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对学院式教学的感想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69

对学院式教学的感想

  佛学院毕业后,我留在中国佛协一段时间,不久就到了莆田广化寺。当时,圆拙老法师成就我们几个在小南山学律,同时在佛学院担任教学。当时的讲课方式,也和多数法师们一样,每天需要备课,通过查字典、看注解和反复思考,把经论阐述的种种理路搞清楚。然后,再把自己理解的道理告诉学生。我觉得,在备课过程中,对教理的认识比求学时更为深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教学相长吧。
 
  从我自己来说,开始讲课时,说的也是戒定慧,是缘起、轮回、解脱、涅槃,二十多年过去,说的仍是这些名相,这些道理,但认识和以往是截然不同的。当时所说的佛法,更像是摆在店里的水果,是批发来的。而现在,更多是长在自家果园里,需要时就可以现摘。
  我觉得,目前佛学院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所学既不成体系,也难以为日后学修奠定基础。因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灌输,一会儿这个老师,一会儿那个老师,一会儿这门课程,一会儿那门课程,每天要接受这样的轮番轰炸。其实,佛教的很多重要经论,学好一部已非易事。如《俱舍》、《中论》、《成唯识论》等,不下几年苦功,是很难真正通透的。但现在只用少量课时来介绍,如果老师没有特别的善巧方便,学生最多只能得到一些浮光掠影式的印象。所以学不好是正常现象,学好了反而超常。在格鲁派的学修传统中,仅五部大论就要学上十年,甚至更久。而我们现在一学期都不止五部大论,如果有能力学好,那真是超人了。
 
  这样几年学下来,虽然知道一些中观的知识,知道一些唯识的观点,但涉及面太广,信息量太大,知识点太多,势必无法深入。一方面,所学都是孤立而零碎的,没有贯穿始终的理路;另一方面,所学都是从书本到书本,不曾落实于心行。于是乎,尽管学了很多,却无法转化成自己的认识,甚至越学越没感觉。每天都在听六度四摄,听缘起性空,但什么都用不起来。不仅如此,还会因为听的道理多了,形成习惯性的麻木。就像滥用抗生素产生抗体那样,使药物不再有效。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学佛几年之后,无论听什么都很难生起法喜,觉得这些道理都已听过,都不新鲜,都效果平平,甚至毫无作用。这是特别需要反省,需要时时检查的。如果已经出现这种法不入心的现象,必须立即加以对治,否则的话,未来就只能退步而不会有任何进展了。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行上路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下一篇:七日禅开示之五
 学佛者的信念
 懂不懂
 对他人最有意义的帮助
 佛教在商业浪潮的反思
 漫谈“自性”
 关于念佛的开示
 这个能,这个所
 如何进入佛法
 学佛的重点是在内心而非书本
 佛教的环保思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建立三戒一体论[栏目:戒律辑要]
 十届:静波法师在开营式上的讲话(静波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机缘品第七[栏目:白话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阿毗达摩·清净道论 09.说梵住品[栏目:阿毗达摩·清净道论]
 (二十二)老师的任务[栏目:禅学的黄金时代]
 上师,您是我的依怙[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平常心[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修持时轮法需要守持什么戒律?[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天道福善而祸淫[栏目:广化法师]
 佛教医学的特色[栏目:佛教与医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