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在藏传佛教中,什么人可以修什么样的法,是否有具体的标准?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89

  济群法师问:我认识一位信徒,她曾经接触了一些不同的上师,有的上师说她可以修这个法,有的上师又说她不能修这个法,结果使她感到无所适从。那么,在藏传佛教中,什么人可以修什么样的法,是否有具体的标准?

  索达吉堪布问:我们首先应明确一条基本原则,即并非所有佛教徒的话都百分之百地可信,因一些所谓的佛教徒根本就不深钻佛教教义,他们也从不按佛陀的教导切实次第实修。在这些人异想天开的白日梦中,似乎只要依止一位上师就可以解决一切修行上的事情。在他们的眼目中,个体的解脱、往生的希望、摆脱轮回的梦魇,所有这些需要修行者自己励力去做的事情,仿佛统统都可以交给上师代劳。其实藏地的大成就者华智仁波切早就说过,上师再好,也不可能像抛石块一样把你扔到清净刹土,最主要还是要靠你个人的努力修行。
  对这位无所适从的信徒来说,我个人认为,如果某个上师说她不能修某个法,那就似乎意味着她本人可能不具备修这个法门的根基,也即她的根器不能适应这个法的要求。
  不过一般说来,一个上师是不应该限定弟子修某些法的,因弟子的根基千差万别,正是为了因材施教,释迦牟尼佛才随宜开演出八万四千法门以救度不同根性的众生。如果一个修行者具备了大乘根基,此时师父却不让他修大乘法门,那这个上师就已犯了菩萨戒。
  不仅是藏传佛教,整个佛教都对弟子的修法标准有严格规定。当一个人欲学小乘佛法时,按《俱舍论》的要求,他应该具备知足少欲、喜欢寂静地、具足出离心等条件。而一个欲学大承般若中观之人,则应具备《入中论》中形象地揭示出的此种根基者所应具足的一些基本特征:“若异生位闻空性,内心数数发欢喜,由喜引生泪流注,周身毛孔自动竖。彼身已有佛慧种,是可宣说真性器,当为彼说胜义谛,……”而《大幻化网续》中则描述了密乘根基者的基本特征:弟子应对密法中所宣示的等净无二之见解与甚深行为有坚固的信解。除此之外,密宗对弟子的根基要求并无什么特异于显宗的地方。
  不过密宗中对下劣法器之弟子与贤善法器之弟子,却做出了明确划分。据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所言,下劣弟子之特征为:“劣缘弟子诸过根,无信惭愧悲心微,种姓行为缘皆卑,妄念业惑五毒粗,混淆善恶法非法,违犯学处破戒律,不守誓言无对治,愚痴慧浅难知足,增长瞋心多粗语,……”而尊者对贤善弟子之法相则描述为:“善缘弟子信心大,精进修法智慧高,具正知念不放逸,不违教言守戒誓,三门调柔悲心大,胸怀宽广不急躁,慷慨具有清净观,虔诚恭敬恒稳固。”
  总而言之,弟子喜欢求何法,只要他本人按上述条件考察可堪为法器,那上师就应当毫无保留地向其传法。伟大的佛教修行者阿底峡尊者这样说过,弟子喜欢何法,就应给他传相应的法,这样会对他很有利益。因此,法师们在传法时首先要考虑的不应该是如何把弟子笼络到自己的宗派之网里,更不应该鼓动弟子去贬斥他宗、拒绝接受别的教派的教义,这实在有违佛陀开创无量法门的原意。宁玛派的全知麦彭仁波切说得好,修行者应在掌握自宗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参考其他的各种宗派之见解。这正像我们依止上师时,只要对上师有信心,依止数十个上师也是可以的。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有很多大成就者都依止过多位上师。比如阿底峡尊者,据说他就曾依止过一百五十余位上师,且在他们面前求过不同的法。不过,若自己只对某一个上师具足信心,那就尽可以依止他一人。所以说传法上师不应把个人私欲夹杂在收授弟子的过程中,而弟子也应根据自身条件明智地抉择上师并祈请其赐予适合自己修学的法门。
  概而言之,上师主要应看弟子的根基,然后再随顺他的意愿而传相应的法要。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密宗的不共正见是什么?如果是以显教为同一正见,又如何在修行上体现它的不共之处?
下一篇:汉地的弟子们也不懂得藏语,这一障碍是否会影响到传法的效果?存在结缘灌顶和修法灌顶的区别?
 对于如来藏,我们怎样才能利用它的一些功能呢?
 五明佛学院是哪五明?五明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有没有一个核心或基础?..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中,最后都会消亡。佛教..
 如何看待藏地民众在文革中的表现?
 如果想跟随您到佛学院学习,不知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应该如何做?..
 如果把桌子烧了变成了烟,这还是同类相生吗?为什么在有情和无情之间不能非..
 念佛持咒时对佛菩萨出现不敬念头怎么办?
 市场充满竞争...企业家...在面临如此困境时,应该怎么选择才是对的?..
 我在听您讲法时,常常走神,甚至不知道讲法已经结束...我这神去哪儿了?..
 我有位不信佛的亲友,忽然之间得了癌症,如何以佛教去利益他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十九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世间禅的无一念、无思想与出世间禅的无想境界有什么区别?[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与诸真善者 (节译)[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敬老长寿,轻蔑折福[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藏传佛教在新疆的早期传播(李进新)[栏目: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十五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人唯知道有来春 所以留着来春谷[栏目:大安法师]
 略论唯识学的三性思想(宗承法师)[栏目:唯识学研究]
 有相止需要修行多长时间方能进入无相止?[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拘尸那与涅槃[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