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依止法——意义来自需要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48

依止法——意义来自需要

  从走入佛门到整个修学过程,始终离不开善知识指导。在四法行中,也是以亲近善知识为先。因为有善知识的指导,才能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对于出家者来说,依止法的建立还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感情的需要。一个人离开父母、家庭和世俗感情进入僧团,剃发出家,虽然身份改变了,但在他尚未得到佛法受用之前,还是需要有感情上的寄托。否则,心是不容易安住的。有和尚作为依止师,建立一种类似于父子的感情联系,对于多数初出家者,也是安心道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二,学法的需要。出家,首先要培养僧格,在这个阶段,需要依止师的悉心教导和监督。就像初生婴儿,离不开父母的哺育,也离不开父母的保护。而在获得正见的阶段,更得益于善知识的指引。先是由闻思获得正见,然后,还要通过禅修将此落实于心行。这是一种用心技术,在实践过程中,更需要师长耳提面命。所以,修学的整个过程都不能缺少依止。能够得到一位具格善知识的指导,不仅是修学捷径,还更有安全保障。如果仅仅靠自己摸索,靠所学的有限教理去选择、去判断,可谓困难重重,这正是很多人不断走弯路的原因所在。

  第三,传承的需要。依止善知识,能使佛陀教法得到全面的继承。佛教不只是言教,也包括身教;不只是理论,也包括实践。其中,实践部分需要靠师父和弟子间的直接相传,不是文字可以完全承载的。就像古代很多传统工艺,也是由师徒间的代代相传得以延续,如果这种关系中断,某些工艺就可能因此失传。佛教中的一些实修技术,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未能流传至今。佛教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正法能否住世,不在于寺院的建筑有多么堂皇,佛像有多么庄严,也不在于藏经楼中供奉了多少经书典籍,而在于有没有修行正法的人,有没有传承正法的人。所以,依止法直接关系到佛教的健康发展。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做菩萨,你也行
下一篇:学法八步骤
 修行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
 一个目标、一张地图、一位导师、一群伙伴
 为正念而生
 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
 菩提心与空性见(摘录)
 脱凡胎,换俗骨
 内在美的最高境界
 教的和学的都要到位
 如何依止善知识
 信仰与人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丰富人生[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轮回有没有结束的时候?[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七 (4)[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学佛以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栏目:成刚法师·修学问答]
 要谨慎地取舍因果[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活得真实[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无常、无住与心理应变[栏目:佛教心理学·陈兵教授]
 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栏目:在闹市中修行]
 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传播(慧日)[栏目:禅宗文集]
 庐山慧远的三教关系思想(张敬川)[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