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出世间禅定
 
{返回 佛学名相杂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21

出世间禅定

世间若指世俗之事证,则出世间即指佛法;世间若表有漏(烦恼)法,则出世间即意谓解脱、无漏法。出世间lokottara,略称出世,超出世间之意,脱离三界外;出世间禅定即出离有漏系缚之无漏解脱法。亦即一切生死之法为世间,涅槃之法为出世间。据《华严五教章》之说,若以修道之阶位而言,初地、二地、三地称为世间行,以其仅仅断除烦恼之故;四地至七地称为出世间行,此四阶位之人既已了断烦恼,又断除「知障」;八地以上则断除「体障」或「治想」,称为出出世间行。另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载,外道、凡夫之智,称为世间智;声闻、缘觉之智,称为出世间智;诸佛、菩萨之智,称为出世间上上智。

知障指执着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自体障碍。自体障碍有二种。一者假名。二者真实。假名障碍者。如人在床座上。真实障碍者。如自体障碍。诸忍欲觉观见为体。障处中行出离为业。处中行者。谓离断常缘起正智。

治想于下地中有三种胜事,一无功用自然行,如经无所贪着故。二遍一切法相,如经如虚空平等故。三入真如不动自然行故,如经入一切法如虚空性,是名得无生法忍故。如是八地得净忍分已说,次说得胜行分。

一般修行大都止心一处,不令散乱,而保持安静,此一状态称为三昧samādhi。初达三昧之状态时,即起正智慧而开悟真理,故以此初三昧修行而达到佛之圣境者,则称三昧发得或发定,得三昧之间的境界又有无觉无观三昧。第二种则指观「人、法」皆空之三昧,称为空三昧。舍离差别相之三昧,称为无相三昧;舍离愿求之思之三昧,则称为无愿三昧。其次往上又有三重的三昧,即是有空空三昧、无相无相三昧、无愿无愿三昧等。

出世间禅定约共有七种:

(1)三摩呬多samāhita,译为等引。等,即远离心之浮(掉举)、沈(惛沈)而保持平衡,乃身心俱安之状态;引,乃由自力引起(发生功德)之意,能修此定,则离诸烦恼,而引发胜妙功德。等引通于有心、无心二定,但不通于散位。

(2)三摩地、三昧samādhi,译为等持,又作正心行处。能修此定,心则端直,安住一境而不动,即心平等摄持之意。通于定、散,但仅限于有心位,而不通于无心,为定之本体。

(3)三摩鉢底samāpatti,译为等至。谓能修此定,正受现前,大发光明,庆快殊胜,处染不染,无有退转,即已至身心平等之意。仅通于有心、无心二定,不通于散位,为定之自相。

(4)驮那演那dhyāna,译为静虑,或以音略译作禅。谓澄神审虑,专思寂想,即镇静念虑(分别)之意,通于有心、无心、有漏、无漏,但限于色界之定,不通于无色定。

(5)质多翳迦阿羯罗多cittaikāgratā,译为心一境性。谓摄心一境,策励正勤而修习,即将心集中于一对象之意,为定之自性。

(6)奢摩他śamatha,译为止、正受。谓止息诸根恶不善法,能灭一切散乱烦恼,即离邪乱之想念,止心寂静之意,仅限于有心之净定。

(7)现法乐住drsta-dharma-sukha-vihāra。谓修习禅定,离一切妄想,身心寂灭,现受法喜之乐而安住不动,即于现在世经由净定、无漏定等享受定之法乐,限于色界之四根本定。


{返回 佛学名相杂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定解脱法
下一篇:世间禅定
 八王日
 九品差别
 十六法生菩提心
 禅师
 圆觉当离四病─心要真清净当离四病
 七圣财
 三细六粗
 魔说
 三毒果报
 入暖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因明正理门论》讲记之四[栏目:刚晓法师]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四[栏目:年龙上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六 (12)[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大乘百法明门论》的启发[栏目:明真法师]
 感悟生命真谛[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放下得快乐[栏目:邹相美文]
 净业禅师偈之启发[栏目:昌臻法师]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十六)观修无常精进修法[栏目:圣者言教]
 人言己过,益见忠直[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一[栏目:郑振煌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