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皈依问答(三十六):没有真正为了了脱生死而闻思修法宝的学佛人,应该从提婆达多身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返回 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06

皈依问答(三十六):没有真正为了了脱生死而闻思修法宝的学佛人,应该从提婆达多身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答:法宝是导师佛陀慈悲宣说的,让众生证悟成就的善巧方便。但是如果对法宝仅是当作知识那样来积累,没有认识到法宝是用来实修实证的,没有以了生脱死为目标来闻思修法宝,则很有可能步提婆达多的后尘。

提婆达多造下了很严重的恶业,但是他同时又有很多异于常人的优点。对提婆达多全面的认识,会帮助我们认清烦恼的破坏作用,以及确立正确的闻思修目标的重要性。

首先提婆达多是三藏法师,出家十二年中,闻思修都很精进,并且把佛陀说的法,全都背诵了下来。比如《十诵律》中说:“出家做比丘,十二年中善心修行:读经、诵经、问疑、受法、坐禅。尔时佛所说法,悉皆受持。”《出曜经》中也说:“昔佛在罗阅城竹园加兰陀所,尔时有比丘,名曰调达。聪明广学,十二年中坐禅入定,心不移易,十二头陀,初不缺减。起不净观,了出入息。世间第一法乃至顶法,一一分别。所诵佛经六万,象载不胜。”

其次他曾经神通具足。《出曜经》中说:“是时阿难便与说神足之道。调达闻已,在闲静处,专心一意,以粗入微,复从微起,还至于粗,以心举身,以身举心,身心俱合渐渐离地。初如胡麻,转如胡桃,渐离于地。从地至床,从床至屋,从屋至空。在虚空中作十八变,涌没自由。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东出西没,西出东没,四方皆尔。或分身无数,还合为一。”但是在生起了破和合僧的恶念后,神通就自然消失了。

提婆达多而且还身相庄严,与佛陀的三十二相相比,提婆达多具足三十相,只缺少了千辐轮相和金色身相。

提婆达多当时还受到摩竭陀国王子阿阇世的尊敬,《四分律》中说:“阿阇世日日将从五百乘车,朝暮问讯提婆达多,并供养五百釜饮食”。

但是提婆达多心眼狭小,嫉妒心强。《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中说:“唯提婆达多,本自恶性无有慈心。”律中并且记载说:提婆达多有次看到一头上好大象,心里很喜欢,但当知道这是他人来供献给释迦太子的之后,就心生嗔怒:“渐近于象,瞋恚之心打象一下,其象倒地,因即至死。”

提婆达多还有一种毫无理由的“慢过慢”。比如当他想获得名闻利养,而向世尊去求学神通,佛陀当时和他说,暂时不要学神通,应该先修无常等的四法印。这时提婆达多就想,如来之所以不教我神通,是怕我超过他,怕到时候比不上我。接着他向舍利弗尊者去求学神通,舍利弗尊者也让他先学好四法印,提婆达多心里想,这个舍利弗比丘,虽然号称智慧第一,在我看来,舍利弗与我,就像萤火虫与日月之间的差距,我对三藏教法的诵习,无人能比,但尚且不知道如何修神通,那么舍利弗比丘就更不知道了。于是又到目犍连尊者那里,目犍连尊者也教他先学四法印,再修四禅,然后就可以得到神通。提婆达多听了后心里生起了嗔恨,想这个目犍连自夸神通第一,之所以不教我神通,是怕有人神通比他大,如果我得到了神通,他便没有了名誉,因此才不教我神通的。

后来提婆达多甚至慢过慢心高涨到完全蒙蔽了理智。有一天提婆达多来到世尊的地方,对世尊说:我看如来身体变老了,已经过了少壮年龄,步入了老年了。请世尊专门到静室中修禅定自娱自乐。四众弟子可以让我来教诫,我会像世尊一模一样教他们,衣被、饮食、卧具、医药这四事,我会随时供养,不会令您缺乏的。(《出曜经》:“我观如来颜色变易诸根纯熟年过少壮垂朽老迈。唯愿世尊自闭静室禅定自娱。四部之众愿见付授我当教诫。如世尊无异。随时供养四事不乏。”)

提婆达多因为并不是为了了生脱死而进行闻思修,起初虽然精进学佛,但是没有用来对治贪执名利之心等的烦恼,如《出曜经》中说:“后意转转退,渐生恶念,意望供养,深着世利。”有了一定的名利后,更加膨胀了嫉妒与傲慢等的烦恼,《出曜经》中也说:“调达比丘,学致神足为已招祸。设不得神足者,其罪盖不足言。”终于,在贪执名利,以及嫉妒、傲慢等的烦恼的驱使下,后来犯下了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放狂象、杀莲华色比丘尼、十爪毒手这五种恶行,而堕入于地狱之中。

后世的人,从精进、神通、身相、福报等各个方面,都很难比得上当年的提婆达多,如果还没有明确学佛用来对治烦恼,解脱生死的目的,则一旦名声、福报等逐渐增长的时候,则自己的贪嗔嫉妒傲慢等,会不会比提婆达多更多地显现出来?如果这样,则不但没有从佛法中得到利益,反而受到巨大损害了。

因此闻思修佛法,必须首先树立用佛法来修行,来了生脱死的正确观念,这样才会尽可能地从佛法中获得加持。


{返回 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皈依问答(三十七):一个人如果真正皈依了法宝,在他身心相续上会有什么转变?
下一篇:皈依问答(三十五):如果真正皈依了法宝并修学,对自己与他人在现世当中能够产生的最殊胜的利益,直接表现在哪些方面?
 皈依问答(二十八):皈依法宝之后,哪些不正确的见解与行为会障碍获得法宝..
 皈依问答(五十一):因皈依和果皈依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皈依问答(一):修学佛法有没有捷径?
 皈依问答(三十五):如果真正皈依了法宝并修学,对自己与他人在现世当中能..
 皈依问答结语
 皈依问答(十三):为什么无上导师即佛宝?
 皈依问答(五十三):研究五部大论的智者是否就一定是真正的内道佛教徒呢?..
 皈依问答(二十五):三宝弟子每天都应修六次皈依法门,你如理遵行了吗?..
 皈依问答(十八):怎么理解导师佛陀降生时宣告的“天上天下,唯我为尊”?..
 皈依问答(四十九):什么是他皈依和自皈依?答:他皈依即是因皈依,即皈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何以不但观真言尊,须观智慧尊?[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心身病及生理性疾病的佛法心理治疗[栏目:佛教心理学·陈兵教授]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十[栏目:宽运法师]
 苦由何来[栏目:体方法师]
 《摄大乘论》要义 所知相分第三[栏目:刚晓法师]
 佛教教育的社会意义与未来[栏目:刘元春教授]
 往生解脱靠接引[栏目:传喜法师]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二十六、咕噜阿卓基传[栏目:八十四大成就者]
 法句经要义 第十一品 老品 摩诃达那散尽家财 老大徒伤悲[栏目:法句经要义]
 修佛道的男女信徒必须出家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