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七日禅开示之四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74

七日禅开示之四

    今天,禅修进入第四天,大家至少在外在形象上还过得去,不过也有个别在不停在动着。打坐一方面是要降伏念头,一方面是要降伏身体。这两件事都不那么容易,但我们别无选择。如果不加改变,苦日子是没有尽头的。比起轮回之苦,生死之苦,现在这点不适真的算不了什么。就像治病也要忍受针扎甚至开刀的痛苦,但比起恢复健康来说,每个人都会心甘情愿地忍受这种痛苦。因为一时之苦带来的,是长久的安乐,长久的自在。

  所以,我们需要精进,需要忍辱。当然这个精进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已经找到正当的努力方法,已能安住于正念精进,而不是盲目用功,那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而忍辱主要指安受苦忍,开始打坐,都会面临腰酸、腿痛乃至全身不适,同样要接受它、观察它,同样把它作为训练觉察、强化正念的助缘。

  前面说过,整个佛法都是为建立正念服务的。佛教虽然有种种法门,有种种修行方式,但每个宗派都是以见地为核心。像阿含法门讲述了苦、空、无我,这是解脱道的正见;唯识宗阐明了诸法唯识,中观宗论证了一切无自性空,这是大乘菩萨道的正见。这些见地是佛陀为不同根机者安立的用心方法,虽然契入点不同,但目标是一致,那就是解脱。从修行来说,只要掌握并使用一宗正见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见地的作用,就像金刚宝剑那样,能斩断无明,破迷开悟。所以八正道就是以正见为首,其次是正思维,最后是正念和正定。可见,正念和正定必须以正见为前提,以正思维为基础。

  我们要学会用正见观察人生,观察五蕴,观察世界。四念处就是对治性极强的一种认知方式,以身、受、心、法为所缘,由此建立正念——那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身就是色身。在这个五蕴中,九孔常流不净。所谓的青春美貌,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缘起假象,在它的下面,是同样的骨骼、血肉,同样令人作呕的污秽之物,有什么值得贪著和爱恋的呢?

  受就是感受。在十二因缘中,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对受不能正确认识,就会产生爱、产生取、产生有,从而导致生和老死。如果了解受的本质,知道它是建立在惑业基础上,其本质都是痛苦的,我们就不会产生执著,进而发展出爱、取、有。

  心就是念头。我们之所以被念头左右,主要是不了解心念真相,不知心念的缘起性和无常性。其实,每个念头都是众缘和合而成,也会随着因缘的变化而变化,只要不再执取它,发展它,左右我们的不良情绪也会消失。又因为心是无常的,所以才能对它加以改变,加以引导。

  法就是诸法实相。佛法是以缘起对五蕴和世界进行归纳,缘起的特点,就是空、无我、无自性。这种无我的观察非常重要,如果认识到五蕴色身乃至每个起心动念都不是我,就能解除对“我”的执著;如果认识到世间种种乃至宇宙万有都没有自性,就能解除对“法”的执著。否则,我们是无法从我法二执中脱身的,这种执著会不断制造轮回的相续。

  四念处的修行特点,是入手容易且次第清晰,可以作为初期禅修的重要基础。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七日禅开示之五
下一篇:七日禅开示之三
 《佛法与心理治疗译丛》总序
 给当代弘法把个脉
 菩提心与空性见(摘录)
 生命的美容
 唯识二十论的唯识思想
 三士道修学概要
 认识佛教
 如法才能表法
 十善业道经的启示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广州至缅甸帕奥禅修中心行程、费用等[栏目:参学经历]
 如何实践悌道精神[栏目:日常法师]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三、公案 — 保护任运 6.禅师身教[栏目:善祥法师]
 洪武时代的僧律[栏目:太虚法师]
 答疑释惑 临终关怀篇[栏目:大安法师]
 法华经品题略解—如来寿量品第十六[栏目:张秉全居士]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七六六)[栏目:杂阿含经]
 禅道与养生 第三章 禅道与养生 第三节 禅的养生观[栏目:印良法师]
 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传家宝”[栏目:卢志丹居士]
 福德日记9月24日-要累积多少功德才够?[栏目:福德日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