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戒律的十大利益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33

戒律的十大利益

  当比丘出现某种不如法行为,佛陀便会根据所犯制定戒条。佛陀每次宣说戒条前,首先要阐述制戒的十种利益,然后才是关于戒条的具体内容。这十种利益,也就是十句义。具体内容为:

  第一、摄取于僧。这是总的原则,即以戒律、制度管理僧团。当然,制度要靠人执行,但执行的依据是戒律,而不是个人利益,更不是个人好恶。摄取于僧的原则,彰显僧团是一个法治团体。

  第二、令僧欢喜,第三、令僧安乐。在集体生活中,必须有共同遵循的平等准则,这样才能令大众感到欢喜,并使这一团体保持长久的和谐安乐。如果厚此薄彼,朝令夕改,就会滋长人我是非,造成彼此对立,令大众无法安住。

  第四、令未信者信,第五、已信者令增长。戒律还具备化导社会的意义,因为佛陀已经灭度,佛法深奥难解,信众对三宝的直观感受,常常是建立在僧人的威仪和气质之上。如果僧人都能严持净戒,具足僧格,保持庄严、超然的外在形象,就能使没有信仰的人生起信仰,使已经信仰的人坚固道心。

  第六、难调者令调顺,第七、惭愧者得安乐。依戒行事,僧团中不如法的人和事就能得到应有制裁,帮助犯戒者调柔身心,改邪归正。同时,也能使那些有惭愧心、有信心道念的出家人免受干扰,能够在道场中安心修行。

  第八、断现在有漏,第九、断未来有漏。漏,就是烦恼。以戒为师,依戒修行,就能断除现前的痛苦烦恼,不再造作恶业。这样也就不会种下苦因,使未来继续不断地受苦。

  第十、令正法久住。在过去七佛中,有些佛陀没有说法结戒,在他们灭度后,正法很快衰落。所以,佛陀制戒的根本目的就是令正法久住,使世世代代的众生能够从中获益,从中解脱。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方便之道——我看净土法门
下一篇:轮回不在别处
 修学佛法的基本认知
 漫谈僧食
 边见与中道
 太虚大师的唯识思想
 那些需要否定的
 六根清净方为道
 什么是佛教应该继承的传统
 论自力与他力的融合
 多闻,多闻,还是多闻
 《菩提路漫漫》自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一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它就是长得和我们不一样[栏目:济群法师]
 《入菩萨行论》第79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五十六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格鲁教法史上的汉族高僧[栏目:格鲁]
 生与死的禅法 八、把禅法带入生活——说“处生中有”之二[栏目:谈锡永居士]
 绝症病人的心理建设[栏目:叮咛·圣严法师谈天下事]
 禅修要义 第十章 优毕叉颂[栏目:达照法师]
 大乘佛教主要论点研究(王文雄)[栏目:大乘佛教理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