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解脱的延伸和圆满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64

解脱的延伸和圆满

   佛法的圆满之道,为成佛。或者说,是成就佛陀那样的慈悲和智慧品质,依菩萨道的修行而成就。之所以称为圆满之道,因为它是解脱道的延伸和圆满。

   所谓延伸,包括发心和实践两个方面。从发心层面来说,出离心本无大小乘之别,因为学佛都是从发心出离轮回开始。但发心所缘是不同的,若仅限于个人出离,就是小乘的发心。当所缘扩大为一切众生,发愿带领大众共同出离,才是大乘的菩提心。从修学实践来看,若是为个人解脱而修行,无论所修什么法门,都是声闻的修行。若发心以成就无上菩提和帮助一切众生走向解脱为目标,即使修五戒十善,同样是菩萨道的修行,同样能成为佛果资粮。

   作为菩萨,能够给予众生的最大帮助,就是带领他们走向解脱。除此而外,其他物质帮助都不是佛教特有的,其作用也是短暂的。当菩萨成就解脱,并将这份解脱经验延伸到众生时,他的慈悲也在随之成长,随之圆满。从这个意义上说,菩萨道正是解脱道的延伸和圆满,是将个人所获得的解脱经验从自身延伸到大众。在延伸过程中,成就圆满的生命品质,也就是成佛。

   所以,声闻圣者和佛菩萨成就的品质有共和不共之别。从共的方面来说,正是解脱;从不共方面来说,佛菩萨不仅成就解脱,更圆满无限慈悲。佛法的核心之道,强调以解脱为本。作为大乘佛法来说,则应特别强调大乘特有的不共之处,也就是菩提心。

   失去菩提心的统领,菩萨道和解脱道就没有本质区别了,菩萨行和世间善行也会混淆。不是说做一些慈善就是菩萨行,所有的善行,唯有建立在菩提心的前提下,本着利他、无住、无限、无所得的心去做,才会升华为菩提资粮。所以,大乘佛法的殊胜之处就在于菩提心,在于帮助众生走向解脱。

   菩萨道的修行,是围绕智慧和慈悲两大项目开展。不修智慧,无以成就解脱,忽略这一根本,便会导致佛教的肤浅化和世俗化。不修菩提心,无以成就大慈大悲,忽略这一修行,大乘佛教就会失去自身不共之处。唯有在菩提心的统摄下,悲智兼修,自利利他,才能圆成无上佛果。
 
——摘自《我的判教观》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出家意味着什么
下一篇: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学菩萨胜过拜菩萨
 靠三宝,靠自己
 它就是长得和我们不一样
 正念,使浮躁远离 三、贪嗔痴制造问题
 一篇旧文:汉传佛教的反思
 僧尼日常行事漫谈
 让吃饭也成为修行
 迈出沟通的第一步
 空,不是空空如也的空
 《辨中边论》探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0七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0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冤亲债主跟婴灵快速投胎?[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226.空室智通道人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栏目:姚卫群教授]
 祝你平安![栏目:成峰法师·天堂里的梦]
 世间规之忠言(土观·洛桑却吉尼玛 著 索达吉堪布 译)[栏目:藏传佛教•资料文集]
 慈航路途 上篇 宁玛派传承的简介 阿底瑜伽[栏目:慈航路途]
 唯识观大纲[栏目:太虚法师]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的是什么心?[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