养诸佛、愿受持正法修诸智以证菩提。」这些愿力就含有对佛菩萨、净土、空性及行菩萨道的信念,一个人对这些若没有深信,则所发的愿不能成就,因此深信三宝(即佛、法、僧)是修行人成就初发心的主要因素。初发心若得成就,则未来成佛的果也可成就,反之则佛道难成。

  三、深信的重要性

  对三宝的信心除了能成就发菩提心之外,尚有很多利益,在此仅提出几点说明于下(主要来自《华严经》):

  (一)「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

  这句话是《华严经》的名句,其意是说相信三宝是佛道修行的根本、是出生功德的来源,由信之力可生出一切善法,因此也是一切善根的基础。

  (二)「信能断疑证无上道。」

  修行人若对三宝有疑,随时会由疑佛菩萨、疑上师、疑佛法及疑自己的修行,终至离开学佛之路,甚至由疑而为外魔所乘。落入外道或魔道。若能深信不疑,对三宝信心坚定,则修行之路不断,终究佛果可成。

  (三)「信力可除骄慢习气。」

  骄慢是修行人的无形杀手,很多大师级的人物都难以避免,这方面的问题在《药师山通讯》上很多文章中都有详述,在此不再多谈。骄慢习气一般对治的方法是自行观照,包括其来源、害处等,而由此随时警惕免受其害。此外,若我们能深信佛之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则众生都是未来佛,如此我们对周围所有人及一切动物都不该有骄慢心、都要尊重他们。此种观念若能成就则可彻底破除骄慢习气。

  (四)「信则能接受佛法及善知识的教导,加速修行的成就。」

  有些修行人上佛学课程就昏沉,法会中念某些佛号也会昏沉,其原因有多种,例如受干扰、体力不好等,但内心的不信也是原因之一,有些人对某些佛不信,法会中念到这些佛的名号就昏沈,这就是内心不信的一种显示。对佛法能深信,则能接受善知识教导,对修行大有助益。

  (五)「信能欢喜入佛法。」《华严经》

  (六)「信能增长智功德。」《华严经》

  由于对佛的深信,能得佛力加持而灌智种子,由此妙智增长很快入佛自觉圣智。

  (七)「信使诸根净明利。」《华严经》

  深信三宝之力会得佛力加持,使修行者眼等诸根变得聪明、利落,除了有利诸根神通生起之外,也可以因此信力而克服修行上的愚痴与昏沈。愚痴与昏沈常使修行的成就无法快速。

  (八)「信能永灭烦恼本。」《华严经》

  对佛的深信才有机会破「无始无明」,此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本,自力修行是不能破此无始无明。

  (九)「信于境界无所著。」《华严经》

  对「空性」的深信(最好是悟入空性得一心净信)则可了知诸法体性皆「空性」、知一切法不实如梦幻泡影、皆自心妄想所生,如此则对世间一切尘相皆不执着,在世间能自在无碍。

  (十)「信力能使修行之心坚固不坏,能得金刚护法的守护。」

  因此能克服一切魔障,在修行路上无障碍。此外修行人在菩萨道上「七地」时会有「沈空难」发生,此时若无力渡过则落入小乘道或天道,与佛果绝缘,对佛菩萨的深信是渡过此沈空难的重要因素,在此危急之际,得佛力之加持,使修行者重新发起往昔渡生的大愿力,由此才有机会重回渡生之路。在《楞伽经》中也提到,若未得佛力加持,七或八地菩萨可能沦落于「灭受想定」而不得出离,可见信佛菩萨的重要性。

  (十一)「信力能使修行人得以见佛及得佛开示教导,终至成佛。」

  这一点也是《华严经》所说,一般人也许很难相信,但有实修实证的人是如实得证,就如世间人得老师教导一样真实。

  四、信佛、法、僧的功德

  
(一)「信佛则可持戒与修学。」

  《华严经》上有说,信佛则可持戒与修学,此乃因为经、戒是佛的开示,对佛不信则不会深心修学与持戒,持戒可得菩提之本,修学可得到各种功德。

  (二)「信佛则可生起大供养,得不思议功德。」

  这是指信佛可得佛力加持,快速消除各种业障,使心净智明,也可得佛现身而直接教导,对心净者示现不可思议的空性、净土,甚至使其安住空性中生起妙用。

  (三)「信法可闻法无厌,得信法不思议功德。」

  这是指修行者由于对佛法的深信得佛力加持,可在见佛经论之时,当下明白且可亲耳闻佛说法,由此可知无量修行法门。

  (四)「信奉清净僧,可使信心不退,由此得诸根明利,能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修习善法成就菩提。」

  这是《华严经》所说之意。此中清净僧指业障已清净、开悟见性、又具有慈悲愿渡生的成就者。

  五、如何找到大善知识

  大善知识能引导修行人入佛正法,远离恶及不善法,并能教导修行人学习正法,成就菩提,其对修行人的重要性不言而谕。但一般人难以得知善知识,有名望的出家人不一定就是善知识,有德性的人也不一定是。开始修行的人要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善知识?笔者认为只有求佛菩萨加持,学佛的人要以信心在佛菩萨之前发愿:「愿尊敬及供养善知识,以得佛正法,成就菩提广渡众生」,若常如此发愿到心诚信真,则必可得见大善知识。

  六、如何能深信三宝及行菩萨道

  对于信佛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四种不同的层次:

  (一)自然生信

  这些人大多是过去生有善根之故,对佛菩萨很自然就深信不疑。

  (二)依神秘经验的探究而起信

  这些人也是与佛菩萨有善因缘,会得佛菩萨或护法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神秘经验(也就是一般人常说的神迹),有善根的人就会由此推究而深信。

  (三)由善知识或佛教经论的启发而起信

  这种信可能较不可靠。

  (四)由供养与尊敬佛菩萨的实做而逐渐生信

  由于前两种不是一般人可做得到的,第三种属于佛理的了解,不是事修的工作,笔者认为第四种方式属事修,可以达到深信佛菩萨的境界,故笔者要在此特别说明。《华严经贤首品第十二之一》有说:「深心信解常清净,恭敬尊重一切佛,于法及僧亦如是,至诚供养而发心。」

  这一段话告诉我们最初发心学佛所要做的事。其意是说修行要从内心深处相信三宝,对佛法要相信与了解,且这种信解心要无杂染(也就是不夹杂其他不良的心),在行为上要以至诚心供养三宝。简而言之,就是内心要深信,行为要恭敬及作供养。但很多人内心不深信,那要如何去做?

  笔者认为可以由行为上开始。因为内心与行为两者有密切关系,例如你相信某人有高超的德行,则在行为上你就自然会尊敬他与听从他,同样的道理,你若对佛菩萨的存在与功德能深信,则在行为上,你自然会尊敬与供养这些佛菩萨。反之,若你在行为上能尊敬与供养佛菩萨,则表示你心中有信,但这个「信」不一定是深信,也许只是意识心(甚至是强迫自己)的信,但只要能如此起心恭敬与供养佛菩萨,则将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而信根渐增长。此中所谓「尊重恭敬及供养三宝」的意义如下:

  (1)尊重

  是尊贵及重视之义,对佛菩萨要起尊贵想与无上想,对圣像亦如此。对佛菩萨的开示(如经典或定中所说)要相信、要重视并要奉行,对法、僧亦如是。

  (2)恭敬

  对三宝要生恭敬心,不可以毁谤三宝。

  (3)供养

  要在自己能力许可的范围内,以自己最尊贵的东西供养三宝。

  (4)药师山现在的修行方法

  药师山为了修行的需要,供养很多佛菩萨与金刚护法。同修们对佛菩萨常行五体投地的大礼拜,藉此得以除去骄慢心而生信心。我们也以香、花、果、水、茶及灯等供物对佛菩萨作供养,希望由此得佛力加持增长信根。同修们参加经典研习及法会中唱诵佛经,藉此作为对「法」的尊重与恭敬,希望得佛力加持对法生信心。同修们以自己的心力与财力护持道场,这就是对三宝及行菩萨道信心的显示。我们也在道场做各种自发性的服务工作,使道场庄严,也使来道场的人都能方便学佛,这都是对行菩萨道信心的一种训练。

  七、结论

  对佛菩萨与行菩萨道的深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由可掌控的意识心起最诚挚的心「礼拜」诸佛菩萨、以各种供物诚心「供养」佛菩萨、以不求回报的方式在道场做各种服务工作,依此逐渐由外境向内心反熏,并得佛菩萨的加持,久之「信根」必可成就。


{返回 药师山·紫虚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圆满法
下一篇:鼠脑「戈登」在佛法上的意义
 介绍本师佛
 以现代知识解读佛经中的各种世界
 道场中的情爱问题
 情缘戒
 佛教高僧大德禁绝食色二欲,是否违反人性?且为了健康与营养人应吃荤。..
 礼佛拜佛或念佛等是否心外求法?
 慈悲喜舍的意义与修习方法
 行菩萨道的人,开始要以慈悲心为主,一切行事作为以不离慈悲心为原则。但在..
 佛教对自杀的看法
 现在离释尊涅槃已二千五百多年,社会状况已完全不同,佛教是否已不合时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我练功夫(释永信)[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停止报复[栏目:明法尊者]
 同分与彼同分[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慧净法师书信集 壹、书信篇(11-20章)[栏目:慧净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简要卷之二(李贽)[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绕佛跟经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学佛根本发心[栏目:学诚法师]
 宗喀巴大师赞[栏目:格鲁派大德传记]
 对众生生不起欢喜心怎么办?[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佛堂讲话 第五辑 三、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栏目:道源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