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藏传佛教的思想,归根结底是什么呢?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82
  问:藏传佛教的思想,归根结底是什么呢?
  索达吉堪布答:藏传佛教的思想,归根结底是什么呢?就是释迦牟尼佛提倡的“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种思想对整个人类的意义不可小觑,尤其在内在科学方面,藏传佛教有着极大的贡献,并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认同。美国哈佛大学的赫伯特•班森博士(Herbert Benson, M.D,1935-),就曾明确地说过:“西藏具有最卓越的内在科学文明,这即是藏传佛教。它对心智影响身体的潜力之了解,西方是望尘莫及的。”鉴于此,国外不少人都抛弃了自己的工作、抛弃了成功的事业,前往雪域高原钻研藏传佛教的教义。
  而今在汉地,不管是汉传寺院,还是学佛的信徒,也都特别希求藏传佛教。在我所了解的范围内,汉地有数不胜数的知识分子,纷纷前往藏地求法。我以前编过一部《智海浪花》,就讲述了125位知识分子学佛的心路历程,其中包括清华、北大等高校的教授和大学生。通过他们的学佛经历可以看出,现在相当多的人对藏传佛教极有信心。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东西方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对物质的畸形发展已经生厌,转而对藏传佛教日益重视起来。哥伦比亚大学的罗伯•索曼博士(Robert A. F. Thurman,1941-)曾说:“藏人今日对世界的最大献礼,就是他们无与伦比的内在科学知识,以及由此推究出来的整套人类心智转化术。”
  像上个世纪70年代,著名的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1939-1987)将藏传佛教带到了美国,成为藏传佛教弘扬欧美的第一人。他在美国创立了那若巴学院,使藏传佛教在该地迅速风靡。随后又以此为基地,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成立了一百多个禅修中心。1993年我曾去过那里,见到不少外国人都在学习佛法、研究佛法。这些中心的生活与修行方式皆不相同,上至美国总统府,下至吸毒的嬉皮士,当时都在那里学习,接受藏传佛教的教义。后来第十六世噶mb也应创巴仁波切之邀,前往西方弘扬佛法。
  所以,从公正、客观的角度来看,藏传佛教有许许多多使人内心健康、幸福、快乐的殊胜妙药,这些妙药从世间层面来讲,则被称为最先进的心理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寇曼博士(Daniel Goleman,1946-),也曾宣称:“在西藏佛教里,有整套富丽堂皇的内在科学。”“我确信在东方心理学中,西藏佛学是最优异的例子。”
  我以前在读书时,对心理学就非常感兴趣,但翻阅了大量书籍,也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于是我专门买了郭沫若历时15年翻译的《生命之科学》,有厚厚的三大本书,涉及了生物学、心理学、植物学等方方面面……当然,那个时候自己思想不成熟,对很多问题想得特别简单。直到后来学了佛,通过对比世间和出世间的理论,才发现藏传佛教对心理学的揭示最为透彻,依靠它的指导,定会给人类带来真实的利益。就像现在的一些佛教徒,或者研究佛教的知识分子,他们依靠认真研究和修行,通达了佛教的甚深内涵后,内心所得到的快乐、平和,远远超过了外在物质上的刺激。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读过一些佛经,只是从语言文字层面接触了佛教。请问,应该怎样去实修呢?
下一篇:关于“虹身成就”?
 有些大师说“嗡玛呢叭美吽”代表一种无上的智慧,到底这几个字代表什么意思..
 怎么样才能证悟明心见性的境界?
 您对外面的在家居士有什么看法和期望?
 如今,佛法教义与信教群体之间有很大的距离,请问您有什么想法?
 在我们藏地民间,有很多人信仰佛教,这方面也有大量的仪轨,内容多为修持护..
 在家居士没有条件像佛学院的僧众那样,长时间闻思修行,对于甚深的般若空性..
 常与无常不可能同时并存,但经中又说众生的佛性常有不坏,而众生的色身是无..
 我在听您讲法时,常常走神,甚至不知道讲法已经结束...我这神去哪儿了?..
 我个人认为:从社会学来讲,人人若都利他,那社会进步的动力可能就没有了。..
 藏传佛教的乐空双运是受了印度性力派的影响,请问您怎么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心地宝藏 1995.1.1~1995.1.15[栏目:星云日记]
 解读《金刚经》第七讲[栏目:佛光法师]
 略说佛教医疗学——佛教医疗方法论[栏目:道坚法师]
 平常心-行道 Normality-Walking The Path[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慈航路途 上篇 宁玛派传承的简介 非人持明传承[栏目:慈航路途]
 大梦谁先觉[栏目:禅诗诠释]
 《禅关策进》录要 四 蒙山异禅师示众[栏目:禅门修证指要]
 305.问曰:若佛嘱累阿难是般若波罗蜜,佛般涅槃后,阿难共大迦叶结集三藏,此中何以不说?[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释迦牟尼佛传 第三章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栏目:释迦牟尼佛传]
 请师父给我解两个梦[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