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八集
 
{返回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99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八集)  2009/4/5  台湾高雄  档名:12-47-1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五页第四行,我们将这段文字念几句,对对地方。

  【二者。法界圆明自在用。是华严三昧也。谓广修万行。称理成德。普周法界。而证菩提。】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这里面首先讲到法界,这个名词我们简单要介绍一下,什么叫法界?学佛的同学们,我相信这两个字听得很熟,但是它的含义未必很清楚。在总的说法,一切诸法总名称就叫「法界」。法界的意思很多,通常是用「二义释之」,一个「就事」,一个是「约理」。「就事而言,法是诸法,界是分界」,这是从事上讲的。佛把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归纳起来用六个字,性相、理事、因果,各有各的界限,而实际上来说,这还是归纳,要是细分那是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这个称为诸法。譬如在我们一个人这也是一法,人,头,我们从外面看,身体、手足,各是各的部分,它都有界限,从这个地方我们体会,什么叫做分界。《菩萨璎珞经》上这样说法,「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起三界业果」。无明,我们要知道,在这一节『法界圆明自在用』,前面第一段讲的是「海印森罗常住用」,那是说宇宙的起源,这个宇宙从哪里来,这一段是讲我从哪里来的,前面是讲依报,这一段讲正报,佛家常讲依正庄严。可以说依报跟正报是同时起来的,没有办法辨别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先后有没有次序?先后确实是有,但是有两种说法,有一种说法:依报在先,正报在后,也有一种说法:正报在先,依报在后,这两个讲法都没有问题。

  为什么?它速度太快,快到什么程度?世尊问弥勒菩萨,众生起一个念头,这一念很短,很短的一个念头,这个念头里面有多少个细念?有多少物质现象(就是讲的依报),有多少精神现象(这讲的正报)。依报跟正报可以说是同时生起来,弥勒菩萨回答说一弹指,一弹指的时间很短,有多少念头?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我们现在所谓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微细念头,三百二十兆。他说「念念成形,形皆有识」,佛问得好,他也答得好,每一个念都有物质现象出现,每一个物质现象都有精神现象。识就是八识,我们这个地方不讲八识,讲阿赖耶识,第一个是阿赖耶识出现。由此可知,凡是物质它统统有识,也就是说它有见闻觉知,为什么?因为自性里头本自具足,它不是从外来的。这些现象,相跟识,相是物质,物质现象,识是精神现象,都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前面跟诸位说得很多,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给五祖忍和尚提出的报告言简意赅,他向老和尚报告自性,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有许多祖师说,你说来听听。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要用现代的话就是说,没有想到自性本来是清净的,现在呢?现在还是清净的。无论你是在天堂,或者是在地狱,自性从来没有染污过,一定是清净的。第二句话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不生不灭,自性是本体,在哲学里面讲宇宙万有的本体,这个宇宙是从它变现出来,生命也是从它变现出来的。这个地方的生命不说别的,单单指我自己,我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现出来的。众生,这两个字要搞清楚,众生不是单单指人,它是广义的,众是讲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叫众生。可以说所有一切现象,无论是物质现象、是精神现象,统统叫众生。所以众生跟法界意思也相同,这个范围太广了。

  众生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能大师第三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跟《华严经》上释迦牟尼佛讲的,「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我们要懂得广义,我们今天讲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全是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是讲的自性,就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智慧、德能、相好,本自具足的。能大师只说一句话,本自具足,《华严经》上就讲得详细,具足一切智慧、德能、相好,这就讲得很清楚。智能无量无边,不是知识,智能跟知识是两桩事情,这个要搞清楚。无量的德能,这个德能是什么?德是德行,能是能力,佛门里也叫神通,神通属于德能。无量的相好,相好我们今天讲福报。都是圆满的,智慧是圆满,德能是圆满,相好也是圆满,所以才说佛佛道同。到成佛之后,你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平等平等,没有说哪个多一点,哪个少一点。为什么?你证得自性!自性是一,一切众生的自性是一,一切诸佛的自性还是一,自性没分,它是本体。这是佛法里面讲的哲学与科学,从理上讲是哲学,从事上讲是科学,都讲到登峰造极,都讲到究竟圆满。宇宙跟生命的起源,到现在哲学跟科学里面都没有定论,但是佛在《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很肯定。

  所以这里,「法界」,「圆」是圆满,是德相,「明」就是智慧,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相,「自在用」,用是起用。现在我们的圆明没有,我们的智慧没有,我们的德能、相好也没有,所以我们现在不自在。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这个佛在《华严经》上也说得清楚,佛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的圆明自在用不能够现前,不能够得这个受用,原因就是我们有无明、有烦恼,《华严经》上说的是妄想、分别、执着。大乘经教里面它用的名词是用烦恼,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这个名词同学们都很熟悉。无始无明烦恼就是《华严经》上说的妄想,尘沙烦恼就是分别,见思烦恼就是执着,这两个合起来看意思就很清楚。由此可知,这三种烦恼障碍了我们的「法界圆明自在用」,它障碍了。我们有没有失掉?没有,跟诸位说,这个一定要肯定,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是一点都没有失去,跟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只是我们自性上有点障碍,这个障碍就是这三种烦恼,《华严经》上讲妄想分别执着。如果你能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舍弃了,法界圆明自在用就现前,这一放下就叫成佛。所以在《华严经》上凡夫成佛,在理上讲,在事上讲也一样,一念之间,只要你肯放下,放下就是!这个事情与修不修、学不学没关系,就看你能不能放下。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当年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十九岁离开家庭,出门去求学,学了十二年。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当时印度宗教跟学术界,他都去参学过,再没有老师,没地方学。他并没有傲慢,没有觉得我是第一,这一切人都不如我,他没有起这种烦恼,他还是非常谦虚。在我们想象当中,这有三个问题不能解决。当时印度无论是学派、是宗教都崇尚禅定,所以佛门里面所讲的四禅八定,这不是佛教的,古婆罗门教他们所修的。得这个禅定,得四禅八定,六道里面的状况,我们现在讲六道里面不同的空间维次,他完全突破,也就是说他了如指掌。如果我们证得这个境界,还要是很谦虚,还要是好学的话,肯定里头还有问题,什么问题?六道你都明白,你都清楚,六道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肯定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宗教界跟学术界都没有答案,往往把四空天当作大般涅槃,般涅槃是梵语,意思是不生不灭,意思是宇宙的本体他们见到了,他也没有怀疑,不像释迦牟尼佛他有怀疑。所以他把十二年所学的也放下,入更深的禅定,这一入定就是所谓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佛在经上常常讲,学佛不能见性是有两种障碍,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前面讲的三种都是属于烦恼,妄想分别执着是烦恼障。除这个之外,所知障,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这十二年怎么样?是知识不是智能,知识。知识障碍你见性,所以也得放下,所知障断掉,二障统统断掉,障碍没有了,自性清净心现前。

  所以世尊所证得的境界,跟惠能大师证得的境界完全相同,这明心见性了。能大师见性提出的报告简单扼要,五句话说明白了,自性是清净的,是不生不灭,是本自具足的,是本不动摇的,能生万法。而释迦牟尼佛见性之后,他做了一个详细报告,这个报告是什么?现在我们所学习的《大方广佛华严经》。释迦牟尼佛是细说,能大师是略说,要知道内容不增不减。由此可知,《华严经》如果把它归纳起来,就是能大师讲的五句话;能大师五句话把它展开细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不增不减。说得好!世尊为我们示现的,他是学了十二年,真的叫广学多闻;而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一天没学过。这两种表演就是告诉我们,这桩事情与学不学不相干,关键在哪里?关键在放下。我们学佛,学佛到底求什么?佛经里有一句话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可以翻译,为什么不翻,还用原来的音然后再加批注?这叫尊重不翻,不是不能翻,而且很容易翻,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译经大德们对这个尊重,为什么?学佛就求这个,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佛说这三种烦恼,三种烦恼是讲烦恼障,三种,妄想、分别、执着,所知障也离不开这三种,障碍了自性。像世尊、像能大师,他们很厉害,他们说放就统统放下,这在佛法叫上上根人,亿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这是真的。不是上上根人,纵然你明白了,我们学佛学了将近一甲子,我学佛到今年五十八年,再差两年就一甲子,没开悟!虽没开悟,天天受经教的熏习,我们古大德常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什么?这是上中下根人所走的路子,不是顿悟,不是彻悟。顿悟、彻悟好像上这个大楼,坐电梯一下就上来,那是顿悟。渐悟是什么?渐悟我们没有能力,没电梯只好爬楼梯,爬楼梯一阶一阶往上升。我们从渐悟当中把这个事实真相也能悟出来,这个悟出来在佛法叫解悟。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原理、原则、方法都懂得,现在并没有到顶点,顶点上有些什么样子大概可以了解一些。欠的是什么?欠的是功夫。功夫是什么?放下,你怎样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

  祖师大德慈悲教导我们,不着急,慢慢来,慢慢来要认真干,真放,先把执着放下,执着是见思烦恼,最粗的、最严重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名闻利养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造成什么?造成六道轮回。这一切相是从念头生的,我们这个念头里头带着严重的妄想分别执着,所以这个相就变成六道。六道里面有善恶,你的念头善、言行善,这个境界就是三善道;如果我们的念头不善,言行不善,现出的境界是三恶道。如果我们的见思烦恼断了,也就是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给诸位说,六道就没有了。那就是永嘉大师所说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觉是什么?放下就觉悟,这个六道、这个世界就没有了。所以《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很难体会。我们最近学习《华严》,我常常用电视做比喻,因为现在电视很普遍,家家都看电视。这个自性清净圆明体是什么?我们把它比喻电视的屏幕、荧光幕。荧光幕里有没有东西?什么都没有。你能不能说荧光幕里头真没有?不可以说,你频道一按下去,色相就出来,就出东西。按钮按下去把它关起来,这个时候就是惠能大师讲的本自具足,它里头有东西,但是它不显,你在外面什么都看不到,是这么个境界;按扭按下去,频道按下去,色相出来是能生万法。所以电视机摆在这个地方,你没有按,关起来的时候你不能说它没有,你打开的时候也不能说它有,我们宇宙之间的现象,跟这个道理完全相同。所以,在没有现相的时候不可以说没有,现相的时候不能说真有,假的,不是真的,这个比喻我们不难体会。

  但是觉悟之后,它怎么就没有了呢?这个用我们的电视不大好比喻。我就想到我们看电影,电影可以能够显示得出来这种现象。电影我们知道是用放映机放的幻灯片,它的底片是幻灯片,一格一格的,它一秒钟二十四张。也就是镜头打开,这张幻灯片打在银幕上,你看到了,镜头再关上,第二张放出来,第二张不是第一张,第三张不是第二张,张张都是独立的,大乘经上讲各各不相到,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但是它速度太快,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的眼睛就看花了,就好像是真的一样,你就没有法子辨别,像真有其事,我们就被它欺骗。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自性里面这个速度多快?一秒钟,我们现在都用秒为单位,他说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也就是一弹指是三百二十兆那么多次,三百二十兆。我们弹指大概一秒钟能弹四次,再乘四,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钟它速度移动多少?现在电影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自性里面这个振动,一秒钟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张,你怎么知道它是假的!我们现在眼见、耳听的现象不是真的,一秒钟里面,这是讲振动,妄想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的速度一秒钟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次,那个次数,一秒钟里面这个频率,每一次每一个振动就是一个画面,就是一个物质现象,物质现象里面就有见闻觉知、有受想行识,有这个精神现象,它是同时现起的,它的速度太快。

  现在科学家也发现这个道理,他说物质是假的,物质不是真的,是无中生有。这个跟佛法里面讲的就很接近,没有《华严经》讲得这么详细,这是极细微的振动。细微的振动,我们讲像水一样,开始是很微细的波动,小浪,甚至于你肉眼都看不见;分别,分别就是大浪,那就很明显;到执着,执着那是巨浪,所以执着是很麻烦的。这一振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现前,就是弥勒菩萨讲的这个振动,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振动,这是诸佛的剎土。从这个振动,如果再加大变成分别,分别就是大浪,实报土没有了。好像海水这个平面,那个平静的看不到了,看到有波浪,这就是方便有余土,我们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他是有分别。他有分别,他没有执着,有起心动念、有分别,就是我们讲方便有余土,这净土宗讲的,四圣法界。所以娑婆世界,四圣法界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变成巨浪,大风大浪变成巨浪,那是执着,执着是巨浪,四圣法界不见了,变了,看到海上大风大浪,那是什么?那是凡圣同居土,就是六道。六道里头有善恶,四圣法界里头没有善恶,它有染净,有染净没有善恶,六道里头有善恶,所以有三善道、有三恶道。

  我们把执着放下之后,六道就没有了,分别放下之后,四圣法界没有了,也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都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了,剩下来是一真法界,也就是诸佛的实报庄严土,你就看到报身佛,那里面都是证得报身的。如果起心动念也没有了,给诸位说,实报土也没有了。实报土没有了,剩下什么?剩下就像我们电视的屏幕一样,没有现相,你把所有频道都关掉,一片空白,常寂光土,那就是真正的自性,自性的本来面目就现前,自性的真面目。常寂光里面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物质现象。我们净土里面讲的四土,四土这么来的。四土只有常寂光土是真的,它不生不灭,其它的现象统统都有生灭。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着断掉,它就没有了,你断多少它就起多少变化。所以这个境界,真的,佛讲总的纲领原则,「一切法从心想生」,没错!既然从心想生,你为什么不想善,你为什么不想清净?你要想染污,你要想那些恶业,那就错了,你想清净就现净土。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佛祖都告诉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是不可以有污秽,心净则佛土净。无论什么人往生,他念佛那个念是清净的才能生净土;他念头不清净,一天念十万声,没用,他不能生净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净土是从哪来的?是我们自性变现的,我们的清净心变现的。一生没有念过佛,最后临终的时候遇到善友劝他念佛求往生,他虽然念个十句、念个八句,他真往生,为什么?他念念是清净心,是这么个道理,他一点都不希奇。

  我们一天到晚念佛,念的时候心里有杂念,有分别、有执着,这样念佛不得力,有没有好处?有。好处是什么?阿赖耶识落了阿弥陀佛的种子,这是好处。这一生不能去,为什么不能去?心不清净。所以你要懂得,念佛是个手段、是个方法,清净心是目的,清净心现净土,极乐世界是净土,这个道理要懂,这是真正的原理。我们如何能叫自己清净心现前?你要不能把这个世界这些拉拉杂杂东西放下,你的心怎么会清净?所以我们要记住,凡是带不走的统统要放下,真正能带得走的,我们才把它提起。真能带走的是善根福德因缘,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加功用行,要认真努力,这是你能带得走的。所以一定要晓得,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是非人我、五欲六尘都是带不走的,带不走的就要放下,不要执着,随缘不攀缘。世尊在世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他老人家一生的生活,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我们今天读这些经典,文字数据,我们对于世尊,以及当时追随世尊学习的这些同学们,有菩萨、有罗汉,我们佩服,我们五体投地,我们今天做不到。为什么?人家身体多好,风吹雨打日头晒,他不生病,他能生活在旷野。我们今天的身体不行,要像他们一样,到野外去住上一天,第二天不就到加护病房去了!他为什么身体那么好?没有别的,我们能想到心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健康长寿。他们住世,不是说寿命到了,他没有寿命。世尊在世住世八十年,我们中国人讲虚岁八十年,外国人讲实足年龄释迦牟尼佛七十九岁圆寂的。他们住世时间长短在于缘分,跟众生有缘多住几年,没有缘他就走了。众生有缘是感,菩萨有缘是应,感应道交,什么时候感,什么时候应。用什么感?善根福德,善根是能信、能解,福德是能行、能证。世尊当年在世,在印度这个地区,确实有些人能信、能解、能行、能证,感得释迦牟尼佛出现。这些人都度了,再没有这样的人,这是哪样的人?能行、能证的没有了,他就走了。还有那个能信、能解的,他不能行、不能证的,由后面的弟子跟他有缘,他们来度,这所谓是佛度有缘人。

  《璎珞经》上这句话说,「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无明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自性的照失掉。不起心、不动念,自性,佛经上用水做比喻最多,像这湖水干净没有染污,没有波浪,水平静,外面的景致都能够倒影在水里面,像一面镜子一样。如果这个水染污、水起了波浪,它就不能照,这个照就失掉。无明就是一念不觉,就是我们讲起心动念,不可以起心动念。这里面也许有同学有疑惑,能大师见性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刚才给诸位说,从来没有染污过,我们的真性没有动摇过,也没有染污过。这一念不觉是什么?一念不觉决定不是自性,自性要有一念不觉那就出了麻烦,那怎么可以叫不生不灭?怎么能称之为真如?所以一念不觉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从哪里来的?妄心是从真心而来,但是它不是真心,这一定要知道,妄心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有这个现象不是真心。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说得好,「本觉本有」,本觉是真心、是自性,本有;「不觉本无」,不觉是妄心,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没有,本来没有,本无。本有的一定可以现前,本无的一定可以断掉,你不要认为这个东西断不掉,能断掉,为什么断不掉?习气太重。也就是我们被这些妄想分别执着熏习的时间太久,在六道里生死轮回不知道经过多少时间,古大德常讲无量劫又无量劫,我们堕落在这个轮回里头,生生世世干这个事情,时间太久,染上这个习气太深,所以明白之后,想断还断不了。

  这个我们也能够理解,只要自己有决心真肯干,一生能不能成就?答案是肯定的。就看你是不是真干?真干真能成就。真肯放下,不再计较,无论在生活方面、在工作方面,方方面面都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就好,这就好办。如果坚固的执着,我一定要怎样怎样怎样,那个麻烦,那出不了六道轮回,也生不了极乐世界,这都是真话。所以常常想到,为什么不像佛菩萨当年在世一样一切随缘?饮食,佛一天一餐饭,出去托钵,给什么吃什么,一点分别心都没有。诸位要知道,如果分别执着真的没有了,无论你托的什么东西都是上味,最好的味道。为什么?你的心好,它把外面境界都转变,那不是境随心转吗?再不好的饭,在他那一钵,他的意念对着它的时候就变成最好的。你们想想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实验,所以这个科学可以能够证明,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再想想,我们在愤怒的时候,不平的心情,不平的时候,再好的美味东西尝起来都是不好吃的,都会发脾气把它丢掉,不是一个道理吗?境随心转,饮食随心转,没有一样不是随心转的。所以佛菩萨得的是妙味,上品妙味;我们得来的,我们的意念对着它就变坏。这个跟江本博士水实验的道理是一样的,被科学证明出来。所以我们一定晓得这个道理,一念不觉,不了一切法的真相,真相在天台家讲就是空假中,《般若经》里面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也不能说它真有,相是心现的,相里面产生变化那是识变的,识是什么?识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阿赖耶,执着是末那,分别是意识。所以「迷法界起三界业果」,迷法界起三界业果,这个很重,为什么?三界业果是讲六道轮回,讲到我们身上来。

  在大乘法相宗里面讲「三细六粗」,迷!三细,这三种相可以说一念完成的,一念里头有这三种相。弥勒菩萨讲「念念成形」,形是境界相;「形皆有识」,识是见相,也叫做转相,转变;那个念头的动是业相,起心动念是业相。业相、见相、境界相,「三细相」就是根本无明之惑。「因对六粗,故名三细」,因为底下还会展开,这个三细要知道就是一念。你们想想看,一念那么短,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么短里面还有三细,三细,每一个相那就再乘三,你说这个你怎么能发现?所以大乘教里面,佛说谁能够发现、能看到?有人,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的菩萨那个心非常清净,极细清净心他能感受到,他能见到,这是佛家讲的科学,这不是理想,你能够看得见。换句话说,你也有这么大的能力能够追得上它的速度,你跟它的速度相等,你就看到;你跟它速度不相等,差距,你就看不到,它太快,你没有发现。所以在八地菩萨,七地还不行、还见不到,八地菩萨就能见,八地以上统统都能见到,这就不是假的,不是理论,不是猜测,也不是从数学里面推演。

  第一个是「业相」,「业相者,即从真起妄,初动之相也」。注意它那个初动,要知道初动,初没有后的。有初,有没有后?没有,念念都是初,念念都是初动,你才真正懂得佛的意思。我们今天看的境界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个动就是初动。第二个细念也是这个速度,统统都是初动,没有第二个动。所以这个无明,佛讲得好,他把它加个无始,叫无始无明,无始是什么?没有开始,所以它是虚妄的;如果有始有终,那就真有其事,不能说是假的。这是宇宙的起源,起源就是虚妄的,它最后变成大的波浪、变成巨浪,一切都是浪,没有一样是真的。我们真正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才会彻底放下,为什么?全是假的。为什么放不下?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把它都看作是真的。这就是《璎珞经》里面所讲的「不了一切法」,了是明了,你才会有初动,才会有动,所以从真起妄。这个事情也很难理解,因为我们一般人追根究柢总要找个水落石出,最初的一念是什么原因起来的?几时起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一念妄动?我们都会找这个原因。佛告诉我们,这个最初的一念没有原因,什么时候起来的?没有时候,它才起立刻就灭。

  正像我们看电影放映机里放的底片,一格一格的,那一格过去了,下面一格出生,每一格都是新的,所以各各不相到。你说前面,前面已经没有了,你看就是现前这一个画面,可是这个画面你还没看清楚它又没有了,这一秒钟才二十四张。现在一秒钟给你提升到一千二百八十兆张,你怎么能知道它是假的?所以全被假相欺骗,以为它是真的,我们在这里生起严重的分别执着。所以六道轮回就不会断,这个电影影片就继续放下去,它不会停止,就变成这个样子。什么时候觉悟,我不再执着,我把执着真放下,六道这个片子就没有了,就断掉。断掉它还有现相,现的什么?就是四圣法界出现,出现第二个频道,第一个频道是六道,会出现第二个,第二个也不是真的,第二是分别。如果能够对世出世法不再分别,这个很高明,不再分别的时候,四圣法界没有了,就是方便有余土没有了,实报庄严土出现。实报庄严土我们讲过,前面讲得很多,无始无明习气造成的,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法子断,所以你也不需要断它。在这个状况之下,觉而不迷,随着时间自自然然它就消失,你决定不能在意,你一在意那你马上就退转。

  《起信论》里面这个说法,我们把它念下去,它这前面还有「然本觉心源,离念寂静,因无明故,觉成不觉,遂成业相。故《起信论》云,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是也」。本觉是自性,《起信论》里面讲本觉本有,本觉就是清净,离念寂静,它没有念头,它不会生念头,它是清净的,它不生灭。能大师告诉我们,自性就是本觉,「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后面说「能生万法」,怎么能生万法?它动念就生万法,它不动念头不生万法。怎么动念?因无明故。所以一定要知道,我们的真心「离念寂静」,这四个字重要,这四个字是真正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现在的念放不下,那怎么办?佛教给我们一个好方法,以念止念。用什么?念阿弥陀佛,你念头一起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念。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一念没有了,你就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怎么样?明心见性之后还念阿弥陀佛。为什么?劝导那些没有见性的人,我用这个方法成佛的,我把这个方法教给你,我做样子给你看,示范的。释迦牟尼佛念佛成佛,这个话是蕅益大师讲的,蕅益大师根据《弥陀经》说的,有经做证明,释迦牟尼佛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依念佛法门,这个榜样做得好!

  所以我们时时刻刻记住这个字,「离念寂静」,这真心,寂静就是真心现前,真心是寂,心里没事。心里面的事太多,妄念太多,那是严重的障碍,学佛也不行,学佛怎么?不能往生,不能了生死,在佛门里面所修的统统变成了福报,不是功德是福德。早年达摩祖师到中国遇到梁武帝,梁武帝是我们佛门大概从历史上来讲是最大的护法,替佛教造寺院丛林造了四百多座。帮助人出家,他非常喜欢人出家,供养出家人、照顾出家人几十万人。达摩祖师来跟他见面的时候,他非常自豪,问达摩祖师,我做的这些事情,我这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说「并无功德」。这一盆凉水浇给梁武帝,梁武帝兴趣就没有了,再不跟他见面,达摩祖师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等到一个慧可。为什么?他没有离念,他心不寂静。离念寂静是功德,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能够,离念是放下,放下,清净心就现前,寂静,那叫功德,离念是功,寂静是德。如果你心的杂念很多,没放下,那叫什么?福德,不是功德,福德还要继续搞六道轮回,来生就享福,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也不能往生。念佛法门,「心净则佛土净」,还是要寂静,跟寂静沾上边,念佛才能往生;跟寂静沾不上边,念佛也不能往生。你就晓得,这四个字是多么重要!

  为什么会变成业相?「因无明故,觉成不觉」,本觉变成了不觉。无明是什么?起心动念,要知道起心动念就是不觉,不觉就叫业相。业是什么?业是造作,业是动,不动就不叫业。你看我们讲事业,事是什么?造作,造作的时候是事,造作的结果就叫结业。所以业是个动相,也就是不觉,心就动;觉,心就不动。这不是真心,这是个妄心,因无明,无明就是迷,所以一念不觉,这是迷。《起信论》里面这句话说得好,「依不觉故心动」,我们现在不觉太久了,这个心动已经变成大风大浪。《地藏经》上讲得好,「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罪是什么?业里面最严重的。学佛修行修什么?这个诸位不能不知道,八万四千法门统而言之全修的是定,就是修的是寂静,这叫真修行。法是方法,门是门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那是讲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门径,方向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修寂静。寂静也叫禅定,我们净土宗叫清净心。你看《无量寿经》经题上,在一个经题把因跟果都说出来,先说果报,「大乘」,大乘是智慧;「无量寿庄严」,无量寿是德,第一德就是长寿,庄严是相好。所以果上就是世尊在《华严》上讲的,自性的智慧、德、能,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能,果!怎么修得的?现在讲修,我们已经失掉,这个失不是真的失掉,是有障碍,障碍去掉之后自然就恢复。佛叫我们修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心就是修定,平等是大定,从定起作用就是觉,觉而不迷。我们就晓得,我们现在从哪里修?要从清净心修,再修到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心。

  在十法界里面,佛给我们讲十法界第一个业因,因缘无量,最重要的一个因是什么?成佛,成佛是平等。平等是佛的因,六度是菩萨因,十二因缘是缘觉的因,四谛是阿罗汉的因,讲第一个因。天道第一个因是上品十善,人是中品十善,阿修罗是下品十善。下面是三恶道,三恶道的业因,鬼道的第一个业因是贪、贪婪,畜生道是愚痴,地狱道是瞋恚。常常心里有怨恨,有不平,常常喜欢发脾气,那你要知道,你造的是地狱的业因,念佛还是到地狱去。这个话是灌顶法师在《大势至圆通章》批注里面所讲的,我当年看到这个批注很疑惑,念佛是好事情,念佛人怎么会堕地狱?我就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讲:你问得好,这个问题很严重,我不答复你,我要在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说。许多人不知道,他念佛一百种果报,第一条就是堕阿鼻地狱,第二条堕饿鬼,第三条堕畜生。什么原因?贪瞋痴三毒没有拔掉,很严重,虽然念阿弥陀佛,贪瞋痴慢的心严重,所以他还是堕三恶道。念佛成佛,那你就晓得,离念寂静,念佛决定成佛。所以修行,我们要不把这些东西搞清楚、搞明白,自己以为修得很好,到最后的结果不是自己所想象的。有些人怨天尤人,怪佛菩萨不灵,怪经典上讲的有偏差,那就大错,那造成重罪,谤佛、谤法、谤僧,那个堕得就更深。所以这是必须要搞清楚、搞明白的。

  心既然动,这一动就产生「见相」,见相是什么?「见相者,见初动之相也,亦名转相」,这就产生变化,「谓依初动业识,转成能见之相也」。你看这就是识,它就有能见。有能见当然就有所见,就发生底下「境界相」,这是第三个细相。境界相就是「转相分别初动之境界也。亦名现相,由前转相,则境界妄现」,境界现前。诸位要知道,这里头没有执着,有分别,这个分别是极其微细的分别,我们能不能觉察到?不能觉察。佛在大乘教里面讲,八地菩萨才能觉察到那种微细的分别,我们的念头太粗了。这个三细相解释了弥勒菩萨那一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三细相是解释这一句的。分别就麻烦,为什么?分别的时候马上境界相就现前。科学家讲的物质是假的,无中生有。你看佛讲得这么详细,弥勒菩萨讲的形就是物质现象。佛问答的,这个念头里头,我们平常人这个念头里头,有几个念、有几个形、有几个识?弥勒菩萨说清楚了,有几个念?我们今天一般都是用秒为标准,一秒钟里面有一千二百八十兆个念头,念念都有形,形都有识。这是自性里面本自具足的,没有分别,不动念的时候本自具足。所以宇宙之间千变万化的境界不出自性,这个道理也不好懂。

  我讲到这个地方,就想起我们小时候玩的万花筒,跟这个道理差不多。这是个万花筒,你看它里面就是三块玻璃,三面镜子三角形的排列,里面只有几片碎片,颜色不相同。你这一转的时候,它里面就产生变化,就有图案,你转上一万次,你看不出有两个相同的。这就像什么?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整个宇宙千变万化,万花筒好像自性,你在动了,起心动念,它就产生这些幻相出来。我用这个东西解释,大家好像比较容易懂一点,确实是这个样子。「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佛说的,境随心转,这话很有道理,境界随心转的。我们今天这个地球有灾难,有人说地球生病,地球是怎么病的?地球哪里会有病,人的心病了就影响外面地球,地球就生病。人心怎么病?反常!古圣先贤的教诲没有别的,只是教我们随顺自性,自性是清净的,自性是不生灭的,自性里面有无量智慧、德能、相好,你只要随顺,一切称性,那是什么境界?诸佛菩萨的实报庄严土。《华严经》里面讲的华藏世界,极乐世界,那就是随顺自性,现这个相。如果我们跟自性相违背,相就变了,变成什么相?变成六道三途,就变成这个相。所以今天这个地球上灾难很多!

  昨天有同修从网络上下载一个信息给我看,南极有一个冰架融化了,这冰架是很大面积的冰化掉了,速度非常惊人,比科学家估计的快多了。科学家告诉我们,在这个地球上的冰百分之九十在南极,北极不多,但是北极可能会化完。南极的冰如果再一融化,这个地球海水要上升,大概是三十米到五十米的样子,沿海的城市都会被淹没。这是科学家从数据里面提出的警告,没有办法能解决。可是佛法里真有解决的方法,他人不相信,怎么办?说佛法是宗教、是迷信,就没法子。佛法怎么解决?佛法懂得境随心转。地球温度为什么升?这个原因他们讲是什么?二氧化碳,当然这也是一个原因,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贪瞋痴,这是三毒烦恼,瞋恚就是火,你天天不高兴,天天发脾气,这地球温度上升,这个道理很少人懂。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居住在地球上的人,我们放下贪婪、放下瞋恚、放下愚痴,这个地球会恢复正常,天灾人祸都没有了。人祸也离不开贪瞋痴,为什么会打仗?还不是为贪瞋痴!所以佛陀教给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不但天灾人祸没有了,居住在地球上的人跟居住在天堂上没有两样,这个地球上一切现象都会变得非常美好,人类所需要的资源,它自然就变现出来,决定不会缺乏。

  诸佛菩萨,这些大圣大贤,我们在平常想象当中,都是明心见性的再来人。像中国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们是不是佛菩萨再来的?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向李老师请教,我说这些人他们以帝王的身分出现在世间,他们所说的、所行的与自性都相应,是不是这佛法里面讲的,应以帝王身而得度者即现帝王身而为说法?这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里头的。老师告诉我,在理上讲得通,但是事上没有证据,这个说法好。所以我们今天一些世人赞成民主,毁谤甚至侮辱帝制,这是错误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个应是应众生的需求,不是他自己,他自己没有意思。所以你细心去观察,他跟性德相不相应?如果跟性德相应,不是佛菩萨也是佛菩萨。他跟性德不相应,那就是妖魔鬼怪,那是给世间带灾难来的,不是带幸福美满来。性德是自然的,中国人讲道德,道就是大自然,大自然的秩序,大自然的法则。像中国人所讲的春夏秋冬,这是大自然,这不是人造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自然法则。所以中国圣人给我们讲五伦,五伦是自然的,五伦是讲关系,人跟人的关系,父子、夫妇、君臣、兄弟、朋友,这不是哪个人发明的、哪个人创造的,不是的,自然的。所以伦理是让我们认识自然的规则、自然的秩序,然后进一步明白之后,如何能够随顺自然把这些关系处好,父慈子孝,君仁臣忠,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就是属于德,德的核心就是父子有亲,那是亲爱。

  所以江本博士做水实验,他告诉我,他做了几十万次这个实验,发现只有爱跟感恩、感谢,所现的结晶图案最美。他问我:这是不是宇宙的核心?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确实这是宇宙的核心,那是性德的核心,宇宙是自性变现的。所以时间、空间也不是真的,空间在《百法明门》里面叫做方分,时间称为时分,所以时分、方分是我们现在讲的空间、时间。时空在百法里面排列在不相应行法里面,不相应行法完全是假的,是抽象概念不是事实。科学家到近代才可以说肯定时空不是真的,释迦牟尼佛至少早它二千五百年,就把这个事情说清楚、说明白了。我们希望科学再能进步、再能提升,把佛所讲的事实真相,用科学来做证明,所以佛经里面确实有高等科学、有高等哲学。方东美先生早年把佛法介绍给我,说是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我们通过这半个世纪多的学习,确确实实明白,佛经里头有高等科学,也可以说是世界科学的最高峰,科学是论事,哲学是明理。

  境界现了之后,这都是三细相,就是在一念当中成就的,在那个很短很短一念当中成就,这一成就再发展就变成粗相,粗相有六种,叫六粗。「六粗,谓由业相、转相、现相三细而生,故名六粗」。「业、转、现」,这是三细相,「即第八藏识中初起之三相,以其微细,故名三细」。诸位想想,这个三相细到什么程度?在一秒钟里面显现出一千二百八十兆次,你说多么细!这是一念当中。那个念头不简单,念头里头起变化,那么短暂的微细念头里头,所以称为三细相。三细相继续发展就变成粗相,三细相的境界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六粗呢?六粗就是十法界里面的现相。第一个是「智相,谓依三细中第三境界相,不了自心所现,妄起分别染净之相,于净境则爱,于染境则不爱,是名智相」。这个境界相,就是三细相里头的现相,从这里面生分别,分别是什么?分别是智。这个智,我们今天的话来讲,是知识不是智能。智慧怎么?智慧它不分。

  所以智能跟知识是两桩事情,智能里面有觉,知识里面不觉,没有那个觉心,也就是他看错了,知识是迷,智能是觉。所以相宗的修行,常常讲「转识成智」,识是知识,如何把知识转变成智能就对了。我们现在一般教学,实在说是把智能转变成知识,这就错了,这就迷了。求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如果加上分别执着就都变成知识,不是智能。所以佛教给我们「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是什么?戒是规矩,你一定要依照佛菩萨、祖师大德教给你的方法、规矩,你去修定。那个方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有无量法门,哪一个法门适合自己修学方便,你就采取那个法门,不一定别人学这个,我也学这个,这不一定。总要看自己的根性,与自己的生活、现前的环境相应,那你修起来就方便,就容易快速,才能成就。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九集
下一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七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三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七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八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一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拈花智慧 去满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栏目:拈花智慧]
 彻悟人生 第三十二个故事[栏目:觉真法师]
 二〇〇八年行脚心得体会报告(释果成 比丘)[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45 入佛因缘[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楞严经:正法的代表[栏目:宣化上人]
 请问法师,怎样能更好地去除我慢心?[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