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念诵和念诵是不同的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99

念诵和念诵是不同的

  不少信众都把念诵《行愿品》作为常课,需要注意的是,念诵关键是在于用心,而不是数量。如果心不在焉,或对经文深意一无所知,效果是很有限的。就像念佛,如果认识不到弥陀名号的功德,以为念佛只是在发出几个音节,完成一项任务,即使念得再多,也很难达到摄心效果。若能领会佛号所具内涵,于称念时辅以相应观修,效果必能大为改观。念诵《行愿品》也是同样,一心念诵,随文入观,才能获得“无量福德之聚”。

  能否随文入观,又是取决于我们对经文内涵的熟悉和理解程度。就像我们说到母亲,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她的形象。或是想到自己经历的人生大事,即使年代久远,但因印象深刻,想起时仍会历历在目。事实上,每个符号都不是孤立的,都蕴藏着相应内涵。如果熟悉这些内涵,一经提起,相关影像立刻就会出现。这种观想能力是心本身具备的,无须刻意训练。我们之所以对《行愿品》或其他经文观修不起来,原因就是不熟悉,这就需要反复听闻,不断思惟。

  《行愿品》的重点,就是帮助我们打开心量,将之调整到无限的层面。任何存在的当下都是无限的,克隆运用的便是“一即一切”的原理。只要放弃现有的错误设定,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就能使每个一成为一切,成为无量。被设定过的心是有限的,作为功德的载体,它所能承载的功德也是有限的。唯有无限的心,才能承载无限的功德,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七支供——给你的修行存点款
下一篇:多闻,多闻,还是多闻
 让修行提速,你也能
 出家意味着什么
 名言与真实
 《道次第》修学地图
 《心经》的般若正观
 难者不会,会者不
 论自力与他力的融合
 佛教的民主管理
 修学佛法的基本认知
 人生五大问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法,解决内心的方法》发心 五、修持菩提心的方法[栏目:太桥旦曾堪布]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四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佛经祖语·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19.友 品[栏目:第一卷]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八九、栖莲精舍缘起[栏目:慈航法师]
 由于网络色情的泛滥,有许多年轻朋友过去曾经失足犯错...祈请堪布仁波切为大众开示。[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三[栏目:南亭法师]
 论虚云善巧用佛法于世法的智慧(欧阳镇)[栏目: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
 你快乐吗 - 心胸开朗,就不受环境局限[栏目:真正的快乐]
 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拈花微笑,禅法心传[栏目:张朋]
 如何增长福报(星云法师)[栏目:福慧修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