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讲一切万法皆空,既然如此,那我们所作所为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80
  问:佛教讲一切万法皆空,既然如此,那我们所作所为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
  索达吉堪布答:并非如此。佛教承许的一切万法皆空,是指在胜义当中;而在名言中,一切万法还是存在的。有些人对二谛的关系搞不明白,要么以为“一切皆空”,什么事都不必做;要么以为“一切不空”,对什么都去拼命执著。其实这是没有学过《二谛论》、《解义慧剑》的缘故。倘若你学了这些论典,就会明白佛教在哪些场合提倡空性?这个空性的层面怎么理解?不空的话,是否意味着可以去执著?
  那么,对我们而言,通达空性有什么必要呢?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你可以过世俗生活,但若能对空性的道理有所了解、有所证悟,那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感情问题、家庭问题、工作问题,处理时都能迎刃而解;不管出现多大的困难,都不会看得太实有了。否则,你执著越大,烦恼、痛苦就越强。藏传佛教伟大的佛学家全知无垢光尊者,在众多论典中也讲过:对某个事物的执著程度,与它给你带来的痛苦成正比。因此,我们对空性法门应当有所认识,若能如此,不但可以处理许多实际问题,对行持善法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现在城市里的很多人,天天上班下班、忙忙碌碌,像蚂蚱一样漫无目的,根本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我曾看过一本书叫《本性论》,70年代非常畅销,书中就说:“人到了35岁才会反问自己:我活着到底是什么目的?”如今很多人不懂前世后世,对金钱贪得无厌,成天为了自我而奋斗,从来也没有想过对社会付出。这样的人虽然表面上看似快乐,其实内心的痛苦非常大。
  听说英国有一对老夫妇,他们的别墅值一亿人民币,而且在法国还有一座庄园,每年光是维修的费用,就要两百多万人民币……即便如此,他们也过得一点都不快乐。实际上,七八十岁的两个老人,为了这样的生活而操劳,真的不一定有很大意义。不过,人一旦陷入这种境况,价值观被很多虚幻的东西包裹着,自己往往不容易察觉。就像现在不少人,为了房屋与钱财而奔波,一辈子都心甘情愿、乐此不疲。而在古代,尽管物质条件没有现在丰富,住的环境也简朴寂静,但他们内心的宁静愉悦,远远超过了现在很多人。所以,当今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确实需要值得反思!
  在反思的过程中,我认为,佛教的理念对大家非常适合。尤其是当前社会,人们的分别念极其繁乱,思绪非常复杂,此时的佛教犹如甘露般,无疑是消除内心烦躁的一剂清凉。现代人总把金钱与成功划等号,认为谁有钱,谁最成功;没钱的人则一无是处,却不知这种判断标准完全是错的。许多高校老师可能都有这种感觉:喝一杯咖啡,看一本书,清闲地度过一天,就是人生的一种快乐。这种快乐,跟金钱的刺激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反观人生的时候,大家也不妨问问自己:钱真的可以带来快乐吗?
  明白此理后,我们理应寻找快乐的真正来源。佛陀曾告诉我们,了知前世后世、断恶行善才是快乐之本。倘若不知道后世存在,为了短暂的今生利益不择手段,那就会像《涅槃经》所形容的:“不见后世,无恶不造。”最终将自己带入痛苦的万丈深渊。
  其实,我曾研究过很多论典和经典,也跟不少知识分子,包括对生命科学有贡献的学者进行过探讨,结果发现:没有任何理由说明前世后世不存在,却有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前世后世存在。当然,这种存在不一定能马上展示给你看,且不说前世后世,就算是明天、后天的存在,给你看看也有一定的难度。然而,很多人就是因为证明不了来世存在,便肆无忌惮地大造恶业,最终下场特别可怜。
  在座很多人都是大学生,你们大学里的生活比较单纯,每个人可能对人生充满了幻想、憧憬,对未来也有很多美好的计划。可是一旦你离开了校门,真正开始步入这个社会,到时就会发现,外面的天地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美好,人际关系复杂、竞争极其强烈、金钱泛滥成灾、伦理日益不堪……你若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忍耐力,恐怕很难经得起各种考验,到最后只好随波逐流,选择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用佛教的理念来“武装”自己。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藏地僧人多是不禁肉食的?
下一篇:佛教中如何对治我们的烦恼呢?
 我对地藏菩萨稍有了解,他的大愿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但我想问的是,..
 请问您在学院教学的时候,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可以使大众透彻地深入法义?..
 弟子发了菩提心以后,行持时很困难,怎么办呢?
 慈悲心或恶心本身也是空的,既然如此,又何必执著善恶呢?
 中国本土的文化似乎渗透力不强,并没有引导整个世界的方向,请问大师如何看..
 佛教中有“如来藏”的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又是怎样的呢?..
 若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来摄持,所行一切善法都是造恶业吗?
 在走路、坐车或上网时念咒...能不能符合要求?还是非要在打坐的情况下念..
 这个世界很不清净...怎样才能真正去感悟“心净国土净”呢?
 在修上师瑜伽时,是否可将莲花生大士观为根本上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谈心六伦[栏目:圣严法师]
 大智度论卷第九十一[栏目:龙树菩萨]
 第七十三 婆蹉衢多大经[栏目:第二篇 中分五十经篇]
 17.救助蚂蚁的沙弥 The Sami Who Rescued The Ants[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五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栏目:温金玉教授]
 《入菩萨行论》讲记(一百零二)[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什么叫做珍惜人身[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观心[栏目: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Setting in Motion the Dharma Wheel[栏目:Master Sheng-Yen]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