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关于对号入座的续......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66

关于对号入座的续......

  第二种误区现象,是从正确的发心开始,的确是为追求解脱或成就佛道而学佛。但这种发心是否就能持续下去?是否就能保持永久的纯正性呢?

  我们知道,发心只是一个开始,只是一念的力量。而这个刚刚生起的正念像婴儿一样,力量非常微弱。相反,凡夫心的力量却非常强大,因为它来源于无始以来的生命洪流,其力量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劲。只有当我们发起强烈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时,凡夫心才会暂时退避一下。就像猫出现时,老鼠就知趣地躲进洞里。

  但我们的心不会总是处在这样的状态,尤其是当我们做事的时候。我们住持道场、管理寺院,免不了要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到各地弘法、开设讲座,也免不了和各种类型的信徒打交道。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就忘记了当初的发心,甚至将事业的成就当作修行目的。事实上,我们发出离心或菩提心去做事,最终所要成就的正果是解脱,是无上菩提,事业只是其中的一个副产品。

  遗憾的是,多数人在做事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忽略了自己的初心,逐渐背离了最初的目的。尤其在事业有了一定规模之后,我们甚至也会像世俗人那样,希望这项事业越做越大,希望这项事业超过别人,而忘记了修行人应以怎样的心态来做事。于是乎,所有的凡夫心都回来了。随着事业的发展,对事业的贪著也在成正比地增长。事业开展得越大,对事业的贪著之心就越强。虽然从事的是佛教事业,但和从事世俗事业的心行运作规律是一样的。

  无论是对佛教事业的贪著,还是对世俗财富的贪著,两种贪的本质并没有什么区别。当然,弘扬佛法或护持道场能利益很多人,它所成就的福德,和贪著世间名利成就的果报截然不同。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两者在主观上所成就的贪著之心没有丝毫不同。就像在我们眼睛里,无论是放上金子还是沙子都同样有害。

  很多做事的人,包括护法、弘法乃至修行的人,因为在知见上没有过关,对做事应该持有的心态不能正确认识,所以在发心过程中不自觉地落入了凡夫心。这种情况在佛教界还比较普遍,虽然在客观上成就了一番佛教事业,但也在主观上成就了典型的凡夫心。事业发展到相当规模之后,甚至形成了山头主义、本位主义、宗派观念。其实,这些都是我执的表现。因为我执也在随着事业一起成长,到最后和修行完全是两码事了。表面看起来事业很辉煌,弘法的影响也非常大,但我执和贪著之心也在与日俱增。

  明白这个道理极其重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可能都没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接二连三地栽了进去。我也是因为近期思考菩提心的问题,才发现了这个道理。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意义非常重大。尤其是对同学们来说,因为我们现在开始把握还来得及。如果我们能发起猛利的菩提心,并调整好自己的心行,在做事过程中就不会被事业所转。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要让凡夫心抢占频道
下一篇:看看你能对号入座吗
 正念,使浮躁远离 一、浮躁的时代,浮躁的心
 菩提心在大乘佛教中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实践佛法——于“西园夜话”时答疑
 心的训练——定
 靠三宝,靠自己
 《道次第》修学释疑
 从改变观念到改变心态
 如法才能表法
 自他相换换了什么
 汉传佛教的反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临终瑞相能否就表示解脱了吗?[栏目:圣严法师]
 脚跟着地 死与活[栏目:果煜法师]
 解深密经语体释 序品第一[栏目:演培法师]
 如果以别人的名义做功德,别人能得到吗?自己有利益吗?[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教、理、行、果[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修忏悔的重要性[栏目:泽仁扎西堪布]
 一袭纳衣[栏目:禅话禅画]
 我的宗教体验[栏目:太虚法师]
 生死大事之6:肉身修行,完成大死与大生[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若上世有轻过生,是否今世也会有轻生的念头呢?[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