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分别不分别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61

分别不分别

  当我们眼睛看到一个茶杯并觉得它是茶杯时,已不单纯是眼识在产生作用,而是进入了意识的范畴;当我们觉得一个茶杯好或不好时,也是意识在进行判断。眼识对境界的认识,在时间上来说,只能认识现在的境界;在空间上来说,只能认识眼前的境界,而且它是不带名言的。所以,佛教里称眼识为现量,为“现量缘境”。

  我们现在所能感觉到的一切思维活动,都属于意识的作用。意识除现量以外,还有比量和非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判断、推理。当然,我们的判断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判断为比量,错误的判断为非量。

  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也是取决于第六意识的作用。我们学佛修行,就是要对这个世界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思考。我们现有的许多认识都是不完整的,是依我们有限的经验得来的。那么,由此产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无疑会有许多偏差乃至根本错误。所以,我们要通过闻思经教,以正确方法对世界进行观察、认识和分析。在唯识宗的修行里,有四种如实智,只有经过如理的思维之后,我们对世界才能达成真实的认识,才有可能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因此,佛法修行应该从分别而不是无分别入手。很多人学佛之初,看了两个禅宗公案,就要无分别。但如果开始就不分别的话,只能永远生活在错误的观念里,当我们连是非尚未辨别清楚时,所谓的修行只能是南辕北辙。所以先要分别,在对世界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再进一步修止、修观,方能成就无分别智。当我们修观感到困难时,还要从观里面出来,再作进一步的分别,使我们所认识的境界得到确认。

  意识除了具有认识的作用,还能支配我们的行为,无论是造善业或恶业,主要也是在它的指使下进行。所以,整个修行过程都是建立在意识的基础上。如果说错误分别是贪、嗔、痴产生的根源,那么,正确分别就是开发智慧的基础。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信为本的净
下一篇:这个世界上最自由的人
 福建丛林漫谈——以我在福建出家生活为线索
 做菩萨,你也行
 幸福人生的原理
 皈依——通向成佛之路的签证
 让修行提速,你也能
 佛教的财富观(一)
 “佛教修学体系建设与反思”总结发言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学佛者的信念
 我们离不了的那味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行是不是万法归一?并不是局限于某一教、一派,关键在于身口意的清净?[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通往自由与智慧之路 三 散乱心与安定心[栏目:隆波通禅师]
 百丈怀海禅师所撰《古清规》称谓考辩[栏目:宗性法师]
 中观应成派中心思想管窥[栏目:中观宗文集]
 丝绸之路与西行行记考(季羡林)[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宗密论“圆觉”[栏目:潘桂明教授]
 116.大钟寺观古迹 Viewing the relics at Ta Chung Monaster..[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念佛心地功夫[栏目:净空法师]
 五百罗汉 017、那延罗目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看《圣诞颂歌》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