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08

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佛法修行主要分为戒和见两部分,并有各自的理论体系,似乎两不相干。其实,戒和见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戒的清净有助于见的禅修,另一方面,见地透彻者必能认真持戒。古德云:“五度如盲,般若如导”,正是说明般若正见对持戒的指导意义。有了正见,才能正确理解戒律,实践戒律。所以,八正道是以正见为首,六和中也强调见和同解。
 
  戒律是一种条文规定,或一种做事程序。每条戒的制定都有相关缘起,并具十种利益,即“摄取于僧”至“正法久住”的“十句义”。所以,我们学修戒律不应仅仅停留于对条文的了解,而是要从制戒的缘起及意义中认识佛陀制戒的精神。依此精神,方能对戒律有全面认识。
 
  关于持戒的正见,首先要正确了知戒律的开遮持犯,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何为犯轻罪,何为犯重罪;哪些情况下可以开许,哪些情况下不能通融。如果没有这些认识,或是把戒持得生硬僵化,或是假“圆融”、“方便”的借口,任意歪曲戒律,受如不受。因此,了解开遮持犯,是持戒修行必须具备的正见。
 
  此外,还要正见缘起因果。心灵各种因素的产生及成长,皆由相关因缘所致。确信每个起心动念将在内心留下痕迹,形成因果,我们就会自觉防止不善言行,避免恶业之因,这是持戒的重要心理基础。可见,对心灵因果的透彻理解,才能使我们真正认识到持戒的意义所在,认识到惟有持戒才能阻止内心不良串习的延续,摆脱生命的恶性循环。
 
  佛法的核心是解脱,持戒同样是以解脱为目的。戒律虽然称为别解脱,但只是在事相上别别解脱,并非究竟解脱。因为究竟解脱是依无漏慧的力量,而无漏慧的开发来自空性正见。因此,持戒须以空性见为指导,在识达开遮持犯的前提下,了知持犯相亦了不可得。正如《大智度论》所说:“罪不罪不可得故,具足尸罗波罗蜜。”在世俗的缘起因果中,开遮持犯相虽宛然存在,但在胜义的空性中,开遮持犯相也只是因缘假相。倘不具备这样的认识,就会像道宣律祖所说的那样,“执则障道,是世善法”。
 
   佛法的中道正见是不落于空有二边的,这样持戒,方可为得定发慧奠定基础。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依止善知识
下一篇:成佛作祖的教育
 人生是苦
 漫谈“自性”
 边见与中道
 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
 修学菩提心
 云游——处处无家处处家
 问: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
 一个目标、一张地图、一位导师、一群伙伴
 皈依后,你找到归宿了吗
 生活禅,不仅仅是生活——济群法师专访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即心即佛的意思是心佛无别吗?[栏目:观清法师]
 洗月亮(郭真)[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甚么是佛法[栏目:沈家桢居士]
 佛法如何看待器官移植[栏目:法藏法师]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五章 转重令轻[栏目:妙祥法师]
 商人的布施[栏目:般若禅·觉悟的快乐]
 传喜法师大佛寺开示 2010年9月26日[栏目:传喜法师]
 我是婚姻的第三者,因年少不懂事犯下错误。学佛之后了解因果,请问应如何修持?[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佛教与自然生态(下)[栏目:星云法师]
 吾师无尽的慈悲[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