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还不快舍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22

还不快舍

  在无尽轮回中,推动我们流转生死的动力,正是凡夫心。它的基石便是无明,并由此导致世间所有的烦恼。然后因烦恼而造业,在造业过程中,凡夫心又得到滋养和增长,如此循环往复。

  我们拥有什么?我们现在能感觉到的,唯有凡夫心。在凡夫的世界中,一切都是凡夫心的作用:烦恼、我执、贪嗔痴,皆为凡夫心的显现。

  凡夫心,属于佛经所说的妄识的层面。关于这一内容的阐述,在佛教典籍中占有相当分量。如《阿含经》,就比较偏重对妄识的分析,很少讲到真心。而在大乘经论中,唯识宗更是重视妄识分析的典型,并将其归纳为八识、五十一心所,阐述得极为精确到位,故名虚妄唯识系。但分析妄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舍弃妄识。

   那么,如何才能舍弃妄识?在佛教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认为妄识必须舍弃,如唯识宗所说的“转识成智”。唯识宗有转依之说,即转舍、转得。依唯识宗的观点来看,生命中有染和净两个层面。“染”是我们要舍弃的,“净”则是我们要成就的。从这个角度分析,“染”和“净”似乎有着截然不同的自体。舍弃染污的妄识,方能成就清净的识体。

  一是“即妄即真”,认为染污的妄识没有独立自体。换句话说,在妄想生起之处,既没有根,也没有去处。事实上,它并未离开真心的作用。所以妄识并不需要舍弃,因为它本来就只是呈现在真心上的影像。当我们以智慧觉照之时,它自然就消归空性中,了无踪迹。

   认识到妄心差别,进而舍弃妄心,正是佛法修行的重要内容。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真善美
下一篇:从无所得中求证佛法
 让吃饭也成为修行
 不是文学,胜似文学
 论“方便与慧,成佛缺一不可”
 戒律与佛教命脉——《标宗显德篇》解读
 不仅仅是不做什么
 莫使禅宗成残宗
 从一盏灯到千万盏灯
 《菩提路漫漫》自序
 正念的修习
 大慈大悲的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严守禅堂的规矩[栏目:宣化上人]
 孝顺与修行[栏目:法音宣流·嘎玛仁波切]
 何以不作证[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