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84
  问:那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索达吉堪布答:它实际上是一种满足感。马克思也认为,幸福是“欲望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这个定义比较贴切,跟我们佛教讲得很相似。佛教里是怎么说的呢?《遗教经》云:“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只要内心满足了,就算生活再简陋,也仍是一种幸福;假如内心不满足,就算生活再富足,也不会有幸福可言。可见,幸福是内心的一种状态,并非完全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推知,内心若没有得到满足,科学发达了,物质条件好了,也不一定就能带来幸福。爱因斯坦也说:“单靠知识和技巧,不能使人类走上幸福和高尚的生活。人类有充分的理由,把那些崇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的传播者,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也主张:“善就是知,知就是德,德就是福。”意思是说,要想获得幸福,其方法是先求知,再修德行善,然后才能是一个幸福的人。
  可是现在人缺少的,恰恰就是德,一个没有德的人,怎么可能真正幸福呢?金庸先生就说:“今天的中国,有的人很有权力,有的人很有财富,有的人很有知识,有的人很有名气。可他们普遍都没有一样东西——良知。如此一来,纵使你拥有得再多,依然只能算衣食无忧的穷人!”
  尤其是一些知识分子,像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在知识方面并不是很欠缺,跟过去的知识分子比起来,他们精通电脑等先进技术,拥有前人所不具备的能力。但是在做人方面,由于从小的教育所致,大多数人只知道想着自己,从来不考虑别人、不考虑社会,这是相当悲哀的。其实,汉地历来有很好的传统文化,教人该怎样为人处世,其中释儒道三教是中国文化的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尤其是佛教精神,对生命没有任何危害,若能懂得其中意义,对你短暂的今生、长远的来世,都会有特别深远的利益。
  如今很多大学生对佛教感兴趣,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不然,完全把幸福寄托在物质上,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痛苦。为什么呢?因为欲望是无有止境的,哪怕你一个人得到了天下的一切,也不一定会心满意足。佛陀在经中亦云:“世人求欲,不知厌足。假使一人得一切欲,无厌无足。”
  一个人拥有得再多,享用实际上也是有限的。俗话说得好:“家有豪宅万千,夜寐仅需七尺;纵有良田千顷,日食不过三斗。”所以,希望大家将眼光放低一些,生活上尽量知足少欲,不要太奢侈、太浪费。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生命渴望得到帮助,他们每天在等待、失望中饱受煎熬,对此,有能力的人不应该置之不理。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当今科学给人类带来了快乐还是痛苦?
下一篇:如何才能得到幸福?
 佛法有一个“空性”的概念...空性观怎么很好地培养起来呢?
 我希望能在当地的山上多挂些经旗,要怎么样挂才如法呢?
 我怎样才能在现世就得到一些好报,消除这些磨难给我的负面影响?
 藏地的人如何看待做事业积攒财富的意义?
 我的师兄经常说我,过午不食不重要,不要执着在相上,他说得对吗?..
 “世上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如何评价仓央嘉措的?..
 佛教最重视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但对初学者而言,要生起稳固不退的信心又很难..
 从藏密的视角出发,当前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哪里?该如何来解决?..
 藏传佛教的乐空双运是受了印度性力派的影响,请问您怎么看?
 《道德经》里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我想这里把二元对立的美与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85经 世间是空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2.三祖僧璨大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菩萨为什么作布施眼睛的功德[栏目:宣化上人]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四篇 感应事迹举例 七、枷锁自脱(免囚难)[栏目:慈航普渡·宽运法师]
 有的法师说:“杀蚊虫不算杀生”这话符合佛法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The Undying[栏目:Maha Boowa]
 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栏目:学禅者FAQ]
 帮助[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相应109经 入流者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摄大乘论 第26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