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明暗浮沉 皆由心造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41

明暗浮沉 皆由心造
文/见恁法师  

  六道轮回是凡夫众生陷溺其中,不得出离的循环;在一期又一期的生命中,或悲或喜,不能作主,苦楚万端。而轮回的根本原因是众生无法保持清明的觉性,始终受外境影响而念念迁流、善恶念夹杂,造作身、口、意三业。一旦因缘会遇,业果成熟,便要受报。不论是善报或是恶报,皆是生灭变幻的现象,无法长久。众生便在苦乐交替的生命中载浮载沉,无有出期。

  要改变轮回的命运,便要从起心动念下手,因为“心念”是一切果报的源头。《四十二章经》云:“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当心中起了贪、瞋、痴或杀、盗、淫的念头,即已种下恶业种子;相反地,若能及时觉察、觉照,转而生起布施、慈悲、恭敬等光明的念头,则能远离苦报,感得善果。佛法说“一心生十法界”,不论是成佛成圣、人天福报,乃至三涂恶道的苦果,皆由自己的心念决定。即使这一生的报身已经决定,外在的境界也已现前,我们所持的态度仍能改变自己的未来。所以,若身处逆境之中,能以光明、正向的态度来面对,便能产生扭转命运的力量;相反地,若以负面、恶念来看待人、事、物,即使享有天人般的福报,也无法获得快乐。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因造作恶业而堕入地狱,不仅遭受?皮受鞭打的痛苦,还得拖拉沉重的铁车,不得喘息。当他看见同伴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地,遭到狱卒更残酷的毒打时,心中发出慈悲之心,请求狱卒让他代替同伴受苦。狱卒听了大发雷霆,则以铁棒狠狠捶打他至死。然而他的一念悲心,消除了他在地狱受苦的恶业,而得以投生忉利天中。从那时起,他生生世世皆对众生心怀悲悯,不曾暂舍,终至成佛。由此公案可知:即使是三涂恶道的罪人,如能发起一念善心,便是改过向善的开端。若能以此善念为修道的动力及助缘,则能令罪业冰消,成道可期。

  然而众生的善念不易生起,更不易保有。《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凡夫的心容易落于善、恶两边,且善少恶多。故三十七助道品中的四正勤:“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即是勉励修行人时时提醒自己,只起善念不起恶念,当烦恼恶念现前时,以观行法门对治,觉察、觉照,回复良善与清净。

  欲得善念相继、恶念不生,首要条件在于对佛法的坚固信心。如能深信心生万法、因果不爽的道理,就能时时提醒自己心生善念,广修善法。此外,亲近善知识亦能提起正念,如同明灯在前指引方向,不会误入歧途。

  修行之始即是最初的一念善心,这念善心就是一切功德的开端。众生心中的秽垢有如漫漫长夜,而善念则如黑暗中的微弱火苗。光明、黑暗不相并存,只要善加护念这火苗,令其不断增长,终能成为熊熊火光,照破无始闇冥,找回清净本性。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为大医王,善疗众病
下一篇:良因善果,打造幸福人生
 活在当下
 生命的源泉──禅
 落实戒行
 修行──一条永不回头的路
 知因识果对人生的助益
 佛法甚深,清净微妙。
 选择
 无畏施转危机
 般若门里福慧行.实相当中好藏身
 随喜功德,获福无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赠茶舍主人诗[栏目: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
 佛教的慈悲主义[栏目:星云法师]
 再谈三昧耶戒[栏目:侯松蔚教授]
 60年爱心轮回义写隔世情[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五、题赠法语联、诗、记[栏目:徐恒志居士]
 生命的价值—圣严法师与单国玺枢机主教、吴若权、陶喆的对话 栽培自我,展现生命之光[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三殊胜[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六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趣品《圆觉经》之二十二[栏目:超然法师]
 界文法师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四次课 上节[栏目:界文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