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分别心的过失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28
分别心的过失

  我们时时都在讲解佛教的宗旨就是要调伏自心,要具有普遍之信心,但实际当中,我们内心的分别心还是非常沉重的。

  例如我听有些人说,他自己是修学显宗的,与密宗无关;也有些人认为自己所修学的是果法密宗,因此认为显宗的见解太低等等。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我们还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佛教。

  往昔有一位修行人问一位高僧大德:“在修行的路途之上,修什么样的法最殊胜,修什么样的法可以迅速成办解脱?是修上师瑜伽导修好还是修本尊好?修显宗好还是修密宗好?是多受灌顶好还是参加法会好?是放生好还是打禅七好”等等。当时这位高僧大德回答说:“当我们的修法形成二法之时,成办解脱是不可得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修行显宗的时候,若不与密宗合为一体而修行,那今生成办解脱是不可得的。同样一个道理,在修学密宗的时候,若将显宗搁置一旁,即生成办解脱也是不可得的。因此当一切修行形成二法的时候,即修法时具有“他就是他,我就是我”的时候,是无法即生成办解脱的。

  当然,无论我们行持什么样的善行具有功德是决定的,但是我们修行的目标是即生成办解脱,而漂泊轮回的根源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因此,若自己的内心时时都在分别念之中,又如何能即生成办解脱呢?

  所以,现前我们作为修行之者,要要时时反观自己的内心的分别心是否严重。比如从开始进入佛门并受持皈依之时,很多人内心都会有这样一个想法,自己皈依的是某某上师,似乎除了这位上师之外的一切上师都与他无关,乃至有时还会无意当中讲解他人的过失。

  要记住,虽然当时你的确是在某一位导师面前接受皈依戒,但是你所皈依的对境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佛法僧三宝。也就是说,凡是具备三宝功德的一切尊者都是你所皈依的对境。因此,虽然你当时已经受了皈依,但是由于你对具备三宝功德的其他导师已产生分别心以及说起他人过失的原因,此时你就已经违反了皈依戒。

  因此,我们时时都要反观自己的分别心是否严重,并且要努力生起普遍之信心,但前提我们对法意的理解必不可缺少。所以我们要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理趣,并且时时反观自心,如是行持才能避免这样的过失。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修之中产生恶念怎么办
下一篇:修行人应具普遍之信心
 细致理解功德之增上
 趣入佛门之目的
 日常生活中调伏自己的内心非常重要
 应细致理解佛教的最高境界
 根机与信心
 佛教的见解不需要创新
 皈依的对境
 如何证明前生后世的存在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
 选择具相上师非常重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说一异二品有何过失?[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杂阿含经选集 十五、无我[栏目: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讷河郭元禄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辩答日光论选要讲记(六)[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坐了一段时间后,感觉鼻息只有在左边呼吸,直到下坐还是觉得只剩下左鼻孔在呼吸?[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楞严经》是照妖镜 The Shurangama Sutra Is a Demon-spotting..[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相应180经 下分经[栏目:相应部 45.道相应]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二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佛识慧集 <十三>法身法性法界[栏目:佛识慧集]
 仁达法师开示出家因缘[栏目:出家因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