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三、公案 — 保护任运 1.琢始成珍
 
{返回 善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89

(一)公案本文

僧问抚州荷玉山玄悟禅师曰:「抱璞投师时如何?」

(缘起於现象界,烦恼不去性不显是为璞。璞本非真,切莫错认!)

师曰:「不是自家珍!」

(须认识清楚,自家珍者,在内而不在外,却是遍布法界及十方虚空。有来有去者,均非自性也。)

曰:「如何是自家珍?」

(请师明示,如何认识自家珍?)

师曰:「不琢不成珍!」

(璞未经琢磨,不能成为珍贵物。行者业识、习气不去,不能使本性显露,悟知佛性。行者切记勿走至半途,以为已到家乡,空留沦坠。)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玉不经过雕琢的话,就不能成为很漂亮的玉,我们的体性也一样,我们体性污染很多的习气、毛病。假设你开悟了,看到你的菩提自性了-随缘而起的一切法,同时也看到你的习气、毛病一大堆,这就要雕琢了。雕琢就是去掉习气、毛病,像珠宝匠在雕琢着玉或宝珠一样。

我们修行也是一样,把我们的习气、毛病断掉,让我们的体性面对一切缘都能够率真的应缘,这样才是真正开悟以後的证悟,光有开悟没有证悟的话,是没有用的!开悟以後还会迷失的,老上师在《略论明心见性》讲,为什麽悟後的人还会迷呢?因为开发出来的潜在习气、毛病,你不想去断除它,而再随习气去造业,怎能不悟後迷呢?

譬如说徒弟喜欢师父的很多法门,但师父看你不是适合的料子,就不倾囊相授,既然师父不倾囊相授,徒弟就想一些坏心眼的办法,用毒药把师父毒死,或者抓住师父,逼供师父说出密法,..等等,那麽,此人开悟有什麽用呢!贪法的心还没有灭,反而造了业,这就是悟後迷。

「开悟」是刚好可以进入一个真正修微细的心、断毛病的阶段,并不代表证悟了,从开悟到证悟(见性)几十年都有,甚至一个阿僧 劫;开悟後,证到八地菩萨-不动地,约要一个阿僧 劫,以我们凡夫的时间来计算,那是很长不得了的时间,「阿僧 」是不可数的时间。在开悟的阶段要执杖牧牛,因为那时候心念的力量很强,所以想要起坏眼、害人的话,一下子就成就了。所以禅宗祖师大德不见得要用一些有为法,或者用一些手印..等等,去帮助别人,他起心动念就可以了。他用这个能力去帮助很多人,别人不知道而已,因为心的力量是无形无相。再说,他也不喜欢别人知道这个能力,别人知道了会挂碍,譬如你帮我很多,我欠你那麽多,於是就常常挂念这些。

当然祖师大德做很多事不会给别人知道的,如果别人知道了,他也无所谓,你挂碍他,他不挂碍你,这个果什麽时候现,也不知道,但总是一个挂碍;天天在想他对我做了很多好事,欠他一份人情,这是因果的种子,不太好!

所以说我们修行要断攀缘的心,不要主动跟别人攀缘,别人主动跟你攀缘怎麽办呢?要有能力感召悬绝,这就是我们要磨练的!故悟後要能脱黏,才能得初步解脱。

2. 释题

这公案是「琢始成珍」,行者未悟前想尽办法要让自己开悟,因缘时节到来,悟了,此行者对自法身尚不能彻底地了解,习气却还一大堆,虽是较为淡薄,但并没有净尽,故还是一块璞玉,待琢後始能成珍宝之类。

如何来琢磨?只是断尽六根对六尘之妄执,去掉此时自心所现的灵知灵觉之心,让它对诸缘能超越,不随境流转而相应,自能自在解脱,该发生恶事不发生,该会烦恼却不知烦恼,如此就是在琢磨,使凡心能成为圣心也。

琢磨成珍後的境界又如何?悟得空性得自在解脱外,能不为诸缘所蒙蔽,不为诸小人所陷害,不为诸业缘所缠缚。但此也仅是初步的叁脚猫功夫而已,不要得少为满足。诸佛证得自性清净後,叁明六通要能现起,四种智慧要能圆满具足,才有点像佛的样子。想想自己是佛了吗?提醒自己今生无有望也,老实默默行菩萨道,不要自己封佛做祖,免得又要迷失而入无间狱。

3. 语体文解

僧问:「抱璞投师时如何?」「璞」是还没有经过雕琢的原始玉或粗相珠宝,原始的玉未经琢时是很不起眼,因为外表凹凹凸凸的,又没光泽、不光亮,所以要去雕琢,雕琢成折射率高,光线一照射,就有灿烂夺目的光泽了。此僧人问说,我抱块璞来投靠师父您求法,这样行不行呢?好不好呢?这公案是缘起现象界,璞本不是真,切莫错认。

我们的体性不是外来的,体性是本来具足的,所以修行又抱了一块玉来干什麽呢?那个琢玉显然是外在的,外在的就代表我们的习气、毛病,不是本来有的菩提自性,所以你不是拿了一块琢玉来雕琢,而是要去掉那块玉不好的、外在的东西,这样才可以找到你本身具足的菩提自性。

所以禅师告诉他说:「不是自家珍!」能够拿来、拿去的东西,就不是你本来有的东西,有来、有去的也不是你的真心!所以只有内心里面本来就有的那个才是「自家珍」。僧抱璞来投靠禅师,而禅师说那不是「自家珍」,难道这块璞不够完美吗?

於是他又问了:「如何是自家珍?」-师父你说我抱来的「璞」不是「自家珍」,那什麽才是「自家珍」呢?直接从你里面那个「自家珍」所薰习的习气、毛病去雕琢,琢磨完了才能像摩尼宝珠一样的发光,一个还没雕琢的玉是没有用的,也不能用,因没有清净,所以禅师说虽然有亮度,但不经雕琢就不能成珍。

师曰:「不琢不成珍!」璞未经琢磨,不能成为珍贵物品。行者业识、习气不去,不能使本性显露,悟知佛性。但行者切记勿走至半途,以为已到家乡,不是滞空即是迷失,空留沦坠。我们现在讲的任运自在、调伏业识,业是无量无边的,心也是无量无边,永远追着内外境来转,所以这也是我们要去雕琢、琢磨的地方,也是悟後行者要去用功的地方。

( 85 年 10 月 08 日 讲於 法尔 )


{返回 善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三、公案 — 保护任运 2.错下名言
下一篇: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三、公案 — 保护任运 前言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15.凡圣两忘..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三)理事体用 6.言下忘言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3.礼拜小僧..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8.不礼唯我..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七、公案 — 理事体用 12.磨镜黑漆..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一)证毕竟空 11.不属造作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七、公案 — 理事体用 15.禅师说法..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六、公案 — 求平等性智 2.无差别相..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制 4.本地风光..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一)证毕竟空 6.无相三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依止善知识的重要性[栏目:太桥旦曾堪布]
 赶走贪欲之魔[栏目:佛网文摘]
 秋补推荐选用四种素食[栏目:素食与健康]
 石头出汗[栏目:公案100]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栏目:大安法师]
 念佛功夫[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呈献[栏目:当代南传佛教大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八 (8)[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白粥馆——属于我的年代[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般若摄颂释 第三十四课[栏目:般若摄颂释]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