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还不快舍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75

还不快舍

  在无尽轮回中,推动我们流转生死的动力,正是凡夫心。它的基石便是无明,并由此导致世间所有的烦恼。然后因烦恼而造业,在造业过程中,凡夫心又得到滋养和增长,如此循环往复。

  我们拥有什么?我们现在能感觉到的,唯有凡夫心。在凡夫的世界中,一切都是凡夫心的作用:烦恼、我执、贪嗔痴,皆为凡夫心的显现。

  凡夫心,属于佛经所说的妄识的层面。关于这一内容的阐述,在佛教典籍中占有相当分量。如《阿含经》,就比较偏重对妄识的分析,很少讲到真心。而在大乘经论中,唯识宗更是重视妄识分析的典型,并将其归纳为八识、五十一心所,阐述得极为精确到位,故名虚妄唯识系。但分析妄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舍弃妄识。

   那么,如何才能舍弃妄识?在佛教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认为妄识必须舍弃,如唯识宗所说的“转识成智”。唯识宗有转依之说,即转舍、转得。依唯识宗的观点来看,生命中有染和净两个层面。“染”是我们要舍弃的,“净”则是我们要成就的。从这个角度分析,“染”和“净”似乎有着截然不同的自体。舍弃染污的妄识,方能成就清净的识体。

  一是“即妄即真”,认为染污的妄识没有独立自体。换句话说,在妄想生起之处,既没有根,也没有去处。事实上,它并未离开真心的作用。所以妄识并不需要舍弃,因为它本来就只是呈现在真心上的影像。当我们以智慧觉照之时,它自然就消归空性中,了无踪迹。

   认识到妄心差别,进而舍弃妄心,正是佛法修行的重要内容。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真善美
下一篇:从无所得中求证佛法
 《认识菩提心》讲座前言
 有正见才看得见
 在戒幢佛学研究所周末论坛的开示
 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
 唯识三十论讲记
 人生五大问题
 放下屠刀能否立地成佛
 如何依止善知识
 信仰与人生
 解脱真的成了江湖传说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聪明的使臣[栏目:心灵小品·禅语故事]
 法海集二 第四:常行菩萨道 1 佛法概要[栏目:法海集]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五品 护正知[栏目:久美多杰堪布]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五上 十一 三迦叶皈依佛陀(一)[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怎样才能找到第八识?怎么开悟?[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十五讲[栏目: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04-097《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栏目:新编佛教念诵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栏目:道源法师]
 是学《弟子规》,还是学《大学》、《中庸》?[栏目:教育孝道·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