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浅谈如家孝道和佛门孝道及其思考(道岸)
 
{返回 佛教与孝道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43

  浅谈如家孝道和佛门孝道及其思考

  道岸

  深受儒家文化教化了两千多年的中华民族素以孝道为其优良传统的核心内容,虽然近些年来我们提起这项优良的传统感觉卜已成为远古的辉煌,但圣人的言教没有因为历史的久远而褪变,是我们自己疏远了它。

  儒家旨在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而孝道就是“仁”之本,德之源,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章第一》)《刑呙·孝经正义》诠释为:“先王有至德要道,至道要道元出于孝,孝为之本也。”《后汉书·江革传》云:“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教之所由生也”从礼记祭义篇“众之本教日孝。”又日:“立受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大戴礼·曾子大孝篇》:“民之本教日孝,其行之日养”全句意思是所有教化都是从孝道产生出来的。

  佛家也常教化人“众善孝为先”,佛之《戒经》也有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也。”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教化学人行孝之文连篇累牍,其所著《佛教以孝为本论》有云:“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

  《论语》中有多篇孔子回答弟子以及一些政客在内关于孝道和行孝的内容。《孝经》更是全面概述了孝的内涵是始于事亲中于事君中终于立身。

  佛门也有号称佛门孝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佛说孟兰盆经》行化世间,我们今天就各拈出几例学习一下,以增进我们对孝道的认知和行持,同时也对儒佛两家孝道作一下对比较研究,增进互补。

  子游问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篇》

  这段对话的意思是,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的谓之孝,只是说能够使父母衣食无忧就是孝了。但即便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饱食之养,如果不敬顺父母,那么赡养父母和饲养犬马又能有什么区别呢?”

  孔老夫子这句回答可谓掷地有声,丝毫没有迂回,婉转,似乎就像禅宗当头棒喝一般。不能不让人为之警惕所省。老夫子这个比喻震人心扉,让人顿时稽首,不敢心存邪思。孔老夫子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智慧隽言直到今天不但未曾落伍,反尔日益显其契合时代之机,众生之病。两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物质匮乏能奉养父母已经很不容易,孔老夫子也看到一些只养而不周到敬奉的现象。时至今日更是如是,当今生活富足物质奉养已不足为虑。但是能精神、物质两方面都文明奉养尚难以周全,甚至在一些地方也时有听说有些老人连物质奉养都没有的现象,原因不是老人没有儿女,而是儿女好几个,互相排诿,以至造成人多站,龙多旱的局面。笔者有一至亲长辈年已逾九十高龄,她有五个儿子,十几个孙子,百口之家,五世同堂。老人原来自己独立生活,但近几年年势太高,且又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于是五个儿子开会决定每家吃一天饭,五家轮流,轮到谁家,谁负责接送,从此老人无论炎夏或是隆冬,她都会坐着儿媳妇骑的i轮车去“应供”,车上老人或许会想今天是大儿家,明天是二儿子家,后天是……至于晚上老人回到她孤独的小屋里,不知谁照顾其起居,我也不得而知。如此高龄的老人为吃几顿饭,每天都要按时出门,今天东家明天西家而实在不易。不知敬顺她还追求否?

  另外时下社会传统教育荒废,道德滑坡,家庭矛盾突出,特别是婆媳不和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婆媳关系不睦的这些老人根本无敬顺可谈,她们能被养恐怕也是万幸了!

  婆媳关系不和主要是众生太自私,太执著自我,我的妈妈,我的爸爸,她根本作不到也把自己丈夫的妈妈当妈妈,丈夫的爸爸当爸爸。这样的人心胸太狭隘,她心中只能装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连她的另一半的父母都容不下,她不知道会把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什么样子,她完全失去了中国传统社会妇女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的天职。难怪二十四孝有“乳姑不怠,子孙昌达”之篇,古人也有慧眼高见啊,知今世此弊病普遍啊!

  子夏问孝,子日:“色难,有事,弟子有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夫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比较难。不要以为有了事情,儿女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这样就算是孝顺父母了?”

  是的,老莱子彩衣娱双亲,为的是父母老有所乐,欢度晚年,物质生活是基础,精神生活才是主宰。年老的人平常空闲时间较多,如果不帮他们排解好,容易造成他们的生活空虚和引发多种的心理疾病的产生。如当今盛行的老年痴呆症,老年抑郁症等等。老年人著重亲情生活,特别是当今的老年人.但是他们最欠缺的是亲情生活。

  当今社会都崇尚自由,儿女大了都一个个飞同去,有的还飞到很远的异国他乡,想见一面都很难。社会竞争激烈,平常儿女都为生活而奔波,不是逢年过节的话连照一面都难,更何谈和颜悦色承欢膝下=老人们最受不了的是想念孙儿们。无奈只能对着孙儿们的相片发呆,现在孝顺儿女的标准也许就是为父母装一部电话或买一部手机,偶尔问侯一声,让孙子冲着话筒娇声娇气地唱几声:爷爷,奶奶,那就是老年人的奢侈享受了。

  另外“色难”还有一种原因,耐心,当然耐心需从孝心中来,现在人生活、工作繁忙,有时间还想自己休闲一下,很难有耐心承顺老人,老人已老,说话,做事有时让他们不耐烦,起烦恼,下面是一段我读多遍的短文,大家读一下就明白我说的意思了!

  老人赡养院墙上发现的一篇文章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那些问题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请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孟武伯问孝。子日:“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篇》这句意思是孟武伯问孔子什么是孝,对待父母,要特别为其病担忧。

  世间人常讲人食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确实我等业障之身,四大假合,多少有不调和的时候,特别是人到老年,或多或少有一些老毛病缠身。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有病的人最痛苦,莫说是老人,就是我们年轻人常居千里之外,一有病时便会想起家,想起父母,因为人有病的时侯最脆弱,只有父母对自己照顾得最好。父母哺育我们成长,含辛茹苦,任劳任怨。他们没有向我们索求什么,就像那首歌里唱的:“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就图个平平安安。”

  中国人常讲“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就是一个孝心问题。孝顺必须从内心深处生起对父母的感恩、报恩之心,外在的表现和顾及亲友的指责是坚持不长久的。我们要念及母亲十月怀胎,哺肓我们成长之苦,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今之父母已老,我们怎么可以忍心不顾。乌鸟反哺,羔羊跪足,动物尚且如此,何况堂堂丈夫乎?汉文帝贵为万民之尊,侍母薄太后之病,三年衣不解带,凡汤药非亲口尝者而弗进,仁孝闻于天下,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也决非偶然。

  孟懿子问孝。子日:“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日:“孟子问孝于我,我对日无违。”樊迟日:何谓也?子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认语·为政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樊迟给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孟子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制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制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孔子所说“无违”二字,看似简单,做之甚难。侍之以礼,如何对双亲侍之以礼,就是以上几条的综合。一是能养,要从物质上供给父母所需。二敬顺,对父母更从内心去恭敬,不可只养不敬。了不能“色难”,不仅要给予父母供奉,还要对父母和颜悦色,使父母生活无忧安乐,丰富父母的精神生活,如果在父母面前也敬顺,但是终日耽于事务无暇顾及父母的心情好坏。也难全孝道。

  今时之人物质供养多皆不在话下,敬顺也或可为之,但常日和颜使父母精神娱悦,甚难,这也是人生一些错误价值观的迫使。

  死,葬之以礼呢,中国人素重厚葬,丧事风光大办之俗,无论穷富皆是如此,这也许是对“慎终追远,民德厚矣”的变相继承吧!

  由于风俗的原因笔者从小就看过很多次的丧礼。每逢谁家老人(淮扬地区指老人去世的讳称)的时候,必是大声鼎沸,鼓乐喧天地热闹几天,送葬的时候,更是鼓乐开道,围观的人群接踵摩肩。很多人家老人在世的时候,他们不闻,不问,但去世后,也必定借此大闹一番,筵席大开,礼金往来。哭天嚎地自然也真假相伴。就连平常关系不咋地的儿媳妇此时也要嚎几声,博个孝顺之名。灵前守孝的古礼倒也保存下来了。只是近几年在原笙箫唢呐等传统音乐手法上又兴起的电子琴和一些不知几流的男女歌手狂吼一些变了调的“哥哥,妹妹”的。也确有耳闻,并已成定例,而且至亲亲属还要出钱现场点歌,这些都有违于儒家“慎终追远,祭之以礼”的原则。“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食于丧者之侧,尚且哀戚如此,而况自身亲老别世乎?

  清朝玉琳围师之母大慈老人谢世,困师墓前守坐七日,粒米不进,报恩寺大众封厨闭灶以涑围师,师才勉强啜饮米稀,犹忆慈恩念念。

  宣化卜人于母殁时,结庐守孝三年,每日禅修,不辍以资慈亲往生佛闰。东北苦寒之地,风雪没门,不改其志。

  当然儒家为世法,其葬亲祭礼之法为表哀思,可以谅解,但其实并无实益。六道轮回,生死随业,慈亲殒殁当按出世之法,筵僧超荐,仗三宝之力助其早生福地,勿堕苦道,俾使其永脱轮回,求生佛围,方为大孝。临终泣泪不舍,顿足拍胸,六眷相恋,只可牵其轮回于六道。亲人殁后焚金化铂也只是望其黄泉之下鬼道享用,实为不明佛理,罔送慈亲。观今世人不吝千金聘乐请舞,何如布施贫穷或供三宝以消其宿业。助其往生福地之合理,众生愚昧,又屠鸡宰猪,广筵亲朋,更增其罪业,何得超生,伏祈世间人子广开慧眼,求证大孝I叶I世之法以慰慈亲生养哺育之恩。

  以上我们略举几例,讨论了一下儒家之孝,儒家之孝尚属世间之孝,小则奉养父母,中则事君为围,大则市身行道,光耀门楣而已。世人多有不明因果通三世,六道可轮回,人有善恶业,果报当随形。世人常讲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两,我们究竟圆满孝道必须要让父母深信因果,永脱轮回苦海方为根本大孝,真孝子也!双亲若在,当劝其念佛求生净土。宋长芦宗赜禅师,襄阳人,少孤,母陈氏鞠养于舅家,及长,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出家,深明宗要,后住长芦寺,迎母于方丈东室,劝令念佛求生净土,历七年,其母念佛而逝。清玉琳同师出家后其母也悟明大意,决意出家修行,国师奉师磬山天隐和尚之命为母剃度,另结茅庵以奉养之。后老人念佛参究均有昕证.不累围师出世梵行,也全围师人子之孝

  双亲若殁,当以自己所读诵修持功德,常时至诚为亲回向,俾令其永出此五浊恶世,六道苦海,径登极乐莲邦,位至不退.常闻阿弥陀佛亲口宣法,与诸上善人把手同进,早圆佛道,如是不与世俗相共之大孥何其圆满,总比得过身后几滴勉强之洞.寒节几缕纸钱翩飞。目犍连救母的故事在中国司广泛地流传,地藏菩萨的前身光目女婆罗门女为救母亲脱离恶道散尽家财广修供养虔诚念佛,最终感佛指引并蒙加持超荐其母水离恶道。

  外道痴人尚渭沙门释子舍家断后是为不孝.敦不知此佛门至孝之道岂是凡俗可比拟的。且不知无后是逆是小家执自我之所谓孝,认为有形延续自我血脉、家业、姓氏等即为孝。佛门释子传佛陀出世之妙意.延亘古除暗之智焰,灯灯相传裨益无边众生,是以殊胜法义相承,无相之延续,承继三世诸佛之幢相,同视法界一切众生是其父母而孝顺拔济不舍,决定超越凡夫小我家族之孝。

  如《梵网经》有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我们每日将所修功德回向法界所有众生,尽未来际度脱无遗,其孝遍诸有情。儒家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然利益帮助他人,尚人他人之别,与佛眼圆明所见“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实难相提并论。

  印祖有云:“世孝著迹,出世孝重本”是概其孝之别也。吾辈虽然愚钝,但也明了本迹不二,不可偏度其一,虽为释子,于此单男独女时代也要本迹并运,圆成孝道,从而乘之以成正觉。


{返回 佛教与孝道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清明与孝道
下一篇:儒、释、道的孝道观比较研究(张树卿)
 孝顺父母之利益(祈竹仁波切)
 欲全孝道,当修净业
 懂感恩行孝道创和谐(孙贤英)
 中国佛教的孝道思想(刘立夫、刘忠于)
 印光大师的孝道观
 对父母最究竟的孝顺(达真堪布)
 浅论佛教的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法通)
 感恩从孝敬父母开始(果信)
 不孝是逆天之罪(华山思)
 试论佛教的孝道思想(智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敌牛虻的老虎[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三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江信尚木像现舍利[栏目:舍利瑞应篇]
 有了她们[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Why did the Buddha enter Nirvana?[栏目:Ven. Master Hsuan Hua]
 彻悟禅师语录·卷首 彻悟大师行略[栏目:彻悟禅师]
 三种净业[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专修念佛,则发愿礼佛之事都可以省去不做吗?[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真正的力量,如同流水一般沉静[栏目:放下就是快乐]
 真正的慈悲[栏目:万行法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