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乘、小乘、密乘
 
{返回 广超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7096
讲题:大乘、小乘、密乘
主讲者:广超法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好放掌。各位居士大家好。今晚的这个讲题是小乘、大乘、密乘。原本是由这个大众的弘法请我来为大家开示。那么,有位居士说要讲这个讲题。那么,很多人学了密宗还搞不懂小乘、大乘、密乘。这些没搞通的人都是没有按步就班好好地学习,一下呢就跑去修密法。然后呢,修密法的老师呢也没按步就班让你一步一步的学进来,才有这个问题。那么,我们佛教在流传的过程里面慢慢地发展有各个不同的部派,这个在历史上是一个事实。然后,发展到今天呢,就有个现象就是小乘不承认大乘。那么,大乘里面一些看法,一些学者,一些看法,不承认密乘。那么,今天就跟大家谈谈,在我开始出家的时候听到一个说法,就是说你在大乘佛教里面出家修行,千万不要一开始就看.阿含经.。.阿含经.呢,就是专门讲小乘佛法的道理。那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呢,一些大德的一些经验说呢,如果你一开始就看.阿含经.,你就很难再接受大乘了。我在刚开始出家的第一年就听到这句话了。为什么会这样子呢?起先,我们要了解这个佛在这世间教导众生的一个过程。其实,佛呢,他刚觉悟的时候,他是不想在人间说法的。这个在大小乘的经典都有记载。但是,大乘经典既然说佛不想在人间说法;不过,却说佛呢,在天上、在其他世界为大菩萨们说法。这个就是小乘经典没有记载的。那么,因为这样的个记载上流传,有种种差别说法,就造成了呢小乘不同意大乘。那么,我们先说小乘和大乘一些见解上的不同。再来看这个密乘。为什么先学了.阿含经.就不能相信大乘了呢?因为,.阿含经.是由「阿罗汉」他们结集出来的经典。佛在人间说法的这个对象是人并不是菩萨或者是一些菩萨摩呵萨,他的整个对象是针对人。那么,在人间说法呢,佛呢,就是以人为本来讲修行。那因为这样,这些人间的这个开始传,弘扬出来的佛法呢,就是属于比丘僧团的这个佛法。这类佛法专门讲如何修行了脱生死,没有讲怎么修菩萨道。

那么,后来佛呢,根据大乘的说法,佛呢不只是在人间讲怎么修行解脱,佛还跟其他的菩萨呢讲怎么修菩萨道。那么,关于讲菩萨道的这些经典呢,很多呢不在人间讲。为什么不在人间讲呢?因为,当时的人呢,还很多不够资格听。啊,佛跟一些菩萨讲。因为这样呢,这一些经典在比丘僧团里面是没有流传的。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按照佛教的历史来看,就是说在人间去找的话。你发现人间僧团里面所流传的佛法就是专门教你怎么解脱生死。那么,站在大乘一些经典的记载,它说释迦牟尼佛在兜率天降生人间,他并不是一个凡夫,他是十地菩萨,就是修菩萨的等位里面如果分十个等级,他在这个兜率天降生到人间之前,他已经是十地菩萨准备成佛了。但是,如果根据小乘的经典记载。佛呢,在兜率天的时候是一个凡夫,连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没有。因为呢,佛呢,在人间啊,他要度化的是人。所以,佛必须以人的身份来应化,在大乘说。这就跟小乘的讲法绝对不同了。什么叫做应化呢?应化的意思就是说根据当时的众生的需要讲当时所应该讲的法。那么,当时的众生是怎样子的,他也以什么身出现来度这些众生,所以叫做应化。那么,在当时印度当时,我们人间认为修行啊,最高级的修行就是苦行。在印度当时。那么,释迦牟尼佛呢,他为了度化我们这些傲慢这些人。他呢,也必须去修苦行。这苦行呢,他必须把你们世间人所有的外道所能做到苦行他都做给你看。让人知道,你们能够做的我也做得到。然后,他告诉你这些都不对。如果你没有去做,没有做给人家看,你说不对,他说你没本事做,你说不对。人是这样子的。因此,释迦牟尼佛只能随着人的因缘,必须是那样。他呢就去修外道的法。你们什么法都修。最高级的法呢,修到非想非非想天,他也做到。然后呢,最难的苦行,他也做到。这些都做完了,让你们人知道,你们所能够做的,我都能够。然后,再告诉你,你们的是错的。啊,佛呢,他在人间是这样的方式来度化。但是,因为这样子,为了度化人,佛呢不能以他原本的那个本来面目,神通广大的那些能力来接引你。为什么呢?因为,当呢,佛呢,以其他的方式,人就会这样想。佛呢,是一个天神,他不是人间的人。那么呢,这

个天神所做的东西我们人是做不到的。这样呢,人只有拼命的敬仰佛,他没办法修啦!啊,佛呢,度化人,他必须在人间以人的身跟你人在一起,你人做什么,他也做什么。那么,这些他都办到了。然后,他告诉你,我有一些修行方法才是对的,你们都是错的。啊,人就会相信了。这件事情呢发生真的发生了,就是佛呢,他在修苦行的时候,他的五个侍者很佩服跟他一起修苦行。后来呢,佛放弃修苦行了。那五个侍者认为佛堕落了,佛修行失败了,就离开他了。你看,就是因为你没去坚持那苦行,人类就认为你不行了。但是呢,佛把你人类所能做苦行,他都做完了,你们都做不到了。现在呢,他就放弃。然后呢,他就在菩提树下去成正觉。那么,在这里头,这是大乘的解释。那小乘不那么说。大乘解释说,佛应化人身,用这种方式来度化。 其实,天人知道,我们的佛啊,他现在跟你讲我就是佛。啊,所以,从这些迹象你看。刚才说,人间所学的佛法,是因为我们是人。佛呢,用那种方式来度化我们。但是,对于天人来说呢,他们看到佛是另外的样子,因为有方式在指导他们。那,人呢,不知道。啊,那么,佛出世那天,人间的人没几个知道。只有一个有神通的人知道。那个有神通的人去看佛,还被阻挡住。然后呢,那个人就入灭了。过后,第二个有能力知道的是谁呢?就是阿私陀仙人。经典记载了噢,你们看过。他说这个小孩子,悉达多太子就是佛来的。噢,他很伤心没有机会跟佛在一起学习。人间有多少人知道?没多少人知道。这就说明了呢,这个世间噢,有很多事情在发生,人天鬼神都知道,我们人类「朦懂懂」,什么都不懂。然后呢,说呢我看到这些佛法,佛讲的就是这些而已。但是,说回佛在人间的这八十年的这一生是那么短暂的。那么,在天人来看是很短暂的。在人呢,佛呢,度化了很多人。那么,在人间佛呢,怎么度化人呢?如果对天人,佛呢怎么度化人呢?那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说不一样呢?佛在人间噢度化人,是怎么度化人的你们知道吗?他不是像我们现在开个演讲会,啊,你们来啊,来啊。不是。佛度化人噢,他是呢,怎么讲啊!啊,你们讲难听是偏心。他专门去选那些能够被度化的人来度化,你们知道吗?

就是说,佛每天噢,都去观察一下有哪一些众生呢,今生应当解脱的,就先去度这些人。为什么他要那样做呢?因为呢,他唯有先度这些人。然后,这些人以后继续把佛法继续传下去,噢,这些人就要有这个能力被度。所以呢,佛呢,专门挑选呢,那些能够证果的人来度化。所以呢,如果呢,佛在世,你也在呢,佛也看不上你。呵。。。这个是个比喻噢,因为呢,你呢当时就是不愿意被度,明白了吗?噢。也就是说,佛度化众生噢,在这个世间他的方式噢,就是说,按照人类的有的方式的能力,应该度怎样的方式,他就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度。然后,就选那些比较有能的人先度。一样的,对于天人里面,佛也一样必然是选那些有能力的人来度,都是那样的。所以,度的这些人呢,得度的这些人呢,在人间只能是什么呢?一般上就只能是「阿罗汉」。最高级,噢。这些呢,菩萨呢,也有。但是呢,这些菩萨呢,被「阿罗汉」看轻。那在大乘经典里面就讲到一个故事。就是佛在是的时候,弥勒菩萨也降世人间。他在人间的时候,他也跟佛陀出家,他的法名叫阿逸多比丘。阿逸多比丘就是未来佛,弥勒佛当比丘的名号。阿逸多比丘,噢。他是下一尊佛啊,也是十地菩萨以上。但是,这下一尊佛在人间啊,被「阿罗汉」看成是凡夫。为什么看到是凡夫呢?因为呢,只要你在生死轮回里面,你会继续回来人间。那继续回来人间的话,你至少不是「阿罗汉」了。以「阿罗汉 」的观点来看,明白吗?啊,所以 呢,以他们观点呢,弥勒菩萨,弥勒佛,噢,还没成佛,现在是阿逸多比丘,我们称他弥勒菩萨,阿逸多比丘在南传的经典里面,他是道道地地的凡夫。但是,在大乘经典里面说不是,他是十地菩萨。这就是大小乘看法不一样。那刚才说,佛来人间是应化。就是说我们人类,人必须这种方式来教导。他就讲这种方式的佛法,就是人间的人所能接受的,就是这个僧团里面所学到的佛法。那,如果是求菩萨道的佛法,就很难了。啊,人间的人当然是很难了。难,难在哪里呢?就是难在那个根性,噢,因缘不具足。为什么这样讲呢?原来,当一个人他修菩萨道,生生世世修菩萨道,修到某个时候,他必然会累积很大的福德因缘。然后,这些菩萨的,因为他的功德福德因缘,他必然得到很好的果报。就相好庄严,财富多多,也很少会再做人,很多会做是天人。那,要回来做人呢,当然也有,不是没有。一回来做人呢,不是做国王呢,就是做那些大长者。因为他的福报造成,明白吗?也就是说呢,佛在这个人间度化众生

的时候,有一些菩萨他也在人间。但是呢,他们都是一些很富贵的人,不是国王呢,就是大长者,王族之类。那,在天上呢,那儿也很多菩萨。那么,佛呢,如果要讲菩萨道的法门啊,就必须对那一类的人讲噢。那,那一类的人,他们要修解脱道吗?不必修解脱道。就是说那类菩萨修到某一些能力了,他都能够到处去度化众生的时候,他不必去学习修解脱道。啊,佛呢,也没有必要去跟他们讲这些东西了。就比如说,如果你们有看到那个.维摩诘经.里面有谈到维摩诘长者。他就是个菩萨,他呢,佛呢,从来没有跟他讲过法。所以,这一类的情况噢,当释迦牟尼佛,他度化要讲这个怎么解脱生死的法在人间讲。那,他讲菩萨道法门的时候,什么时候讲呢?根据大乘经典说,佛刚刚成道的时候,开始七天就讲.华严经.。那,根据南传经典说,佛呢,刚刚成道的时候,开始七天呢,在菩提树下入定。 但是,小乘解释说,佛是道道地地的凡夫,那一世修成佛。这是绝对错误的。啊,那么,这个错误有好几点。第一点,就是大小乘呢,佛教都承认释迦牟尼佛一出世的那一天就走了七步。这走七步呢,佛还说了几句话。根据北传记载,它说佛说什么呢,佛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听过的举手。但是呢,在南传的经典记载呢,佛并不是讲这句话。佛讲的是什么呢,佛讲「这是我最后的一生」。听过的举手。没几个啊!就是说在南传的讲法与北传的讲法有点出入。但是,不要紧。现在,我们来研究南传讲的那句话。既然佛说,一出世的那一天,他就说「这是我最后的一生」。根据小乘佛法说,当一个人告诉你,我今生只剩下这一生没有下一生了。根据小乘说法,这个人是「阿罗汉」。你们知道吗?初果、二果、三果不敢讲这句话,「阿罗汉」才有把握说这句话,「今生是我最后一生」。那佛一出世的一天就讲这句话,就是说呢,我就是「阿罗汉」了。对不对?那么,这句话就是跟你说,我不用修了。「阿罗汉」是不用修的,知道吗?所以,小乘说佛是凡夫是错误的。根本是错误。所以,佛在出世的那一天讲完那句话以后,他再也不说了。这句话是很了不起的一句话知道吗?一个人修行一生都不会讲这句话出来。啊,佛讲完这句话就不说了。那人呢,没有眼光,不知道这句话的意义在哪里。所以,依照小乘的说法,佛既然讲这句话,佛就告诉你,我就是「阿罗汉」。他一出世就是说,就说明了「阿罗汉」来转世。如果以「阿罗汉」来说,对不对?你们明白吗?啊,但是,小乘说「阿罗汉」不能转世。但,大乘说呢,一个人解脱烦恼了,也可以再继续来这世间度化众生。但,小乘说呢,如果你没有烦恼了,你不可能来。啊,这是大乘小乘不同的看法了。啊,我们再谈回。我要讲这些是说要大家弄清楚,我们佛教里面大小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再来,既然释迦牟尼佛他在这个人间,如果他是凡夫,那他这生修行,他到底修什么。根据小乘佛法说,佛呢,跟外道修的那些呢都是不能解脱的嘛!过后呢,佛自己去菩提树下修行。当佛在菩提树下修行到他觉悟的过程,佛并没有跟任何人学,那个时候,他是自己证悟的。那么,佛法说所有的佛都要有一个智慧,就自己证悟自己是佛,没有老师。啊,佛觉悟那一次的智慧,是不需要老师来教的,叫做无师自通。这个大小乘都同意的。那么,佛呢,在他在菩提树下没有老师自己修就证悟了。那你按照小乘的观点来看,一个人没有老师修行会证悟呢,以小乘来说,就是辟支佛或者佛。那么,他有这个能力,难道是今生他去修来的吗?他今生花多少时间去修?实际上,他只是在菩提树下没有多少天。他苦行六年,菩提树下呢不到六年;一年都没有,一个月最多。所有,这说明了呢,佛呢,在菩提树下并不是在修行。这点呢,大乘有了它的看法。再来,释迦牟尼佛在还没有去修,菩提树下还没有修之前,他已经完成了进入非想非非想天。听过吗?非想非非想天是什么?是无色界天。你们可能有些听不懂噢。当一个人有能力进入无色界天,就是说他能够出离这个欲界了。

那么,小乘里面说,佛呢,成道的最后一刻之前要降魔。魔王是在欲界里面,你们知道吗?魔王有贪、有嗔,有嗔心就一定在欲界里面,不可能在色界,无色界。那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去菩提树下坐的时候,他已经超出色界、无色界。他都能够做到了,那欲界算得了什么。那,但是呢,小乘说,释迦牟尼佛要降魔。那都不对。那,我们来看大乘怎么说。大乘佛法说。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下来的时候,兜率天的天人啊,当时还没有下来前都是听他说法的。知道吗?啊,他是那里的天主。他下来的时候呢,那里的天人还来恭送,送他来人间。那么,他来人间最多八十岁嘛!八十岁在兜率天算起来不到一天。知道吗?我们人间八十年的时间在兜率天不到一天。这个大小乘都同意的。所以

呢,你们想想一下。如果你、我们都是兜率天的天人,今天呢,释迦牟尼佛去人间了。我们的今天啊,他去人间了。那么人间八十年一晃一过去了,你们、我们都觉得是一天而已对不对?是吗?啊,所以,在这一天里面释迦牟尼佛做什么我们很清楚。对吗?哪里会不知道呢!对吗?也就是说呢,这些对一些天人来说,很多东西他们都很清楚,佛来人间是怎么一回事。但是,你从人间的人看回上去呢,佛呢,是什么?佛呢,兜率天来人间,变成人,啊,又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但是呢,大乘经典说不是。它说呢,是兜率天人恭送佛来人间。阿,那么,佛在人间入胎,天人清清楚楚。那么,在大乘经典里面来说,佛在他母亲的胎里面继续地跟天人说法。噢,这是大乘的说法了噢。然后呢,佛呢,在出胎的那一天,谁知道啊。只有他母亲身边的人知道,在人间。但是呢,三千大千世界天人都知道。他们立刻来庆祝了。经典有说噢,你们看过吗?就是佛出世的那一天,天人都来庆祝。只有人呢,瞎眼什么也看不到。这说明什么呢?这天人很清楚,他就是原来那个,叫做「普明菩萨」。就是兜率天下来,这个「普明菩萨」来度化人。所以呢,他们都来庆祝。他们来庆祝的时候,当然佛呢,不是什么也不懂的小娃娃。他什么都懂,所以他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说明呢,他不是跟你们人说的。知道吗?天人来庆祝的时候,他讲这句话。

没有弘法。但是,根据大乘经典说呢,佛呢,为菩萨,为这些天人说法。这就是大小乘经典呢,对佛的看法不一样。那么,从这看法的不一样,我们来看讲的法必定也不一样。那么,也因为这样子噢,当佛涅磐后,在结集经典的时候,那些「阿罗汉」结集的经典里面,也就很难看到有菩萨道的经典了。为什么叻,因为人间讲是专门讲人的能力能够做到的。所以,这就是有差别了。那,当佛在人间度化到一个时候,当一些因缘成熟了,佛就继续开始讲一些大乘经典。那么,当佛在讲大乘经典的时候呢,以后你们看经典你们自己要注意,凡是在讲大乘经典的时候,它会有听法众。佛讲法的时候那记载,他在什么地方讲,来听的听众是什么。当佛专门为那些大菩萨讲的经典噢,就没有比丘的。为什么呢?因为不在人间。所以呢,这些经典人间的人听不到。那,人间的人听不到,从哪里传回来呢?大乘经典说,大乘经典是从天上传回人间。龙宫也是属于天神之一,是这类传回人间。那,因为这样子呢,所以呢,那些研究佛学研究历史的呢,就不同意咯。他说呢,不是人间的我不接受,是你们编出来的。那么,当是讲到这一点噢。那么,再来看密宗,密乘。密宗呢,是什么时候传出来?刚才说这个大乘经典开始是在人间没有流传开来的噢,并不是没有噢,啊,是人间呢很少。那,这个密宗呢,更糟糕咯。密宗它一开始就更你讲我就是秘密的咯。秘密就更难传开来了,知道吗?那么,据说呢,密宗在是佛在世的时候传给一个国王,在家的国王,没有出家的。那么,是佛在世的时候传给一个国王。然后呢,由那边慢慢一直再传下去,是这样传来的。那,这样传来呢,更是没有源头,历史上没有源头可以证实了。这些是从历史上来看噢。然后,我们再来看回在佛法上的见解。在小乘佛法里面,主要在讲什么呢?讲「苦、空、无常、无我」,它告诉你这个世间是苦的噢。为什么「苦」呢?因为「无常」变化,所以不自在,不自在所以「苦」。因为「苦」、不自在,所以没有「我」。啊,没有「我」,没有自性,就是「空」的。它是这样形容噢。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佛这样说呢?因为人间的人啊,执著他们眼前所看的一切是实在的是真实的,执著呢我在生死轮回噢。所以,佛呢跟你讲呢这个世间是无常不自在的,是苦的,要你出离。所以呢,整个人间的佛法是教人快点出离这个人身,快点解脱这个人身。如果是以这个世间法来说呢,佛就教你怎么去保住人身,不要去堕落。就教你持好五戒十善。那,你要解脱呢,他讲你要设法赶快摆脱这个人身。所以,在整个小乘佛法里面,你能够听到的就是一种出离,出离这个世间。然后呢,做了你能够修行证悟涅磐。但是,如果是在大乘经典里面呢,就不是噢。大乘经典里面说呢,你不但要出离,你还要回来。还说,你要发什么心呢?叫做发菩提心。这个发菩提心前面呢它说呢你要发这个大悲心。这个呢看众生在迷惑,在苦,那你要生起悲心。但是,在小乘里面呢,它纯粹针对自己所处在的环境里面,这个身心。是什么环境呢?就是六根的环境。换句话说呢,小乘佛法是针对人类迷惑在六根的环境里面而开示的佛法。

那么,到了那些有道行有修行的菩萨们呢,他不像我们凡夫,人间的人迷惑在六根的环

境。为什么?因为他们能够神通变化了。那些菩萨,他有能力知道超过你人类六根所知的境界。他不会执著。你看到一块金高兴的不得了,金在他看算不了什么,我一变金变成粪便都可以,对不对?这在他的境界里面是那样的,所以你们人所贪所喜欢的东西,他不会有的。也就是说呢,对那个菩萨来说呢,不会跟你讲「哎呀,这快金呢,你不要执著它啊,不要贪啊!」,没有那会事,明白吗?为什么呢?因为他有神通变化,变他可以变的东西啊。他哪里要你这些东西?所以,对菩萨来讲呢,佛没有教你出离这个六根迷惑的境界。噢,不是这样子。而,相反跟你讲要怎么去变化应用这个六根。然后呢,怎么去入这个世间来,度化这些众生。这是截然不同的模范。所以,我们不要听一面之词,就是说专门去听那些只学小乘佛法的法师说,啊怎样怎样怎样。他们讲的,根据大乘来说就是佛法的某一部份。有偏,偏就叫小了。当然,对于学习小乘经典呢他们很多都不能同意。而事实上呢,我们不用讲得太远噢。我们就以这个人间的这个五欲之乐,对于佛法里面说有一些外道,他们学修行五通仙的,有些有神通,能入很深的定。就单单这类的外道啊,我们人间的黄金什么啊,国王、王位,他都不看在眼里。你们同意吗?是不是?很多外道他们有这种能力修行神通。他有神通,他看你这些算什么。所以,对这一类有神通的这一类的众生啊,你很多人间所贪求的东西,他是另外一种看法啊。那,神通境界有不同,高低不同噢。比较低级的呢,看比较差一点。越高级有神通的众生呢,看人间很多东西,根本算不了什么,人间。单单我们说兜率天就好了,佛在经典里面有这样形容,天上的天人看你人间的美女啊,有一部经这样形容,佛的一个堂弟叫难陀啊,难陀呢的妻子很漂亮啊,叫做孙陀罗,她叫做孙陀罗。我名字不大记得,好像是孙陀罗。孙陀罗很漂亮啊,那么,佛要度化难陀啊叫难陀出家,难陀就是不愿意出家。因为他的老婆太漂亮了。那么,怎么办叻?佛呢,有一天就有一个机会,就用神通让他去看。 那么,让他上天上去看。看到天上天人的天女很漂亮的时候,佛就问他,哎,那天女跟你老婆比下怎样?他说,我老婆好像猴子。呵。。。你看,既然如此,你看在忉利天的天人看我们人间的美女好像猴子。他哪里会稀求你人间的美女呢?对不对?那更高层的天更是那样。所以呢,我们很多在人间所执著的事情噢,会有一类某一类众生他们看不上眼。他们不用去修那些东西了。也就是说,佛在人间所讲的那些佛法是我们人类所执著所迷惑的事。那佛教你怎么从,怎么以人类的迷惑摆脱出来。这是最低级的解脱法。再低下去没有办法解脱,所以说人间是最低级的解脱法。明白吗?如果你以「阿罗汉」再上去,初地、二地、十地菩萨那样比下来呢,解脱的法里面最低低,只能低到人间。明白吗?也就是说呢,人间的佛法是很微小的。但是,在大乘里面就形容呢它们的小不够广大。这在大乘经里面,每次形容它的经是很广大噢,境界很广大。那些是菩萨的境界啦!所以,我们在看这些经典的时候注意佛呢讲法的对象噢。当他是对人间的人讲的时候呢,多数教你怎么摆脱人的迷惑。而这类的佛法都掌握在僧团、「阿罗汉」的手中,由他们流传出来。那如果是讲那些境界很广大的菩萨的佛法呢,人间的僧团里面也听不到了。因此,就造成了呢,这些呢佛法呢被认为不是佛说的。那么,再来看这个密宗。很多人学了密宗也说密宗不是佛说的。那学了小经典的人呢,说大乘经典不是佛说的。

那往往呢,他一开始就学小乘以后,他凿定不是佛说,他就不想看了,他就根本没办法知道。那一样的,那些呢如果学了一些大乘佛法的,如果没有接触密宗,他也会说密宗不是佛说的。为什么会那样呢?因为呢,密宗的里面很多的修法噢,根据密宗的道理,它们的佛法道理,我们这世间的一切噢,不管你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人类怎么认为多好,它说呢我们密宗多有办法拿这些东西来用来修。它的教法是这样子的。它没有所谓的这边是绝对好的,那边是绝对不好的。你认为什么不好的他都可以拿来修。贪嗔痴啊,肮脏的东西啊,骨头啊,血啊,什么都拿来用。就是密宗的出发点、观点来看,来修行的。那么因为这样子噢,在密宗里面的佛法呢,在一些善恶分别很清楚的人呢,他看到很多不好的法,恶的法,他说我不要。他说我不相信这是佛法。那么,佛在教导,刚才我说过了,因为我们人间的人执著六根的境界,我们人类所看到的东西,迷惑在里面。佛就告诉你这些不好,那个怎么好,教你不要在这里面,着迷在里面。其实,并不是那个东西好,那个东西不好。是因为我们在里面执著着迷。那么,在这个密宗里面

呢,它更进一步跟你说呢,这所谓的好、不好噢,它说统统都是好的。它说你要把这一切看作统统都是好的,没有不好的,这样来去修。这是什么境界呢?这其实就是菩萨的境界。在菩萨的境界中呢,没有所谓的坏人好人,好坏东西,统统没有。他就一心呢,利益这个众生,利益这个世间。什么事情他都可以设法拿来用,拿来利益众生,才是最自在最高明的菩萨。啊,那么呢,这密宗呢就是以这出发点,这种道理来修行。所以,在密宗里面的那些佛菩萨的画像,什么很难堪,很难看的都有,很凶恶的啦,淫欲的什么都来。身上挂满什么金银珠宝的也有,挂满骨头,挂满死尸也有,什么都来。它们什么都拿来用噢,这是菩萨的境界。但是,我们再倒回来看看自己,现在呢,我不知道你们学的是小乘,还是大乘,还是密宗?当你去接触到这一类佛法的时候呢,你应该呢,要自己做一个判断。就是说呢,我呢,现在呢,我是修什么?那么,我的目的是修什么?就我现在修的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符合我的目的呢?假设呢,你呢,是一个菩萨根性的人,你会听到大乘经典,根据大乘佛法说,那些大乘根性的人听到大乘经典他会流眼泪,身上毛孔都会站起来。你们知道吗?啊,这些人呢就是更这个经典很有缘。他就有这种反应出来。如果你呢,是大乘根性的人,你去学了小乘佛法你会很不满意。我呢,以前呢,也会这样子。我看到某些经典,哎呀,这个都不是我要学的,没兴趣。到后来呢,为了做法事,讲法什么都要学,没办法咯。呵。。。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东西我觉得我没有必要那样。这就是你的智慧,你的愿力,你的这个信心到哪里。那么呢,你就可以从那里出发去修了。那么,现在说我不知道你们是修到如何,你们根性哪里,你们的目的在哪里?那么,不要因为呢,

去某个地方学那个地方的佛法道理,那就认为这样是对的,别人是不对的。不一定噢,现在我说的是大乘小乘密乘之间噢,在说对方不对。那怎么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那你就要看噢。我现在我今生我的目的要做什么。你说,哎呀,我这个人呢,好像地球上一个小红点,呵。。。噢,没什么了不起的小冬瓜,也没那种心。哎呀,我就是做好一个人就好啦!那如果你是这种心态噢,你只觉得我今生好好做好一个人就够了。我劝你不要去学密宗,千万不要。为什么呢?因为密宗里面噢,它是一个菩萨,很高级菩萨的修行法来的。不是一般的,它什么都可以拿来用的,你看。噢,是很高级的。那如果呢你说我只要做好普普通通一个人,啊,不要堕落就好了。你进入密宗了,你糟糕了。为什么呢?很多东西规定你要做要完成的,你做不到。所以,如果你只是要那样的话,佛法上就是说你这个人呢只求人天善法。也不是小乘,也不是大乘,也不是密乘,是第四个乘--人天乘。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要修行,要修行最基本呢就是 要求智慧,求解脱。那么,要求智慧,求解脱就看你的心噢,你是为了自己呢,还是为了大家噢,还是怎么样。那如果你觉得呢,哎呀,我这种人没有能力的啦,我没有办法度人啊,我自己度自己就好啦!那样呢,我告诉你,你只要学小乘佛法就够了,不要去学太多。为什么呢?你浪费生命浪费时间。那么呢你学你足够的好好去修就够你修了。啊,那如果呢,你说我发心要行菩萨道啊,啊,那么呢,你就可以开始接触有些大乘佛法。但是,行菩萨道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啊!不要讲你去行啊,讲你开始学的时候,你就会反反复复了。怎么讲反反复复呢?一下子他说要,一下子说不要,很多人都这样子的。然后呢,后面要有人推一把。这个懒惰的菩萨啊!什么叫菩萨呢?在大乘佛法里面说,你要做一个菩萨,第一个条件你呢要觉得世间苦,要知道是要出离这个世间。这第一个先决条件。然后呢,第二个条件呢你愿意呢跟受苦众生在一起,明明你要出离的,你又愿意跟受苦众生在一起,就发愿呢要来度众生。那有了这个愿呢,你的结果,你一定要发愿要去成佛。完成先佛的能力,有那些能力我才可以度化众生。也就是说呢,要发起出离心、大悲心跟菩提心,就觉悟的心。那如果呢,你没有这三样心,你就不要去修大乘了。为什么呢?因为大乘走很长远的路啊,很辛苦的。你一点点就受不了的话呢,那还是不要好了。那你为什么会一点点就不要呢?就是我们的烦恼习气嘛,我们很多贪嗔痴烦恼整天跟你作怪嘛。坐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包括我也是一样噢。这些烦恼整天叫你这样叫你那样。然后,你随着烦恼去反应,完成你这一生。每个人都是如此,没有一个不是。当你学会佛法以后呢,你就是要跟自己作对,跟自己的烦恼作对。烦恼说要这样,你说不要我要那样。啊,就跟它作对了。

那跟它作对的话,如果呢你没有一个很坚固的一个心,经常警惕自己。你没两下子就接受烦恼的话,你就会放弃了。这什么心呢?我用一个很简单的一个例子, SARS case 的时候,很多人丢了果子狸出来。有没有?他养的时候是很高 兴,啊,养养养,啊哟听说会传染病,啊丢掉不要了。但是呢,SARS case 的时候,那些父母亲啊,或者是儿女呢,在那医院里面中SARS,SARS传染病之后,家人呢都要设法去照顾他,去希望他恢复回来。这就是要有那种心。那,修菩萨道呢,就是要有这种心。心中时常想呢我怎样,我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众生,我要去争取些什么东西给众生。天下做父母的就是这种心。他天天脑子里面所想的,不会忘记的。你们说是不是?父母不会忘记这件事情,每天他都绝对忘不了。就是要怎样照顾我的儿女啊,要怎样赚多一点钱给他们啊,要怎么给他快乐啊。那么呢,如果呢,你说我要修大乘要行菩萨道,你要去认识你的心是不是这样子。不要说噢今天我发菩提心啊,我要出离啊,我怎样怎样,那过后明天它不是这样子的。就是他的心中不是每天有的,知道吗?你明白我说什么吗?但是,一个父母亲噢,他照顾儿女的那种心噢,他是每天有的,他不必看到任何东西,他的心都是在那边的。他有那种心在那边。那么呢,如果你说发心要行菩萨道,要修大乘,你要先坚定,我先建立起这个心。这是非常重要。不然呢,你修菩萨道很苦很苦啊!你自己苦,别人也苦啊。就是说,这个大悲心啊,出离心噢,要建立起来,而这个建立起来它的现象呢,就是你心中天天想的东西呢,都是要怎么给众生利益。这样子呢,你有资格说我要行菩萨道,修大乘。你有这样的心呢,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你最终你会去做。啊,也就是说呢,如果你们发修大乘的心,你一定要这个样子。那现在你们这边很多人呢修了密宗,学了密宗。他说我修密法,密法是大乘里面更大的乘噢。那如果是这样呢,你就更应该要有那种心。这就是说一个是法门本身有教法上有大小乘,那学的人发的心量也有大小不一样。那再下来呢,你要修密法,刚才讲发大乘就要有那种心噢,就是慈悲的心噢。但是,如果你要修密法,你更要一种心,这种心呢就更不容易。什么心呢?就是世间一切啊你要很清楚都是很神圣的,在密法里面是如此的。就是说,我们一般人认为呢,娑婆世间不好啊,我要修成就更好的什么什么东西啊?

.乙.?nbsp;极乐世界啊,我要什么庄严 的世界啊。在修密法里面呢,你就必须看呢,不管什么世界都好,这一切都是很漂亮很美好的。知道吗?这是密法殊胜的地方。因为他看到有些都漂亮都美好,他都可以拿来用,可以拿来利用、使用,没有所谓的过失在里面。啊,这一种心更不容易了。所以,密法呢比一般大乘佛法更殊胜。那么,是那样的话呢,他修密法呢,他没有必要说我要出家怎么样,在家出家他都可以修。但是呢,很少人能够做到了。噢,那是更少人能够做到。 我们继续噢,刚才讲到这个发心的问题噢。接下来呢,就要跟大家谈谈见解上的问题。就是说,因为呢,我们在学习佛法过程里面除非你有宿世善根,不然的话呢,我们都是从不懂慢慢学会。其实,宿世善根呢,你自己会噢,自己会他自己会做。那既然我们去学的话,我们就要弄清楚我们所学到的佛法道理。以大小乘密乘佛法道理上的有些差别呢,刚才说小乘的佛法噢,是建立在人间,为人说的。那人呢,迷惑这世间,用什么来迷惑?用这个六根来迷惑。所以,小乘的佛法呢,就环绕在六根的境界里面讲法。那在六根境界里面告诉你的佛法只能说什么呢?只能告诉你这个世间苦、空、无常、无我。那,如果是讲这个大乘菩萨道的佛法呢?它告诉你呢,除了你所认识的这个世间以外,还有各种菩萨的世间你要去认识。在小乘的佛法里面,绝对不谈这件事,纯粹是谈人大六根所见的事来修。但是,在大乘里面你要认识有不同的菩萨,不同的境界。那么,有不同的佛法在讲。比方说,假设你就是其中一位四大天王。四大天王你们听过嘛,噢。他的境界里面呢,他统领了天龙八部鬼神。那么,他们都有神通,大家都有神通。只是神通高低不一样。很多东西他们也能变化。那么,站在大乘佛法的立场,四大天王是一位菩萨。站在小乘的立场,四大天王是个凡夫。当佛出世的那一天,四大天王就来庆祝了。那么,他们在他们来看,啊,因为刚才说他们是菩萨。他之所以有这些福德因缘统领这些天龙八部鬼神,他是不得了的一个菩萨,不得了的福报。所以,在他的心中呢,他是怎么都是菩萨的心嘛,噢,一定是想利益众生的。这一类所谓人间的苦、空、无常、无我呢,在他来看,广东话说「sua sua xui」啊,算不了什么,知道吗?因

为 他 有另外的境界,看到另外的事情。那如果更高级的天人呢,更高级的菩萨呢 ,能够看到其他的世界。他就知道呢,人间的东西呢,好像我们人看什么呢?人看粪堆里的虫一样,看都不想去看,对不对?有谁有兴趣去研究粪堆里面的虫,没意思。所以呢,对这些菩萨,境界比人们更高的菩萨呢,你人间的佛法算不了什么。他们谈的佛法是什么呢?是怎么样应化,怎么样变化去度化众生。那这应化、变化、度化众生也会无常吗?也是在变化嘛,对不对?那么呢,我们也是在无常里面变化。那么呢,他们就是在争取那些能力。那么,这个在佛法上呢,这些能力我们人类没有噢。为什么没有呢?就是被我们所迷惑的境界障碍了。那么,这个障碍呢,佛法说,当你人死到时候噢,当我们人死的时候,脱离这个身心的时候,他会变出一个中阴身,叫做中有。这个中阴身就自动有神通了。为什么他会自动有神通呢?在佛法里面都说,中阴身不用修都自动有神通的。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在他还没有变作中阴身之前,他还执著这个身体在使用。明白我说什么吗?因为呢,你一直执著这个身心,这个眼睛,这个耳朵,整天认为这样的,你什么东西都耍不出了。那当呢,你认为这个身体,我不要,放弃了。脱离出来了,变个中阴身出来,那时候不受身体束缚了,他自然就有神通出来了。所以,一个小小的,什么也没有修,一个普通的人,他死后变成中阴身,他也自然有神通了。这有如,你在梦中一样,你发梦,梦见我飞啊,我怎样。有没有梦过飞的举手。呵。。。没有吗?一定有的。这是你在梦中啊,你不受你的身体约束啊。噢,用这个比喻啊。那么呢,他中阴身也不受约束,他就比我们人的这个自己还自由点。但是,往往呢,凡夫他在中阴身状态,他执著。他执著他过去的一切,他一直想要去争取回来,就是他要继续活会去。他又去投胎了。那么,对于这些菩萨,有神通的菩萨呢,他都能够看到你们人类怎么来怎么去投胎,他都能够看。他不会再像你那样去迷去执著。对不对?所以呢,在他来讲呢,我要怎么变化,怎样度众生,更自在的度众生。他们修的这些法。在佛法上就他要解除什么呢?是解除我们一般人的烦恼。所以,佛法说呢,那些「阿罗汉」呢,他修行,只是要解脱自己烦恼,执著的障碍。但,对菩萨呢,他不是。菩萨要解决的叫什么?他所知的境界的障碍。叫做「所知障」。他被种种境界障碍住。他不能超越更高的境界,他要去破除这些境界。他并不是说我要去「苦」啊,「无常」啊,我要离开,不是。为什么不是呢?因为他一开始的发心就不是。就如刚才说了, SARS case 的病发生 了,那亲人很是要去医院探望他的亲人,对吗?他不是要离开。那么,菩萨一开始发心就不是要离开这个世间去逃跑。他知道世间苦,他还是要怎么去帮忙众生。那因为这样的心呢,他没有所谓的呢,哎呀无常,我离开,我不要了。不是这样子噢。那么,当我们生起这个心,这个世间苦的,无常的,我不要。是对的吗?是正确的吗?在你迷惑当时是正确的。当你没在迷惑时,这些都是不正确的。为什么呢?刚才说了,人间的佛法是迷惑六根而讲的佛法。听懂吗?啊你迷惑这些真实的,佛更讲这些苦、空、无常、无我,叫你出来。当你不再迷惑他是真实的时候,哪里有什么东西好出来呢?所以呢,那些菩萨都是这样子。他不迷惑是真实了,他看到是我要怎么去变化它,怎样去应用它。所以呢,对这些菩萨呢,他们就怎么去修这个心,怎么去应用变化来度化众生。就怎么样开阔他的心量境界,这是菩萨所要修的法。但是,你要修这个法,要有人教啊,要有的学啊!那么呢,你呢,如果说我发心呢,要行菩萨道,要救度众生。你就要去学咯,去知道,去求这些法咯。你不要说,我光在家里啊,每天我发心啊,我要度众生呵。。。噢,然后呢,问你,对不起这个我做不到,对不起那个我做不到。我经常也是这样说啊!呵。。。那些人来求我说哎呀 sorry 噢,我没办法。真的没办法,对不对?但是,没办法呢,如果你是真的发 心要行菩萨道的。没办法,你要去想办法。就要去修,去学。现在做不到,将来我要做到。啊,要有这样的心去做。这样呢,如果你有这样的发心呢,你修菩萨道才是真正的精进。不然呢,我说是懒惰菩萨。一个礼拜七天呢,做工做六天,他一个礼拜做一天的菩萨而已。呵。。。刚才讲这个见解噢,就是说呢,一个人如果他真正发心行菩萨道,他的见解并不是啊。。。在怎么克服烦恼。而,在怎么样使用他的心。是从这边来去修。但是,如果站在密宗的看法呢,密宗是更高级的菩萨,刚才我说过了,更高级的见解。他说什么,他说你这贪嗔痴、好坏,都可以用,都可以度化众生。看你怎么去应用而已。不像呢,我们在学佛法的时候,这些贪嗔痴是不好的,我不要了。他没有这种心。所以,如果呢,你要从那点出发,你要怎么去看这世间呢?刚才说,你修菩萨道呢,不是修「怎么出离

烦恼」,而是修「怎么去使用你的心」。那么,怎样使用心?就有不同的看法。在密宗的看法里面呢,他要你建立起一种见解,他说呢,如果你行菩萨道啊,有两种作法,他说,一种呢,是你从呢凡夫的角度来看行菩萨道,噢来去学。一种是从成佛的角度来看,来行菩萨道。这是密宗的见解了。他最大差别在这里,同样是行菩萨道。但是,密宗跟你说,你不要再用回你以前那种凡夫的见解来看了,你应该去用佛的看法来看这世间。那,佛的看法是什么呢?你们知道吗?佛的看法就是我就是佛。所以,密宗说,你要修我就是佛。听懂比喻吗?在密宗形容这个叫做什么?叫做「佛慢」。他这个不叫高傲,你知道吗?他说,连续修我就是佛,我现在要做佛的事情,我看这世间是佛所显现的世间。我在佛的世间在很完满的事情,这一切都是美满的,我就尽量去在佛的事业。这是另外一种角度了。就是说,密宗里面,他说他的菩萨道是从「果位」那边来看起来修。那么大乘里面,是从「因位」的角度来看菩萨道。同样的是在怎样做利益众生的事情。一个是认为我不行,然后我来去做。一个是我行,我来做。是完全不一样。所以,如果一个人呢,他真正掌握这个密宗的道理呢,密宗是非常殊胜的修法。就是说呢,如果你修的很好的人,你看到观音菩萨,看到地藏菩萨,你就是想,我要就是他那样。然后呢,我看到你们呢,我就当成我就是观音菩萨看你们那样看。明白吗?啊,那样去做事情。而,不是说,哎呀,我求观音菩萨来帮你啦!Sorry,呵。。。他不是那样,知道吗?要不同的观点来去行这个菩萨道。那么,今天大约就到这里。


{返回 广超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普贤行愿品讲记 前言 目录 解经题 解品题
下一篇:四圣谛讲记 感谢与回向
 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10、普皆回向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第八章 辩音菩萨
 佛学基础知识 六波罗蜜
 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4、忏悔业障
 四圣谛讲记 第十卷 方便多门
 普贤行愿品讲记 三、偈颂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总结
 四圣谛讲记 第九卷 唯一道路
 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9、恒顺众生
 定慧之路 第六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陀的心愿[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漫说《长阿含》(卷十四)~D 六十二种颠倒见[栏目:界定法师]
 如何忏悔业障? 六 忏悔的方法[栏目:明一法师]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四编《论佛学书》答熊子真书[栏目:欧阳竟无居士]
 净虑澄心证真如[栏目:首愚法师]
 一失人身 万劫不复[栏目:慧净法师]
 觉悟的心&出世间的心[栏目:清净的法流]
 静夜思语(无华)[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定的三层次[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8集[栏目: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