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行论讲记》第七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三十三节课
 
{返回 入行论学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38

第一百三十三节课

子二、遣除争论:

悲心引众苦,何苦强催生?

若愍众生苦,自苦云何增?

有人问:“以悲心将其他众生的痛苦作为我所,如此一来,我不是具有许多痛苦了吗?尤其是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在大悲心的催动下,知道众生在受苦,心里就极其难忍。比如听到地狱、饿鬼的痛苦,看见人间地水火风的灾难,或者听说道友生病的情况,心情就会非常沉重。自己的悲心越增上,这种痛苦也就随之而增多。而大乘论典中一再提倡发大悲心,似乎这种痛苦值得接受。既然所有的痛苦都该遣除,那么依靠悲心而引发的痛苦为什么不遣除呢?”

对方说得也对,这是一种痛苦,但并不是无意义的痛苦。前面也讲过了,如果众生所受的痛苦,对今生不利、对来世不利、对自己不利、对众生不利,那我们一定要遣除。但是也有个别情况,表面上看来是一种痛苦,实际上是断除痛苦的根本。

如果一心悲愍众生之苦,自己生起难忍苦受,这种痛苦与地狱的寒热之苦、饿鬼的饥渴之苦等相比,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不值一提,即使为了众生而割下身肉,对真正的大乘菩萨来讲,也不算是什么痛苦。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言:“观他地狱等众苦,了知自苦极轻微,为断他苦而精勤。”观待地狱、饿鬼、旁生的剧烈苦受,就会明白自己的苦非常轻微,所以为了断除其它众生的痛苦,我们一定要精勤努力。

从另一方面而言,大悲心是一种智慧,它的本质根本不是痛苦。《大涅槃经》中云:“大慈大悲名为佛性。”大悲心好像给我们带来了痛苦,实际上这是如来藏的妙用,是智慧的体现,并不是所应舍弃的无义之苦。所谓的大慈大悲,是让众生在痛苦中解脱的心,藏传佛教讲四无量心的教言中都有,《大智度论》也说:“大慈予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慈无量心让众生获得暂时、究竟的快乐,悲无量心让众生离开暂时、究竟的痛苦。表面上看来在受苦,实则与“愿芸芸众生脱离苦海,得到各自所需的果位”之发心相合,这怎么会属于痛苦呢?

修行的三个阶段——最初的发心、中间的修道、最后的成佛,大悲心都必不可缺。月称论师说:“悲性于佛广大果,初犹种子长如水,常时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赞大悲心。”于广大圆满的佛果,初时要有大悲心,才能引发菩提心的种子;中间要有大悲水的滋润,菩提种子才不会枯萎,且日日增长;最后要由大悲心示现报化身,让众生获得真实受用。大悲心在成佛的初中后三个阶段不可缺少,因而月称论师造《入中论》时,并没有先赞诸佛菩萨,而是“先赞大悲心”。

这样的大悲心,又怎么会是痛苦呢?我们为了可怜的众生流泪,望其早日获得快乐,是智慧的泪水、悲心的泪水;缘诸佛菩萨的功德生信,流下的泪水也很值钱;但为自己的感情、生活而哭泣,这种泪水一点价值也没有。可是,我们有价值的泪流得很少,悲心、信心的泪水,在大城市里几乎看不见,人们哭往往就是因为感情。

所以,学习这部论典以后,我们应把执著转化为智慧,转化为悲心。《入行论大疏》也说了,前面所讲的痛苦,都是自相的痛苦 ,而后面所讲的大悲心之苦,只不过名称上叫痛苦,实际上它是根除我们无始以来苦果和苦因的正因。

作为修行人,不管是出家在家,一定要具足两点:一是对众生的悲心,它是佛法的根本,佛经中说:“一切解脱依赖于一法,何为一法?即大悲心。”没有大悲心的话,解脱肯定没有希望。二要有信心,对佛陀、佛法有信心。现在很多居士和出家人行为不如法,就是因为对佛陀没有信心,对众生没有悲心,两大根本失去了,形象上再怎么装模作样,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所谓的出家,并不是剃除须发、穿上袈裟就可以了,内心中应该对佛有向往之情。有些人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行为非常不好,既然你穿上出家的衣服,就要对解脱道业有信心、有精进。如果你是一个居士,没有皈依之前就另当别论,皈依完了以后,佛教徒到底要做什么事情,这些没有希求的话,那是不合理的。

有些人刚开始学佛很有热情,过一段时间,好像瓶子里的水一样,全部都凉了,自己的上上下下找不到一分功德,完全都是过失充满。若是这样,那没必要住在出家人或修行人的群体中,整天享用三宝的财产。现在是末法时代,很多人特别欠缺悲心,我们若真的有了悲心的痛苦,那是多么高兴的事啊!

下面从意义和公案两方面进一步说明,首先是讲它的意义:

一苦若能除,众多他人苦,

为利自他故,慈者乐彼苦。

即便大悲心会为自己带来稍许痛苦,但是以一个人的有限痛苦,能取代众生的无边痛苦。我们也看得出来,如果一个人的悲心非常强烈,那在他一辈子当中,所作所为会利益无量众生。不说大乘修行人,就算是有悲心善心的世间人,影响力是什么样的?大家也是有目共睹。一个领导若有相似的悲心,他管辖范围内的百姓,定会非常快乐。我们出家人也不例外,我看到法王的很多弟子,悲心真的特别强烈,在社会上的影响也很不错,对弘法利生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其实他们应该会有一种悲心的痛苦,看见众生特别可怜时,在悲心的催动下,宁愿放弃名闻、利养、快乐,付出自己一切的一切,到各个地方去弘扬佛法。所以,一个人的悲心痛苦,能遣除无量众生的痛苦,为了利益他众,也为了自己的解脱,生起这样的悲心有什么不合理呢?作为大慈大悲的菩萨,必会心甘情愿承受这一切。

大悲心能灭尽无始以来的一切罪障。《入中论》云:“既许彼苦能永尽,往昔所作恶业果。”佛陀也说:“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发了菩提心的人,即使遇到困难违缘,十方天尊、白法护神也会鼎力相助。在弘法利生过程中,自己一个人遭受痛苦,但能拔除众生的一切痛苦,这也是非常值得的。有个居士前段时间说,她身体非常不好,但经常在想:“但愿众生的痛苦成熟在我的身上。”这样慢慢串习下来,好像生病也有价值了。确实,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应该这样想。

噶当派的《断除希疑祈祷文》中讲过:“如果我生病对众生有利,祈求加持我生病;如果我病愈能更有利,祈求加持我能痊愈;如果死亡对众生更有利,祈求加持让我死亡。”我们也要发这三大愿。很多人不愿意生病,不愿意死,临死时一边呼唤一边祈祷:“能不能让我活下来啊,哪怕一天也可以,你可不可以告诉阎罗死主,我还是愿意呆在这个世界上?世界多么美好,我不要死!”作为大乘修行人,不应该这样想,若是为了自己,活也不好、无病也不好、健康也不好;若对众生有利,生病也可以、没有病也可以、死掉也可以,这是非常甚深的一个教言。所以,自己的痛苦若能遣除众生痛苦,那么一定要接受,以这种轻微的苦遣除最大的苦。就好比吃很苦的药,吃起来有点不舒服,但这个药效很不错,若能制止永恒的病,你愿不愿意接受呢?

大乘修行人看见众生很可怜,心里真的不舒服,不说大菩萨的悲心,就算我有时候也有这种感觉。前段时间我到几个特别穷的牧民家里,看到他们的生活后,一下午都特别不舒服,“他们过这样的生活,真的好可怜哪!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多,到底吃什么、穿什么啊?”自己也是多管闲事吧,我又不是他们的家长,他们的吃穿跟我也没有关系,但是看见别人痛苦,心里确实不舒服。这样的不舒服其实也很好,如果没有这一点,你不一定去帮助众生。

现在汉地的很多人,不愿意看不好的对境,只愿意看美好的花园、漂亮的对象、金碧辉煌的寺院,全部都是悦意的对境。悦意的对境也许能让你生起信心,但出离心和悲心不容易生起。因此作为佛教徒,有时候应该特意去肮脏不堪的环境中,看一下特别可怜的众生,这对自己培养菩提心、大悲心有非常大的利益。

没有大悲心的话,成佛的根本就没有了。佛陀在经中说:“诸佛以菩提心为正因,大悲心为根本。”其他经典中也说:“大悲心是一切诸佛功德之根本。”失去了大悲心,就不愿意帮助众生,从而堕入声闻缘觉之道,甚至堕入世间道,这样就惨了,学大乘已经白学了!

你们入了大乘以后,心里应该有一种改变,这种改变不要只是一两天。很多居士说“我学《入行论》有很大改变”,希望你们是永恒的改变,两三天的改变、一两年的改变,对自己解脱也起不到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愿:“我利益众生的心,乃至成佛之前不要退。”不仅要发愿,实际行动中,从现在开始,也要尽心尽力、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妙花月虽知,国王有害意,

然为尽众苦,不惜殉自命。

大悲心特别强烈的菩萨,愿意牺牲自己的身体生命,这出自于大乘经典《三摩地王经》(又名《月灯经》)。经中记载:比丘妙花月菩萨,虽然知道到皇宫去弘法利生,国王会杀害他,但是为了使众多有情获得解脱,他毅然前往该国。

在久远以前,宝莲月如来出世转*轮,最后示现圆寂。他的教法要隐没时,有个国家叫具宝国,由勇施国王持政。勇施国王禀性粗暴、秉持邪见,对佛法不具信心,将国中七千名菩萨全部驱逐出境。七千位菩萨来到普贤林,依止妙花月菩萨精勤修习,妙花月菩萨为他们传授佛法。

某一天菩萨以神通观察,发现具宝国皇宫附近有许多众生因缘成熟,自己若去传讲佛法,可使他们证得不退转果位。(前世不退转的种子,今生引发出来的话,需要一个传法或者出家的因缘。)如果自己没有去成,这些众生的解脱会耽误下去,这次无法获得不退转果位。

他把情况告诉所有的眷属,眷属们都知道这种做法必须以生命为代价,于是哭着劝阻菩萨不要去。妙花月菩萨说:“如果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而放弃利益他众,那绝不是大乘的佛子。”然后不顾他们的请求,前往皇宫去了。

在七天之中,妙花月菩萨不进饮食,晚上转绕如来指甲之佛塔,白天为有缘众生转*轮,正如他神通所观的一样,无量无边的众生都获得了不退转果位。勇施国王得知之后,生起极大嗔怒,派一位叫能乐的刽子手,将菩萨四肢砍断、双眼挖出,以残忍的方式把他处死。

当时菩萨身体没有出血,而是流出了白色乳汁,天空中彩虹缭绕,响起各种吉祥的声音,瑞相纷纷呈现。刽子手见此,生起后悔之心。消息传到宫中,国王也是追悔莫及,命人将菩萨的法体作塔供养,自己经常在塔前忏悔。

现在世间上有些人,为了集体或国家的利益,尚且不顾一切,最后英勇牺牲。我们大乘修行人,看见对众生有利时,也应该付出自己的生命,当然生命都不在乎的话,财产、名声、地位等身外之物,更是不会顾及的。真正利益众生的人,根本不会炫耀自己,也不会时时想着自己的利益,如果不能利益众生,他们连往生极乐世界,享受清净刹土的妙欲都不贪求。(因为六道众生这么苦,要解救他们的话,不可能有心情去享受。)那么人们追求的美色地位,在菩萨的眼中更是像不净粪一样,一点价值都没有。

《修心七要》的讲义中曾说,为了自私自利而修行,叫做“俗人”;为了利益众生而修行,称为“修行人”。我们是不是修行人,自己应该最清楚。有些人自称是大修行者、大活佛,而我们在这里,就算是活佛、法师,很多人也不敢这样叫。为什么呢?因为自己连大乘修行人都算不上,整天都被自私自利缠缚着,即使偶尔有利他的心,也像云间的太阳一样,一会儿又被贪色恋财、自我维护的不清净心覆盖了。所以凡夫人不值得宣扬自己,自己没什么了不起的。

作为佛教徒,我们的目光应该摆正,如果你一直盯着特别高的法,希望自己成就神通,能够发光,真的没有必要。有些人说:“上师,您肯定是大成就者,您头上开始冒烟了。”(可能上师着火了。)其实发光并不重要,灯泡也可以发光,冒烟也不值得歌功颂德,假如上师真的了不起,那要看他具不具足大悲心。《大圆满前行》讲了很多上师的法相,最后华智仁波切总结道:“概括而言,观察上师归根到底可以包含在观察他是否具备菩提心这一条件当中。”

现在的社会有时候有点不好说,真正听闻、传讲正法的地方,很多人嗤之以鼻,觉得没有加持力。而一些骗财骗色的骗子来了,大家都争先恐后去供养。正法没兴趣,邪法特别希求,还觉得非常荣幸能遇到一个邪知识,平时连走路和说话都鼻孔朝天。

其实就像噶当派大德所说,现在末法时代,不是宣扬的时代,而是观察自心的时代;不是说一些大话的时代,而是要老老实实帮助众生的时代;不是说自己开悟、宣扬自己境界的时代,而是对治烦恼的时代。倘若自己的烦恼都无法对治,贪嗔痴等极其旺盛,连压伏都力不从心,还说成就了神通神变,那可能有点谈不上。

现在汉地的很多城市,由于以前学气功的影响,经常追求感应感觉。其实感应感觉不重要,如果你想要感觉,把刀子戳在身上,马上就会有感觉。应该说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最重要,若能生起这一颗心,即可摧毁无始以来的萨迦耶见,以后做什么事情都不会痛苦了。我们现在的一切痛苦,统统建立在自我维护上面,不信你可以观察一下,你痛苦的时候,是为了自己和亲友,还是为了众生?若为众生而流泪痛苦,那是非常荣幸的,但事实上呢?

像妙花月菩萨那样的精神,对我们凡夫人而言有一定的困难,但大家毕竟发了大乘菩提心,有些行为不要随顺世间,否则自己也会觉得非常惭愧。

壬二、功德:

如是修自心,则乐灭他苦,

恶狱亦乐往,如鹅趣莲池。

如是串修自他平等的人,定会乐于灭除他人的痛苦,纵是地狱也愿意前往,如同天鹅欢喜地趣入莲花池一样。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感受得到,只要自己心里愿意,再怎么痛苦也不觉得,反而觉得是一种快乐。所以,修自他平等的菩提心非常重要,一定要想:“众生怎么样,我也是怎么样;我怎么样,众生也是怎么样。”苦和乐方面互相交换、互相对比,这样以后,大乘佛法的加持力是很强的,自然会生起“乐灭他苦”的大悲心。

我学了这么多年佛法,现在什么境界都没有,除了灯泡的光,什么光都看不到,有时候也有点伤心。但转念一想,不要紧,自己刚来学院时的利他心,和现在的利他心相比,还是有一点差别。刚来时自己有很多想法,当时在文字上都记下来了,现在看的时候,确实觉得大乘佛法不可能白学。

在座的道友,有些学了半年、一年,有些学了几十年,在利他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这些利他的菩提心,要么是来自阿底峡尊者的七种教言,要么来自寂天菩萨的这些教言。作为真正有菩提心的人,自己再怎么苦、再怎么累,只要对众生有利,到地狱里去也毫无怨言。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云:“勤于利他大悲性,入阿鼻狱甘如饴。”假如具足精勤利益众生的大悲心,往赴地狱都心甘情愿,世间的灾难就更不在话下了。有些人认为:“你们佛教徒很厉害,愿意到有传染病的地方去,愿意到有灾难的地方去。”其实这并不是最了不起的佛教徒,那些对人间来讲是可怕的禁地,但跟地狱比起来,差距还是有一点大。

如果你乐于代众生受苦,就不会觉得那叫痛苦。前天我和慈诚罗珠去放生牦牛,早上七点钟去的,放的牦牛特别多,我们当时很高兴,觉得它们一辈子都远离杀害了。这些牦牛可能要几千万,但我们也没有花钱,只是通过佛法的说服,让他们自己发愿。那里的人最多有两百头牦牛,(三百头可能没有,我们那边比较穷,不像红原和若尔盖——在无边无垠的草原上有成群结队的牛羊,而是在小小的草原上,有几百头牛。)当地的牧民虽然很穷,但是愿意把牦牛全部放生,终生不杀,心情也非常激动。我们午饭都没有吃,到了晚上十点钟左右晚饭和午饭一起吃,但也没有饿的感觉。

作为我,不是说什么谦虚的话,只是有一个相似的菩提心,本来平时走路做事都觉得累,但在相似悲心的驱动下,看见众生不遭杀,自己受苦也愿意。包括我们一起去的道友,都没有饿的感觉,也没有累的感觉。但晚上睡觉时,我全身好像变成尸体一样。

看见可怜的众生愿意付出,应该要有这样的悲心,成佛并不是一生一世的问题,现在慢慢培养的话,今后一定会成就这种果位的。

《菩提心释》也说:“若人修悲已坚固,愍诸众生所受苦……欣然往赴无间狱。”我们的菩提心若已坚固,则会不惜一切代价救众生,即使去往无间地狱,也如同入禅定一样快乐。藏传佛教有一个金厄瓦格西,他生前一直发愿死后到地狱去度众生,后来接近圆寂时,面前显现了清净刹土的境界,他特别失望地喊:“不!我要去的是地狱……”

尽管我们做不到他那样,但也应该默默发愿:“只要能利益众生,即使我被判无期徒刑,终生关在监狱里也愿意。”世间上最残忍的除了判死刑,就应该是监狱了,但若能度化一个众生,哪怕到监狱里去,也应该甘之如饴。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发心?自己应该衡量一下。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没有,但逐渐应该会好一点的。

以前我习气也是特别严重,尤其在中学期间,同学里面好像没有一个我没打过架的,但现在不管他们怎么惹我,我也不会打架,这一点是敢保证的。这不是什么修行境界,而是受了很多大乘教育以后,心态确实有所改变。

前段时间我想:如果有一天,摩托车或汽车故意把我撞死了,假如我还有一口气,最后一句话就是:“不要害他!”因为他故意撞死我,可能会被判死刑、我的家人告他,倘若以怨报怨,这不是修行人的行为。我不是说大话,心中真的这样发愿,最后只想在人间留下这句话,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希求。

大乘菩提心,口头上谁都会讲,这个很简单,不像因明和《现观庄严论》那么难,但真正做起来的话,并不是像想的那么容易。鸠摩罗什来中土之前,他母亲就曾告诉他:“大乘甚深教法要传扬到东土,全得仰赖你的力量。但是这件宏伟的事,对你而言,却没有丝毫利益,怎么办呢?”

(他母亲据说非常了不起,最后获得三果,她的因缘也比较奇妙。鸠摩罗什的父亲原来是个出家人,后来为了娶她而还俗,过了一段时间,她又开始生起出离心,非要出家。她丈夫说:“我本来是好好的出家人,你不让,非要我还俗,现在你要出家,我怎么办呢?”于是坚决不答应。她就绝食抗议,到了第七天,气若游丝,她丈夫只好忍痛答应。然而她比较聪明,在没有落发前,坚决不吃任何食物。她丈夫也没办法,为了保住她的性命,即刻命人给她剃度出家。)

鸠摩罗什回答说:“大乘菩萨之道,要利益别人而忘却自己。假如我能使佛陀的教化流传,使迷蒙的众生醒悟,即使遭受赴汤蹈火的苦楚,我也没有丝毫怨言。”

从历史上看,过去很多大乘修行人,为了众生愿意牺牲自己,我们后学者有没有这种悲心和弘法的志愿呢?你说的话不一定要多,关键是内心要想:“我生生世世一定要利益众生,暂时解除他们的身心困扰,究竟让他们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有了这样一种信心,才算是大乘菩提心。否则,表面上声称“我要利益众生”,实际上把他们引入世间道,这是不合理的。

《楞严经》的一个讲义中说,现在的人间佛教也叫“人乘”佛教,因为已经落入了世间法,根本没有提倡出世道。当然,也不能将所有的人间佛教全部定位是人乘佛教,但可能是有这种现象。无垢光尊者的教言中讲了,没有入小乘和大乘之前叫人天乘,是指让人们行持善法,获得人间或天界的福报。现在很多人,包括佛教徒特别喜欢求福报,有些法师也是反复强调:“福报应该很大,有了福报可以发财,找到好的对象……”仅此而已,这是不合理的!人天乘只是佛陀引导众生的善巧方便,以使他们趋入佛道,但不能把这当作最究竟的妙梯、最究竟的解脱。人天福报是有漏之果,享用完以后就没有了,尽管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是能让众生得到福报,持诵密咒也可以发财,但最终的目的不是这个,而是让众生离苦得乐,获得断证圆满的佛果。没有这种发心的话,将会把众生引入什么样的领域中去?大家应该值得深思!


{返回 入行论学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行论讲记》第七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三十四节课
下一篇:《入行论讲记》第七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三十二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一册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十二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五册 第六品 安忍 第七十二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一册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三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思考题 第八品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六十三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七十六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四十二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六十四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五十三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六十八节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药师佛像加持病苦众生[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我的出家因缘(大安法师)[栏目:出家因缘]
 确戒仁波切开示:妙欲烟供仪轨(二)[栏目:确戒仁波切]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七十八讲 普贤上师言教-皈依-皈依之分类-欲信[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生命成长的契机[栏目:禅林衲子心]
 善恶的标准[栏目:圣旭法师]
 感悟[栏目:传喜法师]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2[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身无长物,以免牵累[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以佛法营造美好人生[栏目: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