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依止法——意义来自需要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56

依止法——意义来自需要

  从走入佛门到整个修学过程,始终离不开善知识指导。在四法行中,也是以亲近善知识为先。因为有善知识的指导,才能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对于出家者来说,依止法的建立还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感情的需要。一个人离开父母、家庭和世俗感情进入僧团,剃发出家,虽然身份改变了,但在他尚未得到佛法受用之前,还是需要有感情上的寄托。否则,心是不容易安住的。有和尚作为依止师,建立一种类似于父子的感情联系,对于多数初出家者,也是安心道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二,学法的需要。出家,首先要培养僧格,在这个阶段,需要依止师的悉心教导和监督。就像初生婴儿,离不开父母的哺育,也离不开父母的保护。而在获得正见的阶段,更得益于善知识的指引。先是由闻思获得正见,然后,还要通过禅修将此落实于心行。这是一种用心技术,在实践过程中,更需要师长耳提面命。所以,修学的整个过程都不能缺少依止。能够得到一位具格善知识的指导,不仅是修学捷径,还更有安全保障。如果仅仅靠自己摸索,靠所学的有限教理去选择、去判断,可谓困难重重,这正是很多人不断走弯路的原因所在。

  第三,传承的需要。依止善知识,能使佛陀教法得到全面的继承。佛教不只是言教,也包括身教;不只是理论,也包括实践。其中,实践部分需要靠师父和弟子间的直接相传,不是文字可以完全承载的。就像古代很多传统工艺,也是由师徒间的代代相传得以延续,如果这种关系中断,某些工艺就可能因此失传。佛教中的一些实修技术,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未能流传至今。佛教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正法能否住世,不在于寺院的建筑有多么堂皇,佛像有多么庄严,也不在于藏经楼中供奉了多少经书典籍,而在于有没有修行正法的人,有没有传承正法的人。所以,依止法直接关系到佛教的健康发展。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做菩萨,你也行
下一篇:学法八步骤
 唯识三十论讲记
 觉醒之道——《禅》刊专访
 写在《金刚经专集》前
 有与无——论三性与三无性
 人生五大问题
 佛教的三级教育目标
 正念,使浮躁远离 四、戒定慧成就解脱
 为现代人量身定制的常规宗教生活
 《菩提道次第》的修学要领
 如何进入佛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活中的佛教 后记[栏目:林克智居士]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L 1009经叙述佛为天子演说“心”的作用。[栏目:界定法师]
 依报随着正报转[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八]
 知识青年僧的出路[栏目:太虚法师]
 内观即安稳之道[栏目:慧光法师]
 第七 神足相应[栏目:大篇]
 巍巍不动 承担安忍[栏目:传喜法师]
 摄类学 九[栏目:摄类学讲记]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B 604经(阿育王因缘经)[栏目:界定法师]
 你是正信佛教徒吗(圣严法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