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五戒的持守与违犯 五戒的持守
 
{返回 法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85

五戒的持守

许多的在家人,因为害怕犯戒,不敢皈依持戒。若是不小心犯到,比如误杀了蚂蚁,若没动念杀它,恶业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是我们须对戒有了解。明白造恶业的情况或条件,我们才知犯戒或不犯戒。若你不能明暸杀生是坏事,是造恶业,那你只要想一想,若是你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你会恐惧而想要逃命,既然你本身这样爱惜自身,那又怎么能够去伤害他人或別的众生呢?对於正念不强,常常犯戒者,应下定决心,从今以后不再犯它。应思惟犯戒造恶的苦果。佛说:「若人已作恶,不应数重犯,莫喜于作恶,积恶乃痛苦。若人已行善,应当数重作,欢喜于行善,积善乃安乐。」(《南传法句经》117, 118偈) 善恶的果报是肯定的,行善种福者来生人中或生於天上,而造恶者最终自作自受,遭受畜生,饿鬼,或地狱之苦报。

佛对罗睺罗说:「罗睺罗!观照自己的身,语,意业,应如何做?」

「任何未做的身业(语业,意业),欲做时,若做这身业(语业,意业),会给自己带来苦果,会给他人带来苦果,会给自他皆带来苦果,不善巧,未调服,会带来苦果的身业(语业,意业)。罗睺罗!观照一下,任何未做的身业(语业,意业),欲做时,若做这身业(语业,意业),会给自己带来苦果,会给他人带来苦果,会给自他皆带来苦果,不善巧,未调服,会带来苦果的身业(语业,意业),就不应做。反过来,任何未做的身业(语业,意业),欲做时,若做这身业(语业,意业),不会给自己带来苦果,不会给他人带来苦果,不会给自他皆带来苦果,善巧,调服,不会带来苦果的身业(语业,意业),就应做。」(《芒果园罗睺罗经》MN61)所以做任何事,慢一点,想一下,然后才做,以免做错。

在《南传法句经》刀杖品里佛言:「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畏死,以已推及人,不杀不教杀。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爱命,以已推及人,不杀不教杀。」其它如偷盗、邪淫、妄语、恶口、绮语、两舌、喝酒、贪、瞋、痴等亦以同理来了解。若我们从佛所制的戒来看,在家五戒中,杀、盗、邪淫、妄语、饮酒几乎全是因为欲望而产生。我们若对欲望时时观察思惟,必对佛为何制戒有所省思。佛若不制戒,但说出离欲界,我们若决心要脱离轮回,也会自然而然的,为了出离欲界,为了行为与思想的清净而自己订立戒条来遵守。平常的欲念是不善的,而邪恶的欲念更是不善的。我们要断除平常的欲念,也要断除邪恶的欲念。因此对瞋恚、怨恨、怨结、悭贪、愚痴、欺诳、谀谄、无惭、无愧、我慢、最上慢、贡高、放逸、豪贵、憎诤等都要断。贪欲是不善的,执著更是不善的。我们要断贪欲,也要断执著。这才是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乐。顺着法,次第学法,得通达,得觉悟,亦得涅槃。(见《中阿含》88经,《求法经》)

持戒波罗蜜是以思为主要因素,它还包括三离(离身恶行,离语恶行,离邪见),无贪,无瞋,无痴,念,慧,精进,诸心与心所。戒的相是防护人的身语业,使导向善处;它的作用是防范;它的现起是身语意之清净,当智者省察戒时,会知觉它是清净三业;它的因是惭(羞于作恶)与愧(惧怕作恶),听法是戒的远因。

不杀害生命,不擅自拿走他人未经许可的东西,不邪淫(除夫妇的正淫外),这三戒是世间正业。出世间正业,是一个行者证悟涅槃时所做的身三妙行(不杀,不盗,不淫),其余身恶行也远离并加以断除,不行,不作,不去与境合,不去理会境所带来的诱惑。当一个人远离和断除妄语,恶口,两舌和绮语时,这是世间正语。当证悟涅槃时,其道智使其只说正语而不说邪语,拒绝所有不正当无义利而有害的言语。而行口妙行,说法语,发言真实,用词友善,充满意义与利益,说话照顾人、时、与地,无言时保持神圣的沉默。这是出世间正语。一位行者念苦、集、灭、道谛后,观自己所念,观察诸行及其过患,欲求涅槃,以求心能速得解脱,会依正见正思惟而舍离邪命以求正命,这是世间的正命。出世间的正命是当一个行者证悟涅槃后,以其道智灭除邪命的恶不善法,而有出世间正命。

以上的三种正语,正业和正命是属于戒学的范围。

我们应注意不杀生的戒条,不要为了口腹之欲而去杀生,但佛方便允许持戒比丘吃三净肉;即可吃不眼见被杀的动物的肉、不耳听被杀的动物的肉、及不疑为我而被杀的动物的肉,在家人若欲吃肉可以用这个準则。在《经集》小品第二经《荤腥经》里佛说道:「世人不克制欲望,贪求美食,过混杂不凈的生活,信奉虚无,行为不正,思想顽迷;这才是荤腥而非肉食。」其他的四戒也一样。

当我们依持戒来清净自己的身语业之后,自能离于贪和瞋,生起不颠倒的正见。是故佛说:「离于贪欲,不于他财他众具(物品),作己有想,而生贪着。离于瞋恚,不作是念,挝打缚杀,为作众难。正见成就,不颠倒见,有施,有说报,有福。有善恶行果报,有此世,有父母,有众生生,有世阿罗汉于此世他世,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杂阿含1039经》。)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里记载﹕「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在《涅槃经》中佛言﹕「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无追悔。」「有福为天人,非法受恶形(畜生,饿鬼,地狱众生),圣人明独见,常善承佛令。」(《北传法句经》737偈)


 


{返回 法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五戒的持守与违犯 五戒的违犯
下一篇:五戒的持守与违犯 三皈依 五戒介绍
 从安般念到涅槃 四食
 没有身心的境界 如何达到涅槃 2.禅宗的修法
 四圣谛 3.苦灭圣谛
 人生的要务与清净之道
 十随念
 佛法治病的真理 7 痛苦时的对治
 澳洲北部的黑人酒鬼
 证悟初果的方法 初果断三结
 《杂阿含42经》七处善 三种观义
 证悟初果的方法 断第二个烦恼:戒禁取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思想对于企业道德构建的积极作用[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比丘尼僧团的发展(星云大师)[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嗔恨与宽恕[栏目:铁窗下的醒悟]
 天堂在那里[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萨迦传承和殊胜教义[栏目:萨迦]
 菩提路上风景异[栏目:达真堪布]
 十一届:在闭营式上的发言(高士涛)[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置心「一处」不能两处![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心法]
 星月菩提[栏目:林清玄·菩提系列全集]
 悲观与乐观[栏目:达亮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