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若是成天忙于帮助他人,定会影响个人的修行,对此您持什么态度?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34

让世间人广泛地了解佛教,社会慈善事业势在必行,但从另一个角度,若是成天忙于帮助他人,定会影响个人的修行,对此您持什么态度?

索达吉堪布答:我自己认为,所谓的实修实证,不一定非要在山洞里面修持,如果有能力的话,应该去做一些慈善事业。有了这些善举,世人也会对佛教产生好感及信心。可以看到,眼下的台湾、新加坡等地,都有一些佛教的慈善机构。

关于慈善事业,我以前很少去想,不过这几年也发了愿,经常去一些学校,对贫困学生做点帮助。这也是学习外面一些法师的做法,我觉得这样挺好。为什么呢?我们作为佛教徒,如果只管自己吃好、穿好、修行得好,跟世间人一点也不沟通,那在他们的眼里,佛教就会遥不可及,所谓的慈悲,也只是修行人的口头禅而已。假如我们有钱的时候,帮助一些因贫困而辍学的学生,对他们一生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前段时间,我在炉霍资助了一些大学生,我对他们说:“作为一个出家人,我的钱不会随随便便乱花,但在你们最困难的时候,我还是拿出来帮助你们。供养你们读书,并不是让你们以后找个好对象,自己过着快乐的生活。只希望你们回来以后,一方面为我们民族文化着想,另一方面,如果有能力,一定要利益众生,哪怕一个众生也可以。”

当然,他们之中或许会有忘恩负义的人,但我想:当多数人忆念起佛教的慈悲时,会不会引发一点点感恩之举呢?若能这样的话,那我们出家人的慈悲,便成了他们利益人群的原动力。所以,佛教的慈悲不是仅蕴含于自己的修持中,也不是稍微投射到周围的旁生身上,而应真实关照到每一个可怜众生。

我并不是在极力提倡“人间佛教”。如果将佛法的全部精神淡化成人间佛教,显然深度不够。我只想让大家明白:利济社会人群的慈善事业,不仅是我们内心修行的体现,也是我们修积资粮的方便和助缘。或许有人害怕社会,不敢接触人群,所以就去独自修行。如果你确实能安住于寂静深山中独修,这非常好;如果不能,为何不以实际行动去关怀整个社会呢?倘若所有的修行人一辈子都呆在寺院中或山沟里,与社会没有任何瓜葛,那在世人眼中,佛法不就成了社会的副产品,不具任何实义了吗?

所以,面对复杂的社会和可怜的众生,我们应做好两方面的准备。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之间如何取长补短,以弥补各自的缺陷?
下一篇:怎样以理证成立“一切众生皆为我们的父母”?
 藏地传来的金刚萨埵修法,它要求的前行是什么样的?
 对我来讲,中观他空见是非常难的一个思想,能否请您略略地讲一下?..
 有的出家人还俗了,他的出家衣服该怎么处理?是否可以给刚出家的人穿?..
 对于“大圆满”、“大手印”等境界,仅仅听到名字,就心生向往,可为什么上..
 学院的师父们何时能回汉地弘法利生?
 如何克制不清净的意念?
 佛学很注重逻辑性...我想问一下,非逻辑的方法是怎么样的?
 汉地的弟子们也不懂得藏语,这一障碍是否会影响到传法的效果?存在结缘灌顶..
 藏地有没有比丘尼戒的传承?
 请问大乘佛教对现代人类的意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释义 序[栏目:吴立民居士]
 郭扎派[栏目:郭扎]
 法海集一 第二部分:菩提心与空正见 1 佛法大要[栏目:法海集]
 第二部 第十一章 日常生活的治疗[栏目:西藏医心术]
 二十一禅修手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12.我爱执之过患[栏目: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菩萨行论》讲记(一百零二)[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您是否知道自己的前世?吃植物是不是杀生?[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说一异二品有何过失?[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天台先驱者的止观实践(潘桂明)[栏目:天台宗文集]
 「高雄那洛巴道场缘生录」开示[栏目:噶玛天津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