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有时候我的脾气很大,请问这是否是前世带来?能彻底改掉吗?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62

问:顶礼上师!有时候我的脾气很大,请问这是否是前世带来?能彻底改掉吗?

答:从一方面来说,脾气暴躁当然是前世带来的。佛教讲解因果,如果往昔没有这样的因,今生又怎么会感受到这样的果呢?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为什么菩萨没有这么大的脾气呢?因为他的内心已经清净,因此就不会有这样的情绪飘动。所以,如今我们脾气很大,也是自身习气烦恼沉重的一种表现。

我们说过,修学佛法就是要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虽然往昔我们没有时时反观内心的习惯,但如今已经进入佛门,以后就应该要时时观待自己的不足之处。

我也听到很多人说,希望自己的性格能够改善一些,但是不知道该如何改变。我想,当你知道自己性格的某方面有所不足时,就说明你的内心已经在改变之中了。因为改变不了自己的性格,最大障碍就是因为自己不能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认为自己的性格已经很圆满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一天念诵多少遍心咒恐怕也很难有所改变。

往昔在动乱年代,很多地方都会批斗一些威望很高的高僧大德,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上师昌根阿瑞仁波切也在其中。喇嘛仁波切当时对此非常忧心,所以每次聚众开会的时候都会抢在所有人之前发言,并且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地讲很多,所说的内容就是昌根阿瑞仁波切有多么好,例如除了打座用的破烂帐篷和一点点糌粑之外什么都没有,平常对别人有多么好等等,不仅如此,喇嘛仁波切独自一人之时也在想这些事情。由于长时间这样担心,不知不觉当中可能就患上了心脏病。有一天昌根阿瑞仁波切把喇嘛仁波切叫到身边说,这两天你好像已经有心脏病了,无论是说话还是行为都与以前有所不同,因此从现在开始要记住你是有心脏病的人。

当昌根阿瑞说他有心脏病之前,上师如意宝一点都没有感觉到自己有心脏病,但是昌根阿瑞仁波切是生生世世的依止,对上师而言,一生当中再也没有比昌根阿瑞仁波切恩德更大的人了,所以无论说什么话,喇嘛仁波切绝对都听得进去。即便当时自己没有感觉到自己有心脏病,但导师说他有心脏病的时候,他就开始关注自己有没有心脏病。

昌根阿瑞仁波切对喇嘛仁波切说,无论独自在家还是聚众期间,一旦心里有一些什么想法,都要先想到自己是有心脏病的人,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所以从那天开始,即便同样是面对聚众开会,或者独处,喇嘛仁波切第一念都会想到:上师说自己是有心脏病的人,因此现在的言行不能随意,要深思熟虑以后再行持。这样行持一段时间以后,昌根阿瑞仁波切又他叫到身边说:“这两天我观察了一下,你的心脏病好像已经好了。”当上师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真的感觉到身心轻松很多。

讲解这个公案的目的就是告诫大家,想要改变自己性格的不足之处,首先要认清不足之处在哪里。虽然性格来自于往昔习气的积累,想要在短时间内就改变圆满是不现实的。但是当你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在于何处,就充分地说明了你已经在改变自己的性格了。

至于如何改变,往昔我们也做过讲解,一方面要好好修法。因为修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自己的贪嗔痴烦恼,随着见解的增上,烦恼逐渐减少,性格也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得到改善。另一种方式就是有意当中去改变,也就是说,当性格不好的情绪又开始飘动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要把心收回来,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长时间的行持,相信你的性格就会越来越调柔。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观修事物的空分,座上如何观修才能与空性相契合?
下一篇:我想确认见修行果四个字各自的内涵,恭请上师予以开示。
 气要排除九节风的目的是什么?
 言语都是直来直去的人,实际上是一种傲慢?为什么...
 男女修行者在持身方面是否有区别?
 一般来说,有相止需要修行多长时间方能进入无相止?
 如何观待行道过程中诸佛菩萨的悲愿力与修行人内在信心的关系?
 如果您观修四厌离法后,相续中仍然生不起出离心,该如何调整?
 平时习惯以鼻呼吸,持风用口呼吸反而有憋气或者口干的感觉,该怎么办?..
 皈依境观不出或观想不清晰时,如何提升禅修的明分?
 没有皈依的人身穿红黄色或佩戴红黄色丝线有功德吗?
 既然一切有情本来佛,现在又为何堕落为凡夫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要发展 需要两序大众共同努力[栏目:依空法师]
 真正的勇士战胜谁[栏目:佛网文摘]
 赏莲花,去污泥[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灵一~项王庙[栏目:禅诗三百首]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册 上士道 学习四摄[栏目: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佛学启蒙 单元三 佛教常识 第廿五课 阿育王提倡佛教[栏目:佛学启蒙]
 禅不入宗教[栏目:怡僧法师]
 第十章 法眼宗风 二、法眼宗传承[栏目:禅宗宗派源流]
 揭秘中国藏传佛教传入美国之经过[栏目:于凌波居士]
 大乘菩萨戒的精神 讲记 三[栏目:智海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