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19、认真理解并体会全知的这段释文:“凡成立识实有,则于无分一体的实有识,必失坏成立能见、所见二者,因为:何者现为境时,彼非自己;而何者不现时,不应有所取”,并以此来观察自己心的状态。
 
{返回 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89

19、认真理解并体会全知的这段释文:“凡成立识实有,则于无分一体的实有识,必失坏成立能见、所见二者,因为:何者现为境时,彼非自己;而何者不现时,不应有所取”,并以此来观察自己心的状态。

答:思路提示:1、首先要仔细观察自己的心识状态,这点是很多初学者所忽视的。观察时不是去调整心态,而是去发现心识的活动,去看看识在做什么。(这一步是对认识心识做好加行准备。)

2、这样观察一两分钟后,再按全知的开示,观察在看、在听……、在分别的,是不是不可分割的、一体的识?(这一步是来体会“无分一体的实有识”。)

3、这样的识,在看到了颜色,听到了声音等(所见)的时候,是不是已经被颜色、声音等改变,失去了它的一体性了?这样就不是原先的识了?(这一步是来体会“何者现为境时,彼非自己”)

4、在没有看到颜色、听到声音等(所见)的时候,是不是没有正在看、正在听(能见)的识?(这一步是来体会“而何者不现时,不应有所取”。)

对全知金刚句的作这样的初步体会,能帮助初学者对释文的句义作相对具体的理解。

初学者闻思的时候,对陌生的能诠句往往只是作意出模糊、笼统的总相,这样的总相,是死板的,和真实的所诠义相差很远。要克服这一缺点,就要按照能诠句,如实地去操作一番,这样就能大致地品味到这些金刚句的所诠义。这样的体会,刚开始是很生疏,很笨拙的,但是如果能严格地根据法本的引导,不断地操练,就能慢慢熟悉起来,最后就能对金刚句产生透彻的了知了。

根据上面的步骤反复串习后,大家就会对于“凡成立识实有,则于无分一体的实有识,必失坏成立能见、所见二者”这样殊胜的见解产生真实、稳固、清晰的定解。


{返回 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20、对于基的所诠空性义的断诤,为什么不单单从基的角度,而需要从基道果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下一篇:18、《净水如意宝》中介绍了名言中否定自证识的四大过失,这四大过失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逐一体会之后,再进行回答。
 1、般若品的第一大科判是“应需生起道之主要——般若——之理”,虽然只有..
 26、在“于能诠大乘教断诤”中,从“若断惑解脱”到“故应修空性”的这部..
 7、“现空双融”是否是指一切显现都成为了空性?
 4、如何才能更好地“吃透其中的科判和文句,明白它们所指的实际含义”?并..
 12、对照《讲记》理解下面这句话:“因此,乃至承许有、无等边之间,当有..
 18、《净水如意宝》中介绍了名言中否定自证识的四大过失,这四大过失之间..
 24.分析从“大乘若不成”到“有诤故应舍”的思路。
 13、以不了义法的三个特征“有密意、有必要、以理有害”,来分析《般若品..
 17、请比较实事师、唯识师、中观师在见解上的异同,并总结下下宗到上上宗..
 10、将这段话体会3次,每次5分钟,并记录下感受:“无实如幻”就像幻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彻悟人生 第十四个故事[栏目:觉真法师]
 清净观是对于凡夫还是对于圣者而言?[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复旦大学幸福企业家高级研修班《金刚经》解读[栏目:明奘法师]
 涟珠甘露 专注与遍布[栏目:果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