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法基础 一、佛陀的缘起 1.佛陀不是神
 
{返回 佛法基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845

1. 佛陀不是神

  学佛的人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者,世人尊称为:佛陀。在历史上恰巧和至圣先师:孔子出现在同一时代,是一位觉悟自身同时又觉悟万法的圣者。

  当他在人世间,亲历了人生中的生老病死苦后,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出离心,修苦行达六年之久,但未得到解脱,故放弃苦行,调整身心,步行到菩提迦耶的一棵菩提树下静坐时,发大愿:「不成正觉,誓不起座。」随即进入甚深禅定,观十二因缘,与自心烦恼心魔展开日以继夜地搏斗;终于在第四十九日夜半,看见明星出现,豁然觉悟一切真理,完成了无上正等正觉。从此世人就尊称他为佛陀,圣号就是释迦牟尼佛。当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说道:「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颠倒妄想,不能证得。」即是说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而不能成佛的原因,是无明烦恼障蔽了佛性。」

  「佛」究竟是什么?有人根据其他宗教的理论,称之为「神」。西方「神」的概念是:「自有,永有。」、「全知,全能。」、「万物之创造者。」,神与人是「能造」与「被造」的关系,人永远是神的子民。东方宗教中「神」的概念则是:循「道」修行的成就者,「道」是「真理」,是「先天地而生之形而上道。」东西方宗教中的「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不死。所不同的是,一个是「自有,永有」,一个是人可以修成。然而佛并非宗教意义上的「神」。

  佛与神有本质上的区别,佛:梵语译意是「觉者」之意,即自觉,觉他,觉万法。这个觉不是孔子的先知先觉,这个觉不是源于六根的觉,而是自性的醒悟,是摆脱五蕴,万法等一切生灭法,直接引导至不生不灭的「实相」。这种觉悟打破了一切有为法的不究竟,超越了时空及生灭与幻化,觉知自身与众生原本清净的如来自性。这个如来自性,不是成佛才有,而是人人本具,众生皆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即「人人皆可作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众生与佛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这一点说明佛教是不承认「神」的权威,佛教将「神」认知为生存在法界中的三善道众生,稍比人道多一点殊胜而已,也具有人道不可思议的神通,通常乐受多于苦受。然而福报享尽时,仍会堕落轮回。所以即是神,也有生灭。生灭之根本即为因缘果报,缘生缘灭本属幻化,常受到自身因缘牵制未得解脱,因此不得自在。

  「佛」是佛陀的简称,本意为「觉者」或「智者」,佛教赋予更深的涵义:1、正觉;2、等觉或遍觉;3、圆觉或无上觉。并说明一切众生都可透过佛法的修持而成佛,因为众生与佛陀在本性上是没有差别的,所以佛陀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神」。

----------------------

名词解释

万法
因缘而生的万事万物,及其事理,规则。其中包括有为法;无为法;不可说法。

发大愿
愿即誓愿,发大愿即发大誓愿。

禅定
禅为梵语禅那之译音,意为思维修,亦译为静虑。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虑之意。定为梵语三昧之译,心离散乱而止于一境。

十二因缘
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缘起,是说明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十二因缘是无明(贪嗔痴等烦恼为生死的根本)、行(造作诸业)、识(业识投胎)、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六入(胎儿长成眼等六根的人形)、触(出胎与外境接触)、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的感受)、爱(对境生爱欲)、取(追求造作)、有(成业因能招感未来果报)、生(再受未来五蕴身)、老死(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

无上正等正觉
能真正平等地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

众生
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集众缘所生,名为众生,又历众多生死,名为众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众生。

颠倒妄想
又作微细精想。指识蕴。众生之识(心)为虚妄颠倒,如急流之水望似恬静,其实流急微细而不可见,故识蕴称为颠倒妄想。

六根
人的感观,也称六入。佛学中将其归纳为眼;耳;鼻;舌;身;意总称六根。

五蕴
即色;受;想;行;识。

实相
即真如,究极之真理,或曰法性,即空中之真谛,离虚幻之相,为真常之性,亦即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常住之性。

如来自性
如者真如也,乘真如之道而来,《转*轮论》曰:如实而来故名如来。也即是众生皆具的自性。

神通
指由修禅定与智慧而获得的超自然、无碍自在、神变不可思议之妙用。又称神通力、神力、通力、通。有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六种

福报
佛教术语,福利之果报也。如六趣中人天之福报。增一阿含经曰:「虽受梵天福,犹不至究竟。」百论上曰:「福报灭时,离所乐事。」大乘义章九曰:「依智起福,依福起报。」

缘生缘灭
因缘而生,因缘而灭。

自在
谓远离烦恼之束缚,身心自由通达,所作所为皆进退无碍。音译伊湿伐罗。由于自在系诸佛及上位菩萨所具的功德,故佛亦名自在人。

正觉
如实地了觉一切法的性质及相状。

等觉
不仅自觉(自我觉悟),还能平等普遍地觉他(使众生觉悟)。

圆觉
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已达到圆满的境地。


{返回 佛法基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法基础 一、佛陀的缘起 2.出家到成道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佛法基础 二、佛法在中国 4.中国巴利语系佛教
 佛法基础 二、佛法在中国 1.佛法的传入
 佛法基础 一、佛陀的缘起 4.佛法的诞生
 佛法基础 二、佛法在中国 5.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法基础 二、佛法在中国 7.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佛法基础 一、佛陀的缘起 3.四圣谛
 佛法基础 二、佛法在中国 3.宗派与传承
 佛法基础 四、佛法的实践 4.学佛的方法
 佛法基础 四、佛法的实践 1.学佛的目的
 佛法基础 四、佛法的实践 2.学佛的历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经》系列开示 34[栏目:常福法师]
 我是一名藏传佛教徒,每天都修上师瑜伽。请问:上师瑜伽是否相当于禅修?[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略说五戒 一[栏目:如瑞法师]
 生活修行之7:化瞋为成所作智[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回向与发愿有何差别?何为善回向与不善回向?[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八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二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