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四依、四不依之义
 
{返回 佛学名相杂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24

法四依、四不依之义

法四依:修道者所依止之四种正法。又称四依、四不依。包含四依与四不依,即:(1)依法不依人:又作随法不随人、归于法而不取人。谓修道者当以教法为依,不可以人为依。若其人虽为凡夫,或外道,而所说之理契合于正法,亦可信受奉行;反之,若其人虽现相好具足之佛身,而所说者不契合于正法,则自当舍离而不可以之为依止。

(2)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又作随了义经不随不了义经,归于要经不迷惑。谓三藏中有了义经、不了义经,修道者当以明示中道实相义之决定了义经为依,不可以不了义经为依。

(3)依义不依语:又作随义不随字、取义不取语。谓修道者当以中道第一义为依,不可以文字、语言之表现为依。一法中道是指于一法上论非有非空之中道妙理,乃法相宗所立中道之一义。中道madhyamā-pratipad(madhyamā─being or placed in the middle , middlemost , intermediate , central;pratipad─to set foot upon , enter , go or resort to , arrive at , resch , attain),即离开二边之极端、邪执,为一种不偏于任何一方之中正之道,或观点、方法。唯识家认为中道有三性对望中道及一法中道二义。三性对望中道,即以遍计所执性为非有,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为非无,以此诠显非有非无的中道之义;此乃就言诠而论中道之旨,故又称言诠中道。上述系于世俗门中论法之有无,然于胜义谛中则以断绝心言为非有非无之中道,故称离言中道。上述一法中道即是离言中道,乃于缘生之一法上论非有非无之中道义。

(4)依智不依识:又作随智不随识、归慧不取所识。谓修道者当以真智慧为依,智者jñāna,音译为若那、阇那。又作智慧,即对一切事物之道理,能够断定是非、正邪,而有所取舍者,称为智。佛教教义中,以获得正智为首要之务,视其为悟界之真因。在大小二乘所共通之修道要行戒、定、慧三学中,戒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而使三昧之定现前,由定则可发得无漏圣智之慧,故以智为究竟。

识者vijñāna,音译作毘阇那、毘若南。vijñāna 为 vi(分析、分割)与 jñāna(知)之合成语,乃谓分析、分类对象而后认知之作用。虽至后世时,心(citta)、意(mano)、识三语汇分别使用,然于初期时皆混合使用。依唯识宗之解释,吾人能识别、了别外境,乃因识对外境之作用所显现,故于此状态之识称为表识、记识(vijñapti,音译作毘若底)。依智不依识,所以说不可以人间情识为依。


{返回 佛学名相杂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闻思修
下一篇:何谓是成佛与具菩提?
 十大地法
 不还果─声闻三果
 禅定解脱法
 菩提心
 入暖法
 三道与分段三道
 四姊妹
 浮山和尚九带
 众同分
 七圣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癌症末期 放生得救[栏目:放生感应]
 十地经论卷第十二[栏目:天亲菩萨]
 随时,不要着急[栏目:看开]
 怎样给孩子讲解佛法?[栏目:约翰·布列特文集]
 国务院批转宗教事务局、国家建委等单位《关于落实宗教团体房产政策等问题的报告》[栏目:政策]
 文明敬香 身心健康[栏目:能利法师]
 遣疑明炬[栏目:索达吉堪布]
 四念处 八、出入息观修持法要[栏目:四念处]
 中部136经 业分别大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有助念团说《中阴自救》书上说,人断气数小时后,还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