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不要盲目追求“开悟”的名号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78
不要盲目追求“开悟”的名号

  我在汉地时,听到有很多人自称为开悟者。要记住,无论你所修学的是哪一种传承,开悟都只是一个印证,也就是说,除了给你取一个“开悟”的名称之外,实际上还是需要观待你是否真正具有开悟的一切条件。例如从见解的角度当中而言,试问自己能否讲出上下乘派不同的特点?

  以前我遇到过一位居士,很多人都非常赞叹他并且说,有众多导师都已经印证这位居士开悟了。当时我开玩笑地说:“虽然我自己没有开悟过,但我在开悟的导师身边依止修学了二十多年。正如汉地的俗话所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因此,你能不能讲一下你的见解,我听一下我的导师所讲解的开悟与你所讲解的开悟之间有什么区别?”

  那位居士回答说:“我平常可以把心安住在明空不二之中。”我们以前在讲解禅定的时候也说过,“明空不二”适用的范围非常广,因此仅凭“明空不二”四个字,可以说开悟也可以说没开悟,因为它只是描述的词句而已,所以,我们在汇报见解的时候,应该更细致一些才对。于是,我对这位居士说:“好的,请继续往下说。”但是这位居士说,“没有了,这就是他的禅定。”

  如果仅仅说“明空不二”就算开悟的话,那这个见解恐怕也太粗糙了一点。正如前面所传讲一般,开悟的时候可以叫“明空不二”,没有开悟的时候,也可以说是“明空不二”,那么你所称之为开悟的状态是属于哪一种“明空不二”呢?

  从智慧角度而言,如果是真正的开悟者,他的智慧也应该非常广大,因此我继续问这位居士:“明空不二的适用范围很广,那么你是否能讲解一下上下乘见解的不同之处?”他说,这点不懂。

  华智仁波切曾经说过:“当今时代有些开悟者,只具如所有智而不具尽所有智,此非历代传承祖师开悟之见。”也就是说,不具智慧之所谓“开悟”,都不是真正的证悟。

  我们讲解这个公案的目的不是在说他人的过失,而是要告诫信众,在自己的修学过程当中,不要过早给自己安立一个名号,无论你叫登地、二地、八地、十地等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先问问自己:从初次修法直到现在,自己的烦恼是否有所减少?

  从世间的角度当中,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性格有多少改善,脾气是否越来越好?若要是你的性格脾气还是如往昔一般粗暴,你说自己已经开悟了,有谁相信呢?除非你有两个心:一颗性格温柔的心已经开悟,但另外一颗脾气粗暴的心仍旧是凡夫。如果你有两个心,可能还能解释一下,但我们都只有一颗心,所以只能是一种状态,要么开悟,要么没开悟。

  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说,我们说过,随着修行的增上,贪嗔痴烦恼应该日益减少;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则应该有所增上,依他来作为衡量见解是否增上的标准。只要你内心的这些功德是在日日增上,那么即便不给自己取个开悟的名称,你实际上也是真正的开悟者。因为你将获得永远的快乐,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已经得到解脱。所以无论你是否具有开悟者的名号,实际上都已经成办了这些见解。

  因此,我们作为修行者,不要去盲目好乐这些开悟或者登地的名称,这些都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对解脱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作为修行人,我们还是应该脚踏实地,依教奉行,认真修行为妙。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学习,才能提高成绩?
下一篇:修行不要追求虚名
 俗菩提心之愿菩提心
 轮回是苦之 二 三善道之苦
 大乘行者严守三个学处之摄集善法戒
 解脱离不开导师的教言
 如何避免居士修法易现之弊端
 观修前行而精进修法
 教育孩子要善巧
 喇嘛仁波切教言
 初学者打坐,一座应该多长时间
 为什么禅修时最好睁开眼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背个皮囊四处走[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从北传佛经印证)[栏目: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这句话我不太明白,请师父开示。[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八)[栏目:杂阿含经]
 Four Noble Truths[栏目:Ajahn Chah]
 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第八章﹕余力学文 Chapter Eigh..[栏目: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佛教文化品位与住持正法——访上海真如寺方丈妙灵长老[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禅净妙法[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常被找去做佛事,例如死人的、有病的,被找去念《地藏经》或《三时系念》,可以做吗?可以收钱吗?[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应该如何对待爱情?[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