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菩萨行论》讲记(一百零二)
 
{返回 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53

入行论讲记102[智慧品]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己三(破除所断实执)分三:一、总说;二、遮破能立;三、宣说能害。

  庚一、总说:

  心境实有宗,理极难安立。


  实有宗认为外境、意识都是实有的。若要依理证安立这个观点,非常困难。在前面已经分析过,无论是外境还是内心,最终都是虚妄、无自性的,这样很难安立。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都是无实有、如梦如幻的,都是虚假、不可靠的。

  庚二(遮破能立)分二:一、相互依存故不成立;二、破彼遣过之回答。

  辛一、相互依存故不成立:

  若境由识成,依何立识有?

  若识由境成,依何立所知?


  “若境由识成,依何立识有”:若问:外境实有,且通过心识成立,这是谁了知的呢?答:就是心识了知的。若问:心识实有,心识事实存在,这又是谁了知的?没有谁知道。既然没有依据,谁也不知道,这个心识就是不存在的,不是实有的。外境也不是实有的,因为心识若是实有的,依它可以了知,可以作为依据。但心识不存在,外境怎么存在呢?

  “若识由境成,依何立所知”:有外境就一定有心识,因为有所取就一定有能取。既然心识实有,这是通过外境知道的,以外境可以作为依据,那么外境实有,这又是谁知道的?可见,要靠实有的心识才能成立外境实有,而实有的心识要靠实有的外境才能安立,二者互相观待,互相依存,最后都不成立。若是依存、观待的话,也不是事实存在了。比如前面讲过的“左右”观待的例子。

  心境相待有,二者皆无实,

  无子则无父,无父谁生子?

  无子也无父,如是无心境。


  “心境相待有,二者皆无实”:心识和外境二者相互观待,由一者而推出另一者存在,如果其中一者不成立,另一者也不成立,这样就都不成立。观待法就是如此。

  一切法都是观待法,所以没有绝对性的。了知这个真理,对我们非常有帮助。只要是观待而成立、安立的,就不是绝对。在生活中我们怎样运用呢?

  什么事都没有绝对的,都是观待。所谓“好人”与“坏人”,“善”与“恶”等,都是观待,没有绝对的,没有一定的。所以,大家不能太执著,要放下。“必须要如何如何……”这都是我们的分别,都是自己的执着,其实没有这些。

  就要明白一切都是观待,没有绝对,“善”“恶”“好”“不好”都没有绝对的。对你来说是“好”,对其他人来说不一定好;对你来说是“清净”的,对其他人来说不一定是清净的。

  下面是通过比喻而说明:

  “无子则无父,无父谁生子”:若没有儿子,就没有父亲;若没有父亲,谁生儿子啊?父与子二者是互相观待的。若问:先有父还是先有子?很多人一定会说:“是先有父亲,再有儿子。”难道父亲不是儿子?儿子不是父亲生的吗?是父亲生的呀。先有父亲,说不通;先有儿子,也说不通。这是观待法,观待父亲安立儿子,观待儿子安立父亲。为什么称“父亲”?他生儿子了,所以他是父亲。为什么称“儿子”呢?他是由父亲来生的,所以成儿子了。

  “无子也无父,如是无心境”:最终父与子二者均不存在,同样,外境和心识也终归无有,都不存在,都不是实有。

  辛二、破彼遣过之回答:

  如芽从种生,因芽知有种,

  由境所生识,何不知有境?


  这是对方的观点。

  对方说:比如苗芽从种子中生,通过苗芽可以了知种子的存在。若是没有种子,不会有苗芽。通过苗芽,就可以了知有种子。同样,心识是通过外境而生的,通过意识,可以了知有外境的存在。

  这是对方打的比喻。

  由彼异芽识,虽知有芽种,

  然心了境时,凭何知有识?

  对方的比喻不成立,二者不同。


  通过苗芽可以了知种子存在,但这不是苗芽知道的,而是苗芽之外的心识知道的。心识通过苗芽的产生,可以了知种子的存在。你们说,通过意识可以了知对境,这是凭借什么而了知的呢?谁知道的啊?既不能说是心识自己知道的,也不能说是另外的一个心识知道的。

  以心识知道苗芽的产生,并以此可以去推测和了知有种子的存在。若说意识是由外境产生的,若有意识,外境就可以成立。但是,这个实有的意识是谁见到的?谁知道意识是实有的?没有啊!若是有,就可以知道意识是实有的,并能推测肯定有实有的外境。但是,没有见到的,没有知道的。

  对苗芽的产生,这是有知道的。知道苗芽产生了,通过苗芽能推知肯定有种子。但是,存在实有的意识,这是谁知道的?若是知道存在实有的意识,就可以推测肯定有外境的存在。但这个是没有的,不合理,不存在。无论是对境还是心识,都不是实有的。若承许实有的话,很难安立,不可能有结果,不可能成立。前面已经对此详细分析过,很彻底地抉择过,所以大家都应该明白了。

  庚三(宣说能害)分三:一、由因建立空性;二、由果建立空性;三、成立之摄义。

  辛一(由因建立空性)分二:一、真实无生建立空性;二、名言中由因生建立空性。

  壬一(真实无生建立空性)分三:一、破无因生;二、破常因生;三、摄义。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逻辑抉择空性,抉择万法无有自性的真理。在此处由因建立空性。

  “无生”,这个生不是实有,不观察的时候看似有产生,但是若仔细观察,真正以智慧去分析的话,这都不是实有的。

  若是有生,则有自生、他生、自他生、无因生几种情况。首先讲无因生。

  癸一、破无因生:

  世人亦能见,一切能生因,

  如莲根茎等,差别前因生。


  顺世等外道都认为,万法无因而生,自然成立。他们在经中说:“日升河水向下流,豌豆圆形刺尖长,孔雀翎艳等诸法,谁亦未作自性成。”

  现在社会上也有很多人持这种观念,如“人死如灯灭”就是属于无因生的观点。实际上,有因才有果,若因不断,果是不会断掉的。

  我们不用胜义谛的观察量,先通过世俗谛的观察量来观察。

  “世人亦能见,一切能生因”:除了持邪见的人以外,一般世人都认为有因有果,果是从自己的因而生的。世间也现量见到这一实相,即先有因再产生果。如农民种地,若不承许“由因生果”,那农民种地就没有意义了。有因有果,通过因可以产生果,所以农民要种地,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如莲根茎等,差别前因生”:这是比喻。如莲花的根、茎、形状和颜色等都不同,这些差别完全是由各不相同的因导致的。因各不相同,产生的果也各不相同。

  比如我们种花。开始时就是种子,种子上有很多各不相同的因,所以花长出后,根、茎、形状、颜色都各不相同,为什么这样?因上有各不相同的因,所以果上也产生了各不相同的果。

  又如我们人类。这么多人都不一样,出生地、出生时间、因缘、父母等都不一样。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有各不相同的因,所以有各不相同的果。即使是在同一个出生地、同一个时间里,由同一对父母所生的儿女,也是不相同的啊。即使是双胞胎,长相、想法也不一样,命运也不同,一个一生一帆风顺,一个一生坎坷不断;一个快乐,一个痛苦。为什么?因为有不同的因缘。

  在座各位此时在一个大殿里,在同一个时间内相聚,这也是有因缘的。但是每个人的感受、想法都不同,包括坐姿、表情也不同。这是为什么?因为有不同的因缘,所以有不同的结果。假如都是无因而生,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差异,应该长相都一样;心情也一样,都乐着;表情也一样,都笑眯眯的。但不是这样啊!

  所以,佛讲“如是因,如是果”,自造自受。既有共业,也有个业。今天大家能在此相聚,这里有共业,但是每个人自己也有自己的个业,所以感受都不一样。有的内心快乐,有的不快乐;有的内心清净,有的不清净。这么多人听我说法,都有不同的反应。有些内心很喜悦,越听越想听,爱不释手的感觉;有些心里厌烦,甚至开始看表了,心里想:怎么还不结束呢?

  每个人对我的看法也是如此。也许是因业或自己的因缘而产生了这样一个人,而你们的看法肯定各有差异。有的觉得庄严,有的觉得不庄严;有的觉得清净,有的觉得不清净;有的认为是好人,有的认为是坏人。这都是为什么?缘分不同啊,这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因缘,所以就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显现。

  谁作因差别?由昔诸异因。

  何故因生果?从昔因力故。


  “谁作因差别?由昔诸异因”:果上为什么有差别?说明因上有差别。因上为什么有差别?作为因的法也有它自己的因。观待它的因,它就是果;观待它的果,它就是因。它可以如何如何,这是由往昔不同的因而来。它有它的因,它的因上有差异,所以所产生的它也是不同的。

  如果我们想改变命运或改变生活状态,若仅在表面上做一些,是没有用的。如果想改变,就要从因上入手,那就不一样了。多结善缘,多种善根,这样将来的命运、生活就会好。这是在因上改变,在果上是很难改变的。

  若想改变果,先改变因。我们有一些痛苦或不如意的事情,这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是有因缘的。现在我们要改变它的因缘。父子之间也好,夫妻之间也罢,结的缘分都不同,所以有的能和睦相处、互相利益,有的却反目成仇、互相伤害。虽然是一家人,但是成为仇人了;虽然是一家人,但是互相伤害。怎么没伤害呢?让你烦恼,让你痛苦,这叫伤害。除此之外,哪还有什么伤害啊!这是结的缘不好,结的是恶缘。我们曾经肯定种过恶因,结过恶缘,所以今天才有这样的结果。

  现在要改变,要将恶缘变成善缘,所以彼此之间要包容,要用真诚心来对待对方。真诚心的力量不可思议!真诚心是什么?是无私的心,真心地希望对方好,希望对方远离痛苦,获得安乐。要真心地希望对方能离苦得乐,不能有私心。若是担心对方若不健康会连累自己,对方若不顺利会拖累自己……这都是私心,里面没有真心。

  因为是“我”的儿女、“我”的家人,而希望他们好,这还是因为“我”啊,这就是私心。你把“我”去掉,不要“我”了,你还会关心“儿女”“家人”吗?世上的儿女有很多,家人有很多,你会去关心吗?不会的。这就是自私了。

  佛法就讲破我执,放下自私。“这是与我有缘的众生,这是需要我的众生……”这样去对待、去利益,这叫真心。因为没有私心杂念,所以可以化解你们之间的恩恩怨怨,才可以了缘了债。否则难啊!不会有真正的关心,也不会有真正的利益。有私心杂念,就感化不了对方,就无法了缘了债。这叫真心对待!若在生活中这样去做,不用太长时间,很快就会有效果,不相信看看,回去试试。夫妻之间也好,儿女与父母之间也好,都要真心地对待对方,真心的力量是不可以思议的,非常大!若总是埋怨、嗔恨,解决不了问题啊。

  能成为一家人,这是缘分,互相都是有缘的众生,应该珍惜啊。能生活在一起,互相都是最需要帮助的众生,都是最有缘分的父母众生,如果能以这样的心态去对待,真的不得了啊!若想改变,就要这样改变。总说那些埋怨的话,总恨对方,是没有用的,又继续结恶缘了,又继续种恶因了,将来还要不断地感受这些苦果!

  把心量放大,学会原谅对方。都是受烦恼控制的众生,不自由的啊。他也不想吵,他也不想烦恼,但是没有办法,无法控制,因为是凡夫啊。生烦恼了,他也不愿意吵,也不愿意造业,但是没有办法,控制不了啊,一旦生起烦恼,他也不自由啊!而我们现在学习佛法,明白这个道理了,应该包容对方,理解对方。“哦,都是凡夫啊,有烦恼是正常的;受烦恼的控制而跟我吵架,无理取闹,正常啊……”这样一想,自己就不烦恼了,对方也就不烦恼了。若想改变,就这样改变。夫妻之间、父女之间、母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的关系,包括道友、佛友之间的关系,都要这样去改变。

  的确如此,每个人的因缘不同、想法不同,为什么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对方呢?为什么一定要随自己的因缘呢?我们现在就是这样要求对方的。除非他(她)超越你了,没有办法了,就得随着他(她)了,听他(她)的。若是没有超越,自己就非要如何如何,必须按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对方,必须要随自己的因缘,否则就生气、烦恼啊……就闹。你看,这就是凡夫!不能这样啊。总想主宰他人,想霸占对方,这是不合理的、不公平的。什么叫恶?这叫恶,这叫造业,造恶业!没有别的。

  癸二(破常因生)分三:一、破由大自在所生;二、破由微尘所生;三、破由主物而生。

  子一(破由大自在所生)分三:一、大自在不成立;二、由彼所生不存在;三、大自在不能作为能生。

  丑一、大自在不成立:

  自在天是因,何为自在天?

  若谓许大种,何必唯执名?


  外道自在天宗派认为,自在天是造物主,一切都由他来创造。外器世界、内情众生都是由他创造的,快乐和痛苦也都是由他来创造的。自在天是恒常的、实有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他是清净的、独一的、应供的(值得崇拜和供养),一切由他创造。

  现在也有这种邪见,认为有这样一个神,他是清净的、恒常的、独立的,他是作者,一切由他来创造。

  为什么说佛教不是宗教?二者的主要差别就在这里。这些普通宗教都安立有万能的神,一切都由神来造作。外器世界和内情众生由他来创造,快乐或痛苦也是由他来创造。众生的命运掌握在他的手中,他高兴了就可以让人快乐,他不高兴了就可以让人痛苦。

  佛教不承认这个观点。佛是神吗?佛不是神。佛是什么?是究竟的智慧。我们皈依佛,佛是引导我们的导师,教我们解脱的方法。佛讲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宰。快乐是自己创造的,痛苦也是自己创造的。

  佛成道以后说:我已经解脱了,已经圆满了,现在若是有人想跟我学习解脱和圆满的方法,我可以教给你。这是佛发的愿。接着佛又说:能否解脱、圆满,还是取决于你自己,我只能教给你方法。

  佛已经解脱烦恼和痛苦了。再也不烦恼,永远不痛苦了,这是佛,这是解脱。“解脱”这个词语只是一种表达方式,所谓“此岸”“彼岸”“从此岸到达彼岸”,好像有个地方似的,其实不是。你永远地解脱烦恼,解脱痛苦,这就是解脱地,这就是所谓的“彼岸”。

  什么是成佛?你的福德圆满了,智慧圆满了,就成佛了。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佛。为什么说人人都有佛性?为什么说众生都有这个本能?功德是学来的,福报是积累的。每个人都有这个本能,都可以学功德,都可以积累福德。只要你坚持不断地学功德,最后能达到圆满了,这就是功德圆满;只要你坚持不懈地积累福德,最后能达到圆满了,这就叫福德圆满。功德圆满了,福德圆满了,这个时候你就成佛了。

  大家不能失去信心啊!每个人都有这个本能。要多学功德,多积累福德。也许你现在没有福德,没有功德,只是一个普通的凡夫,但一到明天也许就圆满了。每个人根基不同,有些人真的一瞬间就能达到圆满,对这样的人来说,时间可以缩短,所以可以说“今天没有功德,一到明天功德就圆满了”。但对一般人来说,今年你没有功德和福德,只要你用心学,精进积累福德,一到明年你就有功德和福德了,你这个人完全不一样了。

  的确会如此。十年前,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凡夫,没有功德,也没有福德,就是一个普通的僧人。没有去学其他的功德,也没有积累什么福德。但是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大家讲经说法,这个功德、福德大啊,真是不得了啊!现在真的可以说是心想事成。尽管我是个凡夫,但是在一切对境中也能保持点儿安定或平静的心态,不敢说不动摇,但是能保持一点儿。

  为什么今天要讲这些?主要是想劝大家,不要失去信心,用心学修,真的可以改变啊。自己要有信心!

  密勒日巴尊者后来有很多弟子。弟子们都特别崇拜他,都说尊者肯定是菩萨转世。密勒日巴批评他们:你们这样说,对上师而言是一种恭敬,但是对法来说,对因果来说是一种诽谤。我是通过苦修,通过自己的精进努力而获得了这样的成就。

  为什么密勒日巴尊者会这样说?也就是想对弟子们说:你们也一样,若精进学修,不顾一切艰难困苦,去磨练自己的心态,一样能获得成就,一样可以达到圆满啊。就是这个意思啊。

  有些人总认为,“某某上师、某某大德都是菩萨再来,都是佛转世的,我怎么能与他们相比,怎么能赶得上呢?”不能这样想啊。这个时候应该思维:上师或这些大成就者们刚开始也是凡夫啊,也是一无所有,后来通过学佛修行才获得了成就,达到了圆满。我也要这样!

  我们作为佛的追随者,作为佛的弟子、学生,就要这样。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想改变命运,仅走形式没有用,形式上的事情我们已经做了很多。若想改变命运,就要改变心态啊。

  心态改变了,命运就能改变,这是真实不虚的。很多人跟着我学修,后来对我说:“以前没有学、没有修的时候,在单位不行,领导对我不好,同事对我不好;在家里也不行,家人对我不好,儿子也不听话。但是真正学佛修行以后,都变了。同事、领导对我好了,家人也对我好了,孩子也听话了……”这是真的。通过佛法,通过修行,自己心量打开了,相续成熟了,生活、工作变顺利了,人变清净了……有人说这是上师的加持!不是,这是你自己认真修行的结果,就要这样!

  看看自己,学佛这么多年,甚至出家这么多年了,有改变吗?生活有改变吗?心态有改变吗?若是没有改变,一切都徒劳无益!大家真的要好好观察自己。上等修行人,日日有进步,日日有改变;中等修行人,月月有进步,月月有改变;下等修行人,年年有进步,年年有改变。自己看看,若是不如上等修行人,也就罢了;不如中等修行人,也可以原谅自己,没有办法;若是连下等修行人也不如,那就该批评、惩罚自己了。不能还纵容自己的习气,“没事,我是凡夫,慢慢来吧……”这样就难了。自己看,能不能对号入座?

  有的不仅没有进步,甚至退步了。的确有改变,但没有往好的方向改变,而是往坏的方向改变了,越来越差了。在座的有些人,刚开始听我讲法,特别专注啊,每堂课都泪流满面,深有感触。听了一个月乃至一年,心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硬了。现在给他(她)讲这些法的功德,讲造业的过患、因果……也没什么感觉,也觉得没什么,看看,变成什么人了?快要变成佛教的油子了!这样真的难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成为佛教油子啊!罪业深重,不怕;对佛法一无所知,也不怕,这些人很容易被感化、调伏。但是,佛教油子很难调化,道理上都懂,表面上都会,但是法没有融入自己的心,没有融入相续,没有用来改变心,这样真的完了!

  所以,尽管你没有明白那么多,尽管你表面上不是太精进,做得也不是太多,但是只要能在明白的基础上尽量去消化,来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这就行了。虽然做得少,但是既然做了,就要表里如一,如理如法。少做一点可以,少明白点也可以,主要是运用!但是,我们现在都是得过且过,一切错过了。若想改变,就要靠心。心改变了,命运可以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也可以改变。

  “自在天是因,何为自在天”:问对方:既然你们说万法是自在天创造的,自在天是万物之因,那么什么为自在天?自在天究竟是怎样的法?

  “若谓许大种,何必唯执名”:若对方回答:所谓的自在天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地水火风四大种的结合,是这样成立的。

  既然如此,我们也是这样承许的,所以我们之间就不存在争论了。一切法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结合而组成的,那么说“四大”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说“自在天”呢?而且还承许它是实有的、周遍的、能造物的、应供的……这样就有过患,而且过患很大。既然“自在天”实际上就是四大,你说“四大”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执着这样一个名称呢?

  无心大种众,非常亦非天,

  不净众所践,定非自在天。

  彼天非虚空,非我前已破,

  若谓非思议,说彼有何义?


  再进行观察,“自在天”并不是地水火风四大。

  “无心大种众,非常亦非天,不净众所践”:“无心”,四大这些法都没有心,是无心的法。“众”指数量众多。你们所承许的自在天是唯一的,只有一个;而四大是众多法,跟自在天的法相不符合。“非常”,你们所承许的自在天是常有的,而四大是无常法,二者也不一样。“非天”,你们所承许的自在天是神,而四大地水火风都不是天神,二者也不相符。“不净”,你们所承许的自在天是清净的,但四大是不清净的,二者也不一样。“众所践”,你们所承许的自在天是应供,是恭敬的对境;而四大是被众人践踏的,是不恭敬的对境,二者也不一样。

  “定非自在天”,可见,四大一定不是自在天,因为没有自在天的法相,和自在天的法相不相符。四大没有清净、应供、常有、唯一以及创造一切的作者这五种特点,甚至相反,四大是不清净的,不是应供的、无常的、众多的,它也没有造作一切的功能。

  “彼天非虚空”:虚空是不是自在天?不是。自在天是造物主,而虚空没有造物主的功能。

  “非我前已破”:“我”为自在天可以吗?不可以,因为“我”不存在。物质为“我”以及意识为“我”,这都不合理,前面已经对此进行过遮破。所以,已经遮破“我”了,“我”不存在,不能为自在天。

  “若谓非思议,说彼有何义”:自在天是“非思议”,即不可思议的。这样回答的人多啊!既然是不可思议的,那你怎么知道由他来造作的呢,还说他是常有的、清净的?只有你了知了,才可以这样讲。你说“他是不可思议的,无法了知的。”既然不可思议,你无法了知,那你所说的不都是乱编的吗?你为什么说是由他来造作的?所以,“不可思议”的说法是不合理的。

  现在也有人这样说:“都由神来造的。”那么,这个神是谁造的?不知道。神是怎么造快乐和痛苦的?也不知道。这个时候就说“不可思议”。既然有,又是不可思议,你依据什么说他存在或者由他来造作?难道都是你猜测的?“老师教的”,那不一定,他是怎么知道的?

  丑二、由彼所生不存在:

  云何此彼生?我及自在天,

  大种岂非常?识从所知生,

  苦乐无始业?何为彼所生?


  “云何此彼生”:再问对方:你们所承认的由大自在天所生的果到底是什么?

  再观察他所产生的法。若是他造的,由他来产生的,则有恒常、不恒常两种情况。

  首先观察恒常的果法。

  “我及自在天,大种岂非常”:“我”,指外道所承许的恒常的我。“自在天”指跟自在天同类的,属于他的相续的,也是恒常的。“大种”,地水火风里的微尘,也是恒常的。这些都是外道所承许的。

  这些都是他所产生的恒常法,神我恒常的,自在天恒常的,四大的成分(微尘)也是恒常的。但是,这些不能由他来产生。他是恒常的因法,他所产生的果法也是恒常的。恒常的法怎么能产生恒常的法呢?从因的角度说,只要是恒常的,就不能有变化,那怎么能产生果呢?他是恒常的,就不能有作用,否则就有变化了,有变化就是无常了。果法也是如此。只要是恒常的,就不能进行作用。若是进行作用,必须要有变化,否则怎么能说进行作用呢?若变化了,又成了无常法。可见,这样承许是不应理的。

  再观察无常的果法,比如眼识、耳识以及苦乐意识等。

  “识从所知生,苦乐无始业”:“所知”,指它的外境。识是通过外境而产生的,它不依自在天而生。痛苦或快乐也是由无始劫以来造的业产生的。恶业或善业产生了痛苦或快乐。苦与乐都是由它自己的因缘产生,也不是由自在天来创造的。可见,这样承许也是不合理的。

  总之,果法若是恒常的,不成立;若是无常的,也不成立。除了此二者外,没有第三种情况了。既不能产生恒常的法,也不能产生非恒常的法,所以都不是由自在天来产生的。

  但很多外道就持这样的观点,也是没有根据而安立的。当时建立这些宗派,可能也有其他的目的,也是为了暂时的一些利益。众生迷茫啊!现在也有信这个那个的,信神的,信主的……众生想法不同,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

  我们是信佛的,就要信智慧,不能信神通。信智慧才叫信佛,信神通就是信神。智慧是佛道,神通是神道,这个要分清楚。现在很多人都把佛当神了,信神通了,这实际就是信外道的。有智慧才能解脱烦恼、摆脱痛苦。

  人为什么烦恼,为什么痛苦呢?就是愚痴颠倒。把诸法的实相真理弄明白了,你就具有智慧了,就不烦恼、不痛苦了。通过神通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即使神通再大,也解决不了烦恼,解决不了痛苦。有神通的众生有很多,连恶道的众生都有神通,但是解决不了烦恼,解决不了痛苦啊!所以大家要明白,我们不能信神通,要信智慧。不能修神通,要修智慧。智慧圆满了,就成佛了。

  我们不是要成神,而是要成佛。要成佛,就是要成为一个具有智慧的人,在一切对境中不迷茫,不动摇。了了分明,如如不动。

  好,今天讲到这。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返回 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菩萨行论》讲记(一百零一)
下一篇:《入菩萨行论》讲记(一百零三)
 《入菩萨行论》讲记(七十九)
 《入菩萨行论》讲记(七十一)
 《入菩萨行论》讲记(八十九)
 《入菩萨行论》讲记(十七)
 《入菩萨行论》讲记(五十二)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五)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四)
 《入菩萨行论》讲记(四十九)
 《入菩萨行论》讲记(十三)
 《入菩萨行论》讲记(七十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十二世 破庵祖先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我的做和尚的梦想[栏目:明奘法师]
 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栏目:万行法语]
 拈花智慧 头脑、心灵、本能的平衡才能带来和谐,和谐才会快乐[栏目:拈花智慧]
 识才爱才、大人榜样——缅怀真禅长老的福德慧德[栏目:觉真法师]
 拂去心尘[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86 漫漫人生路[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是心光明证菩提——《金刚经》开示[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米觉多杰教言(第十三天)[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废老尚青[栏目:觉世论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