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慧如)
 
{返回 净土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31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

慧如

  净土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净土法门在中国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印光大师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被认为是绝无仅有的一代高僧,可谓“三百年来,一人而已。”这样的赞誉是难得的,而更为难得的是,在1940年圆寂之后,印光大师被佛教界一致公认为是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见于此,今就谈谈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

  一、尊印光大师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的原由

  其它宗派的祖师都是从上一辈传下来的,都是在世的时候当祖师的,而净土宗则不然,它的祖师都是在祖师圆寂之后才产生的。因而,严格说来,净土宗是没有传承的。虽然祖师与祖师之间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但他们却是一脉相承的。充其量,只是信仰的相同而已,所谓都是以净土为宗。

  印光大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净土宗的祖师,是完全建立在他的净土主张和净土修养上的,而这些又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中。

  二、印光大师的著作

  大师的著作有: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 《《p光法师文钞续编》和《增广印光法师文钞》等。这其中收录了印光大师的一千多件约一百二十万字的作品,其体裁涉及论文、书信、开示、序跋、颂赞、楹联等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师的这么多作品虽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无一不体现一个主题,那就是:净土!写信也好,讲话也罢,时时刻刻,印光大师都在放射着净土的光芒。可见大师一贯的净土主张和深厚的净土造诣。

  三、印光大师弘扬净宗的时代背景

  印光大师出生于清末民初,生逢乱世,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众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切渴求宗教的信仰。此时,中国佛教也随之走向了衰微,特别是由于禅宗的没落,净土宗因此而成了主流法门。印光大师承袭的,就是这一最普遍化的佛教思想。然而,在当时,净土法门缺乏真正深刻作持的大师,在社会上赶经忏营生,反成了佛教的主要活动,招来知识分子的严重歧视。于是,印光大师的发心出家,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改革此不良风尚,而赋以净土法门的新机。

  印光大师之所以宏扬净土法门,就是有见于清末战乱,生灵涂炭,其它法门无法直接利济群生,所以坚信唯有净土法门才能适应于时代的需求。而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透过其《文钞》的感人力量,遂使千千万万的信徒,在佛法中获得慰藉。他也因而成了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信众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一位净宗高僧。

  四、印光大师宏扬净宗的因缘

  依据《印光大师言行录》,将大师之所以得遇净土法门,乃至他后来毕生以净土法门为自行化他之根本的缘由,归纳为如下四个时期:

  1、终南披剃

  印光大师(1861—1941),讳圣量,别号“常惭愧僧”、又号“继庐行者”,陕西合阳人。幼年跟随兄长读儒学,后因多年的目疾,痛感人世无常,于光绪七年(1881)就去陕西终南山礼道纯法师出家。在这期间,大师在学习早晚功课之时,因读《怡山发愿文》、 《小净土文》,深知修习禅宗与净土宗的难易程度,此时便萌发专修净土的决志,时年21岁。

  2、莲花晒经

  就在这年的夏天,大师奉师命前去安徽徽州小南海去参学,途中停留于湖北竹溪莲花寺常住。大师因帮忙晒经书的缘故,偶然因读一本残缺不全的《龙舒净土文》,深知净土一法“圆赅万法,普摄群机”,实为末法众生即生了生脱死的要道,这对他日后宏扬净土法门奠定了决定性的影响,遂毕生以净土法门自行化他。 “一句弥陀,家喻户晓”的净土法门得以中兴,实肇端于此。

  3、双溪受戒

  光绪8年(1818),大师到陕西兴安双溪寺受戒,因擅长书法,戒期中书写事务都由大师承担。大师出生6个月就患眼病,几乎失明。后虽痊愈,但视力已受损,稍发红,就什么也看不见。受戒期间由于写字多,眼病转重,由此眼病,却悟身为苦本,为了不耽误工作,闲时专念佛号,夜里大众睡后,起坐念佛,求佛力加被,写字时也是心不离佛号,虽竭力书写,尚能勉强支持。戒期圆满,书写任务完成, 目赤也痊愈了。由此因缘深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这便坚定了大师后来的自行化他,以净土为依归的信念。

  4、红螺参学

  大师受戒后,一直在终南潜居念佛,间读契经,深入法海,生平工诗,出家后,不复作,专心净土,久而弥笃。潜修一段时间,愈发觉净土法门的根机契合。又闻知北京红螺山的资福寺为彻悟禅师弘阐净土法门的道场,因仰慕其高风懿行,遂于光绪十二年(1886)十月十四日,大师时年廿六岁,前往红螺山,入堂念佛,沐浴彻祖遗泽,故净业大进。

  在资福寺,大师除随众念佛外,历任云水堂、香灯、寮元等职事。任藏主遂得阅读大藏,因此深入经藏,妙契佛心,径路修行,理事无碍。

  住红螺山四年(1886—1890),在其中间朝礼五台山一次。四年当中,特别是于彻悟大师的遗教,所得非常大,故持诵《彻祖语录》,至老而不停辍。甚至增修《净土十要》的时候,将《彻祖语录》附录于后。因彻祖以禅宗大德废参禅宗而力主念佛,也曾把半生开示禅人宗乘语录尽付一炬。大师作为,迥别常情,又彻悟语录发挥净土奥义,精切透辟。这种非同常人的弃禅归净典范,便成了印光大师终身仿效服膺的准则。

  总之,印光大师出家后的如上四个时期的心路历程,明显地反映出他对净土法门的萌发、深信、体验和精进的过程。特别是红螺山的参学时期对大师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对彻悟祖师的净土思想有直接的继承和发扬,所谓“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具足信愿,持佛名号”的十六字纲宗。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师后来在《与谢融脱居士书》中说,对于净土法门,在家学《弥陀经》时已生信心,实未受他人的开导。并且还强调说,当时修禅的人多破净土,但我却自量己力,不随他人转,即便是佛祖现身说法破净土,亦难以改变自己对净土法门的深信。

  五、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理论

  1、对净土法门的定位——特别法门

  特点:契理契机(所谓的契理,是指所说法门必须契合究竟的了义的。所谓的契机,是指所说法门必须契合时下所被众生的根机。)

  契理方面是指:

  其一:净土法门是佛陀为九界凡圣速成佛道而开设的一个特别法门;

  其二:净土法门统摄律、教、禅、密之宗,贯通权、实、顿、渐之教,然又不得以一般的通途教义去衡量它;

  其三:净土法门因是一切法门的根本和归宿,故禅、教、律、密各宗之人多皆兼修净土。

  其四:净土法门是究竟畅佛本怀的法门,不但净土三经广谈净土法门,其他诸大乘经典也兼说净土。

  契机方面是指:

  其一:这一特殊法门,与其它只靠自力修持的法门不同,而是仰仗佛的慈悲愿力摄受往生西方的。

  其二:这一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至已证等觉的菩萨,下至具足惑业的凡夫。

  其三:无论钝根众生,还是一乘上士,均不须历劫的熏修,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号,就能于现生即可往生西方;

  其四:这一特殊法门,念佛行人一旦往生,永不退转,即生成办佛果,下手易且成功高,用力少且得效速。

  其五:这一特殊法门,即便是将堕地狱的五逆十恶之人,只要得蒙善知识的开示,彻底深信净土法门,发恳切的求生誓愿,勇猛念佛,十念乃至一念亦能蒙佛接引,往生彼国。正因为净土法门是佛陀一代所说法门中最适合末法众生的根性,最为契理契机,所以大师“破一大时节因缘”密护诸宗,力弘净土。

  2、印光大师的净土往生生因观点

  往生前导:信愿(信西方极乐、西方弥陀的真实不虚,确信净土法门是现生了生脱死的不可思议的惟一法门;发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誓愿)

  往生正行:念佛(口念耳听的持名念佛)

  往生助行: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等。

  往生关键:信愿与念佛的统一,正行与助行的兼并。

  人生观: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赋予了大乘佛教的入世行化精神,但又不同于外道的纯救济。

  大师认为,净土法门作为诸佛度生的权巧方便,应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它必须是兼仗佛力的;

  第二,它必须以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为归宿;

  第三,它必须以厌离生死和娑婆世界为往生的前提:

  第四,它必须以信、愿、行三法的统一为往生的动力;

  第五,它不要求明心见性,也不要求断惑证真,只须真信、切愿地专心持佛名号。

  这就是说,不论是什么根机,不论是什么人,也不论学佛有多久,只要能“真心厌离娑婆世界之苦,正信阿弥陀佛的伟大愿力,正信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并诚心诚意地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将自己念佛的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哪怕你仅仅念了一声佛号,也照样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大师认为净土法门以了生脱死为根本,而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而绝不可有求来生人天福报之心。他说: “凡诵经、持咒、礼拜、仟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

  3、印光大师的“兼仗佛力”思想

  在“自力”与“佛力”问题上,大师一贯强调弥陀的本愿力不可思议,虽然主张“佛力”,但又不废“自力”,因为大师所谓的“佛力”是相当于“自力”而言的。大师认为,之所以念佛众生能够往生西方是因为弥陀本愿力不可思议、众生自性力不可思议、法门功德力不可思议,是由此三力相合成就的结果。

  4、印光大师的“带业往生”思想 .

  大师认为净土法门的殊胜在于“带业往生”,曾大力提倡,但大师又强调说: “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其中尤重持戒,认为并不是“带业往生”就是可以不持戒,以致肆意再造恶业。因为佛法只摄一切善人,绝不摄一恶人。故大师主张应以极惭愧心、极仰信心念佛求生西方。

  5、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渊源

  大师一生效仿庐山慧远大师的“结社念佛”之风,别号“继庐行者”,创建苏州灵岩山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乃至发动组织各地念佛会的成立;禀承善导和尚的专修净宗意旨大力弘宣他力本愿念佛思想;依永明延寿禅师的《四料简》拣别禅、净界限,独倡净宗;又以“儒佛双合之美”劝令行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阐扬“万善同归净土”之旨;又继续和发扬了藕益大师的“信愿”与“持名”的并重思想;特别是对彻悟祖师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具足信愿,持佛名号”的十六字箴言,终身服膺。

  六、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实践

  1、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为入道基础

  大师一生极力宏扬净土法门,而又却极力倡导“敦伦尽分”。因为欲往生西方,只有念佛之心与佛之愿力相合方能感应道交,感应了,就能确保往生,若不得感应,那就不能高枕无忧了。所以大师强调说: “修净土者,第一须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大师以尽到为人的本分,作为求生西方的基础,他是没有忽视佛教在人间的重要意义。

  2、提倡“因果报应”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特别重视“胎教”

  大师认为若不极力提倡因果报应、家庭教育,则无法劝人止恶向善;若不提倡念佛求生西方,则难免六道轮回。所以,大师一生极力痛诫世人,畏于恶果,莫造恶因;勤修善因,而得善报。并勉励众人凡所修善,莫求后世福报,唯以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轮回苦海,方为究竟。印祖生前流通《安士全书》、 《了凡四训》数百万册,提倡家庭教育,主张以胎教为重。

  3、以“处家宏法”、“居尘学道”最为适合时代需要

  清末民初之际,汉传佛教在某些寺院存在“三滥”现象,即“收徒滥”、 “传戒滥”、“传法滥”。一些僧众热衷于应酬经忏,不注重修学,以致佛教日渐衰微。大师针砭时弊,特别是有憾于雍正皇帝的废除僧考制度,任人随意出家。故大师不但自己不收出家徒弟,亦不轻易允许他们出家,特别是严诫女众的任意出家,常劝人以“居尘学道”、 “处家宏法”为要。因为修行是不分出家与在家,但要出家必须克服种种困难,倒还不如在家敦伦尽分做个称职的学佛居士,拥护佛法,摄化群众。大师不轻易允许佛弟子出家可窥其设想之周到,利众之心切,不愿见其出家,扮不好角色而苦恼;而望其以在家孝敬师长,感化大众,使人们真正体会到佛法利济众生的好处。这一思想,正促进了净土法门的深入民间。

  4、诚敬惭愧,以苦为师

  大师的念佛秘诀是: “诚与恭敬”。他尝云: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印祖与吴璧华书云: “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竭诚恭敬念佛,当知此人非娑婆之久客,必定是净土之佳宾也。”

  大师因幼年曾谤毁过佛法的缘故, 自号“常惭愧僧”,以惭愧自牧。并以此劝人常怀惭愧心、忏悔心而念佛,惟有如是念佛方能勇猛精进。又劝人以苦为师,因为惟有深知娑婆之苦不堪言,方肯恳切念佛发愿求生西方。

  5、强调“摄心念佛”,及“十念记数法”与“朝晨十念法”

  其一、摄心念佛

  印光大师相传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一生努力推崇与倡导的就是“持名念佛”。然“持名念佛”法门中还须分清“观心念佛”与“摄心念佛”之不同。印光大师倡导的是“摄心念佛”法门。他认为, “观心之法乃教家修观之法,念佛之人不甚合机。”所以,他强调说:“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

  大师根据《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提倡以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法念佛,以观音菩萨的“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之法摄耳谛听,以此二重工夫念佛求证三昧。

  摄心秘诀:至诚恭敬

  摄心方法:先摄意、舌、耳三根,次摄眼根、鼻根,乃至身根

  要求: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

  强调:志心念、无间断念、常时念

  其二、十念记数法

  针对于妄念难以降伏之人,大师提倡以“十念记数法”念佛。如大师云“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

  方法:从1到10,从1到10地记数念佛,不宜或多、或少,数目只以10为准,周而复始。若因数字太长难以记清,可从1到3、从4到6、从7到10,分为三气念。

  要求:佛号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数字也应数得清楚,记得明白,不宜混淆不清。

  强调:记数只以10为准,不可20、30。

  注意: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

  功用:消除杂念,专注佛号,身适神逸。

  其三:朝晨十念法

  针对事务繁忙,没有时间念佛的人,大师推荐“朝晨十念法”念佛。如大师云: “修净业者,须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惟长惟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数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此为十念者,显是藉气束心也。”

  时间:每日清晨洗漱毕。

  方法:向西合掌,连声称念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

  强调:念佛声调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

  注意:只许十念,每日最多早晚两次;更不可一口气强迫多念,应随气长短而念,/顷其自然。

  功效:藉气束心。

  七、总结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甚为宏富,但可用“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具足信愿,持佛名号”一偈概括之。大师“破一大时节因缘”而来,为挽救佛教的衰微,一方面长期刻苦精修净土法门,一方面藉文字般若向社会大众宣说“敦伦尽分”的为人道理,及于现生了生脱死的净土法门,终于使“善导高风,复见今日”,净土一宗,重焕生机。值得一提的是,大师在其一生的弘化中有三个焦点:即“契理与契机的统一”、 “出世与入世的统一”, “信愿与持名的统一”。这三个“统一”,既阐明了当前宣弘净土法门的上契佛旨,下合时机的急务;又使长期以来认为是消极避世的净土法门赋予了大乘佛教的入世济度精神,转消极为积极,但却又不同于外道的纯救济;并且还纠正了只重“信愿”、不重“持名”的偏激的本愿思想。总之,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是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的,他在中国佛教史乃至世界佛教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返回 净土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略述净土法门的殊胜(昌莲)
下一篇:念佛临终往生慎要(了愿)
 净空法师之精要十念法
 略谈“念佛禅”(西妙)
 论净土宗的四大特色(于海波)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王公伟)
 唯依念佛度生死(妙莲)
 紫柏大师念佛示要
 福建的净土信仰概述(禅慧)
 从《观无量寿经疏》论吉藏的净土思想(戒光)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
 念佛人的“主心骨”(空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学中的空间量度[栏目:佛网文摘]
 放下之后,生活怎么办[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安居第七十日(一):第一受用者如何作为?[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松赞干布,都曾亲自到战场上杀敌,那他们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发动战争,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发动战争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见相别种辨释难[栏目:太虚法师]
 福报的由来 八、好心有福[栏目:福报的由来]
 肥胖[栏目:是肉七分毒]
 十二门论释义 甲一 总叙造论的意义[栏目:刘常净·三论宗文集]
 成实学派--弘扬《成实论》而得名(林子青)[栏目:成实宗]
 第一篇 新时代宗教观 - 如何处理民族、宗教与政治的纠葛[栏目:人间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