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含经随身剪辑 九、止诤
 
{返回 阿含经随身剪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83

九、止诤

因见解、利益的相冲突,争执,就经常在我们的周围,不断地发生者。争执中的主角,就是人们的主宰欲。

其实,每个人的因缘,千差万别,要取得完全的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容忍着个别的差异,考虑着不同的因缘,将有助于平息争执、镇心、怨恨与敌意。

面对着不同法门的提倡,也应当以不同的因缘,不同的需求,来理解与容忍。如不如法,就只有留待选择该法门的实践者,去辨异与抉择了。

88.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

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中·七二)(长寿王本起经)

※对执着的人们来说,「理愈辩愈明」是一件做不到的事。

能平息纷争的最可贵的方法,就只有忍耐了。

89.莫见长,莫见短,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无怨能胜怨,此法终不朽。

无斗无有诤,慈心愍一切;无患于一切,诸佛所叹誉。是故,当修行忍辱。(增·二一二)

※怨怨相报,累积愈来愈多的新仇与旧恨,这样,哪有停止的时侯呢?

90.战胜增怨敌,败苦卧不安,胜败二俱舍,卧觉寂静乐。(杂·一一二三)

※不管是胜还是败,争执,是不会有赢家的。败者固然受打击,就是胜者,也难免于被报复的心里压力。

91.五法得举他罪:①实;非不实、②时;不非时、③义饶益;非非义饶益、④柔软;不唣涩、⑤慈心;不镇恚。(杂·四九六)

※要忍辱,不报怨,不争执。但这并不是意谓着,在团体中,修行者都得成为乡愿。修行人应当以①「确定是事实」、②「选择适当的时机」、③「是对他有助益的」、④「态度温和的」、⑤「内心不带镇恨的」等五个原则,彼此协助,无争地相互纠正缺失,发掘缺点,以求进步。

92.譬如一器,有一处人,名为□茨,有名荨,有名匕匕罗。如彼所知,我亦如是说。所以者何?莫令我异于世人故。 如是,有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知见而说。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我其如何?(杂·八四)

※什幺是佛陀的「自知自觉」?经中说是「色、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

对于世间的人文习俗,团体的共同约定,修行者当以随顺、无诤的态度,柔软地应对。然而,对于佛法的价值观,则应当是以坚定、严格的态度,来自我要求。如果,遇上了无法理解,或不认同佛法价值观的「盲无目」者,也只能无诤地对以「我其如何」了。

93.若使此贤者:一向论不一向(决定)答者、分别论不分别答者、诘论不诘答者、止论不止答(不必回答)者、处非处(理、非理)不住(确立)者、所知不住者、说喻不住者、道迹(行)不住者,如是,此贤者不可共说,亦不可共论。(中·一一九)(说处经)

※知了适不适合共同讨论、切磋的对象,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论辩与争执。

 


{返回 阿含经随身剪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含经随身剪辑 十、次第
下一篇:阿含经随身剪辑 八、对治
 阿含经随身剪辑 十四、味患离
 阿含经随身剪辑 七、欲爱
 阿含经随身剪辑 十七、其它
 阿含经随身剪辑 十二、因缘
 阿含经随身剪辑 十五、四念处
 阿含经随身剪辑 八、对治
 阿含经随身剪辑 十、次第
 阿含经随身剪辑 十一、无常
 阿含经随身剪辑 十三、四谛
 阿含经随身剪辑 十六、念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唯识札记 阿赖耶识浅说[栏目:惟贤法师]
 《菩萨宝鬘论》讲记(十)[栏目:菩萨宝鬘论讲记]
 略述戒律中对亡五众物的处理(释真明)[栏目:戒律学研究]
 悲猿下泪[栏目:戒杀放生护生小故事]
 第一篇 理论 1.3.1.2 身念处[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不完美的红尘[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生活的艺术[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证悟大圆满的方法[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转心四思惟·第三项修行的警醒:业报因果 意恶业[栏目:创古仁波切]
 第六部 论议第一 马哈咖吒亚那 第七章 马哈咖吒亚那的偈[栏目:佛陀的圣弟子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