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九)
 
{返回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41

(接下来看偈颂:)

彼宗于心境,极难立实有,

“彼宗”指实事宗。认为真实中事物实有的宗派,都叫实事宗。承许真实中万法无自性,就是中观宗或空宗。两者对万法胜义体性的承许截然不同,前者承许有实法存在,后者承许无实法存在,完全是空性。对实事宗来说,成立心和境实有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拿不出成立心境实有的正量。凡是立宗,不能凭自己的想象、臆断或猜测,必须有能成立的量才能建立起来。如果没有能成立的量,就无法建立。

若由识成境,依何立识有?

对方说有能成立的量。以什么量能成立呢?就是由心识这个量能成立。意思是:由眼、耳等识现量取到了境,就成立真实有境。这就是由识成立真实有境。

比如:耳识明明听到了有鸟叫声,就成立真实有鸟叫声;舌识明明尝到了有酸甜苦辣,就证明真实有酸甜苦辣;或者在冬天由身识明明触到了寒冷,就成立真实有冷触。像这样,以识这个量就能成立真实有境存在,因为见到了、听到了、尝到了等等。

中观师问:你说由识能成立真实有境,如果识是真实有的,可以这样说,但你依据什么成立心识实有呢?

对方特别相信自己的心。他认为耳闻目睹到了,当然真实有境。他不知道心也有真、妄之别,比如梦中有对高山流水的了别,那个了别是真实的吗?如果是虚妄的,能依它证成真实有高山流水吗?当然不能。又比如错乱的眼识见到了空中有花,但以它能证实空中有花吗?所以必须说明你怎么成立能立的识是实有的。

这么一问,对方就说:

由境立识有,

有所了别的风声、雨声,就成立有耳识存在;有所了别的酸甜苦辣,就成立有舌识存在;有所了别的冷、热、软、硬,就成立有身识存在。这样,由于有所了别的境,就成立有识。

他认为有所了别的境当然有识存在。识不存在,怎么会有所了别的境呢?所以有所了别的境,就成立有识。

依何立境有?

再问:如果境是真实有的,可以以它为根据成立有心识,但你怎么成立境是真实有的呢?如果境是虚妄的,是像空花、阳焰那样的相,能成立识是真实有的吗?

这样他就说:

由互观待有,

心和境是彼此观待而有的。观待有所了别的境,就成立有识;观待有了别的识,就成立有那样的境。比如:有所了别的鸟叫声,就成立有耳识;有耳识的了别,就有那儿的鸟叫声。心和境是一者证成另一者。比如看电影时,怎么说心和境是真实有呢?因为眼前现了那样的画面,就成立有眼识;因为眼识有了别,就成立有那样的画面!

这时中观师就抓住“互相观待而有”破斥说:

二者成无实。

既然是观待而有的,那就不是实有的。“观待有”跟“自性有”相反。如果是自性有,就不必观待其它,是自身就有的、自己就成立的。观待而有的就不是本自成立的。

也就是:有心才有这样的境,无心就没有这样的境,这样境就不是离心自己成立的,所以不是实有。换过来,有境才有这样的心,无境就没有这样的心,心也不是离境自己成立的,所以也不是实有。像这样,如果两者是观待而有,两者就应当是无实的。

比如看电影时,显现种种画面、声音和情节,就生种种眼识、耳识和意识,这些识是观待当时的境生的。所以这不是离境本自成立的,也就不是实有的。进场前,不知道会放映什么图像、声音。后来放映中生起的那些心并不是自己就成立的,如果是自己成立的,那它的生起就不必要观待看电影。事实上,观待当时出了什么图像、声音才起那些心,不观待就一个心也不会生起。

现在眼、耳等的识都是缘境而现的,缘什么样的色、声等境就起什么样的心,所有的心都是观待境才有的。既然是观待境才有的,就不是自己成立的,寻找它的实体时丝毫也得不到,哪里有独立存在的心呢!像这样,一切缘境的心都是妄心,不是真心。

反过来,境也不是单独有的。心前现的一切色、声、香、味、触都是心变现的,跟梦中的境一样。“心有则境有,心无则境无”,所以境是观待心而有的,没有独立的体性。

比如《高僧传》记载,有位法空禅师住在静处,夜晚常听到屋外叫“空禅”的声音。等他开门,又不见踪迹。这时他就悟了这是自心境界。以后就没有声音出现。像这样,叫“空禅”的声音不是自性成立的,它只是观待心现的;了别“空禅”这个音声的心也不是自性有的,它是观待“空禅”的声音而有的。在觉悟到唯心所现、心外无体时,“空禅”的声音就消失了,对声音了别的心也没有了。所以心和境都是虚妄的。

又比如“在恒河边上,六道众生见到六种不同的景象”,他们都看的是恒河,为什么现相不同呢?如果境上实有恒河的水,那六种众生见到的都是河水。但是六种众生见到的是六种境相,可见境是观待心现的。

这样就知道,如果心和境彼此观待成立,那两者就都是无实有的。

无子则无父,子为从何生?

这是再用父子的比喻作启发。没有子就立不出父,说明父是观待子而施设的,没有不观待孩子自己成为父亲。所以没有子就立不出父亲;而没有父亲,子从哪里出生呢?

这是表示“心境观待而有,因此都无实有”。以境来说,没有境就成立不了心,因为心不是本自成立;而没有心,那个境又怎么独立存在呢?有离开心自己成为境吗?所以没有心就成立不了境。

刚才说了心观待境而有,不会自己独立出现。像前五识它是取境起的,第六意识也是因缘起的,谁说独自就出现了一大堆心呢?不是由这样的色声香味触,才成立这样的心吗?不处在地狱里,会出地狱众生的心吗?不处在人间会出人的心吗?不可能独立起的!所以没有境就施设不了心。

父子的比喻是表示:离开境,就没有独立的心,所以心没有自性;而没有心,也不会有独立的境,所以境没有自性。

无子定无父,如是二皆无。

像这样,没有子,就决定没有他前面的父。这里“子”表示所立,“父”表示能立。

这是针对“心境互相观待而有”而做的破斥,对方的逻辑是:识是真实有的,因为境有故;境是真实有的,因为识有故。现在破斥:你们说的识和境是观待而有的,又用以一者作为能立来证成另一者,现在所立还没成立时,能立就还没成立;能立还没成立,就无法用它证成所立。所以说“如是二皆无”。

比如他说“识是真实有的,因为有所了别的境”。现在所立——“识是真实有的”还没成立,能立——“有了别到的境”就没有成立,因为境不会自己成立,它要观待识才成立,现在识还没成立是真实有的,它所了别的境怎么能成立是真实有呢?(比如眼识还没成立是真实有的,怎么能说它了别的境是真实有的呢?假如眼识只是错觉,它了别的境会是真实的吗?所以,所立的“识真实有”还没成立,能立的“境真实有”就连带没有成立,而能立自身还没成立,怎么能用它证成识真实有呢!

如芽从种生,由芽知有种,

依境所生识,何不知有境?

对方又说:虽然“彼此观待成立”说不通,但可以依据“有果就必定有因”这条道理来成立。比如芽是从种子生的,由芽就知道有它的种子存在。比如麦芽是从麦种生的,现在有麦芽生了,那肯定有它的种子存在,没有种子怎么会生芽呢?由于它是由种子生的,从它生了就知道有种子。

同样,识是由境这个所缘缘发起的,比如依于声音才生起了别声音的识。现在有识生起了,就证明有它的因——境存在。

以彼异芽识,虽知有芽种,

然于知彼境,以何知有识?

比喻说的“由芽知道有种”不恰当。能知者不是芽,而是芽之外的心,因为芽是无心的法,不会知道有种子,只是芽外的心由衡量种子和芽的关系,才认识“芽是从种子生”。这是以知因果的量了解这一点的,不是芽自己知道有种子。

比如:心首先看到这里种了种子才生那样的芽,没有种种子就不生那样的芽,由此认定芽是由种子生的,以后见到芽时就知道有种子。这样是由芽外的识认识之后说的。

但你说“有所缘境才生起识,所以从‘生了识’就知道有它的因——境”,但只有证成“识实有”,才能依据它证成境是实有的。但以什么证知识是实有呢?是以识自己,还是以识外的心。如果以识自己,那胜义中“实有的识自证”是无法成立的。因为如果在一个识上有能证、所证两分,那就是两分的假合,不是实有的“一”;如果识没有两分、是独一的“一”,也无法成立证知,因为只是独个无二的法,不可能自己在自己身上运转。但如果心是像梦幻一样的假有,那可以安立有两分等。就像梦中的心,当时心现的时候有个相,正现相的时候又不是无知,有对相明了的觉知,这样在一个心上可以安立几分,就可以成立自证。但你说的是实有的一个心,那就分不出能证和所证,分不出就成立不了证知,所以自证不成立。

他证呢?他证就要由识之外的一个心证知它,作为一个证知者必须是真实的,虚妄的心不能作证明。这样这个能证之心的真实性又由谁证知呢?自证不成立,他证又要由第三个心证知它。这第三个心作为证知者也不能是虚妄的心,它的真实性又由谁证知呢?……像这样就无穷无尽了。

这样自证和他证都不成立,就无法证成心识是实有的。“心识实有”不能证成,怎么能由它了解到它的因——所缘缘的境是实有的呢?所以“境是实有”也难以成立。


{返回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八)
下一篇: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五)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二十五)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二十九)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四)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三)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八)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一)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七)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五十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六字大明咒功德记――我所亲历的真实事件![栏目:观音心咒感应录]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五十八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金刚经》释义 第十品、庄严净土分[栏目:法界法师]
 03-073《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一卷科解[栏目:宗舜法师]
 情爱是修行最大的障碍[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脚踏实地[栏目:禅林衲子心]
 所缘撞击多个还是仅一粒色聚(净色),就可以引起五门的心路过程?[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增支部1集270经[栏目:增支部1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