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广说 引论
 
{返回 九乘次第论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31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广说 引论

  义成宁波车 造

  许 锡 恩 译

  编按:本篇摘自义成活佛(Tulku Thondup)之《大圆满修习》(The Practice of Dzogchen,原名Buddha Mind,Snow Lion版,译时蒙Snow Lion出版社书面授权)第一部份第一章至第五章。此书原分两部份,第一部份为九乘教法概论及大圆满重要祖师生平简介;第二部份为龙青巴尊者大圆满著述之精华撮要。本篇所引宁玛派历代祖师论著片段,绝少见于汉土书籍,故甚具参考价值。

  引论

  西藏大乘佛教有四大宗派,宁玛派兴起于公元七世纪,于九世纪之际,由莲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寂护论师(Santaraksita)与藏王赤松德赞(Khri-Srong lDe-bTsan)所确立;噶朱(bKa'-rGyud)及萨迦(Sa-sKya)两派分别由玛尔巴法慧译师(Mar-Pa Ch'os-Kyi Blo-Gros 1012-1099)及款·至宝王('Khon dKon-mCh'og rGyal-Po 1034-1102)于公元十一世纪时所创立;格鲁派则为宗喀巴大士(rJe Tsong-Kha-pa 1357-1419)于公元十四世纪所创立。经教(mDo)方面,四派相异之处,主要只在于各别尊崇不同经典及其演绎之道;就密续(rGyud)而言,宁玛派不共教授主要于九至十一世纪此一时期传入、翻译并弘扬于藏土,被称之为“旧密”(sNgags rNying-Ma)。其它三派,均有共通之密续,而此等于十一世纪或以后方抵藏土之密典,则被称为“新密”(sNgags gSar-Ma)。宁玛派实为最古老教派,亦为其它宗派之母。据宁玛派传统,全部佛法显密教授可判为“九乘次第”(Theg-PadGu)——

  显 三 乘:声闻乘(梵:Sravakayana;藏:Nyan-Thos),属小乘;

  缘觉乘(梵:Pratyekabuddhayana;藏:Rang-Sang-rGyas),属小乘;

  菩萨乘(梵:Bodhisattvayana;藏:Byang-Ch'ub Sems-dPa'),属大乘。

  外密三乘:事密(梵:Kriyayoga;藏:Bya-rGyud);

  行密(梵:Caryayoga;藏:sPyod-rGyud);

  瑜伽密(梵:Yogatantra;藏:rNal-'Byor rGyud)。

  内密三乘:大瑜伽(梵:Mahayoga;藏:rNal-'Byor Ch'en-Po);

  无比瑜伽(梵:Anuyoga;藏:rJe-Su rNal-'Byor);

  无上瑜伽(梵:Atiyoga;藏:Shin-Tu rNal-'Byor)。

  宁玛派之不共教授即三内密,尤其是无上瑜伽。九乘次第中各各层次,绝非宣示互相矛盾之理论,或引得不同果位:彼等实为修行道上之过程而已,能直接或间接令(行者)证悟而成正等觉。因修行人根器利钝不同,部份行者须由层次较低之次第起修,依其证量逐级而上。于某一次第娴熟后,再进而修习更高次第。有等利根行者,因夙生之业力,能直入最高次第,如无上瑜伽,甚至能即身而得佛果。是故,引导天赋极高之人自普通教授起修,固为浪费生命、精力及机会;反之,(钝根者)由较高次第之教授起修,不独无所利益,兼且实为错误。因此,欲入各别修习之门,重要在量力而为,及能得睿智上师指导。

  声闻乘之见地,在于证悟“人我空”。其目标乃能断(苦),及得一己之寂静与快乐。其修习乃遵行“八别解脱律仪”。其观修乃将己心住于“止”,及“观”四谛与其十六差别(十六行相)。其果位成就为“士夫八次第”(译按:即四向四果,如预流向、预流果等);第八次第即证阿罗汉位。

  缘觉乘之见地,乃体悟人、法二我皆空,然心之刹那无间(相续)则为实有。其目的在凭自力而得辟支佛之阿罗汉位。其修习乃奉行八别解脱律仪任何一支。行者之止观,乃修“四谛十六差别”,尤其更顺逆观“十二缘起”。其果亦证阿罗汉位。

  菩萨乘之见地,乃体悟一切法空。其目的为度尽一切有情成正等觉。主要修习为六波罗蜜多: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及般若。行者修“三十七菩提分”以观“二无我”及“四道”(译按: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其果以“二身”得成正等觉:行者既得无色身,亦得色身以利益众生。

  ◇ 显密之分别

  莲花业缘力尊者(Padma Las-'Brel rTsal)于《大圆满龙青心髓前行导引·普贤上师口授笔记》中,阐释显密分别如下:

  《三理趣灯》云:

  果共离无明 少难多方便

  利根为主故 密乘最殊胜

  显密二乘,虽有相同之果位成就,即成正等正觉。(但密乘)于得果具有殊胜方便,即:离无明之殊胜“见”;摄无数善巧方便之殊胜“修”;行持殊胜而无困苦,行人属利根等……。

  甲、因乘(显乘)了知:(一)法性(即胜义谛)乃离戏论之八不,然而,因乘不能证悟法界与本智双运如实自性;(而密乘)则遣除(此无明),体证“界”“智”双运自性。是以密乘不昧于法性之见地。(二)因乘了知一切法(即世俗谛之有)缘生如幻自性,然而昧于不能了知(法)即(佛)身及本智,(而只能了别其为)不净之幻化。金刚乘(密乘)了知(一切皆)为(佛)身与本智之游戏、“界”“智”无二之真实义、二谛无二及无上法身。由是,以离无明故,(密乘)遂更殊胜。

  乙、(密乘之)殊胜修持,乃在于二次第:方便之生起次第及智慧之圆满次第。

  丙、行持殊胜而无困苦:因乘无不必舍弃所贪外境而能得证悟之道。(密乘)既能用所贪之境为(修学)之道(而不必舍弃),于自在及乐境中保任心识,行者遂能即生以此孤身得证金刚持位。

  丁、行人属利根殊胜:密乘修习,乃为具有超凡根器之特殊行者而立,此根器之共(处),在于具有能生正觉之殊胜五力;其不共(处),乃在其体证金刚乘甚深见地之智慧,及具有“无畏(密乘)沉重事业”之坚强信力。

  大乘显密二乘之目标,同为求得正觉。但在方法上二者则有所不同。密乘行者之见地,为因果无别;五大显现即五佛部部妃,而五蕴显现则为五佛部部主;部尊表五根本智,情器世间则如诸佛及其剎土之清净。

  密乘行者既视一切法皆清净,情器世间即是本尊及本尊剎土,故能于二谛相融中得一切法乐。显乘行者,则仍有染净善恶之别,故不能取一切世法为修持,而密乘行人则能转一切作修持方便。

  内密之见地,尤其无上瑜伽,为究竟因果无别。外密虽云比显乘教授较为重视“无别”,而内密于此见地上又比外密更为殊胜。因此,显乘亦名“因乘”,意即行者所修乃成佛之因;而密乘则名“果乘”,盖藉灌顶力,则能体证情器世间即是本尊与佛剎,由是逐步修持,即能证悟圆满。密乘行者以三身为修行道之甚深善巧方便,于极短时间内解脱,得成佛果。

  密续,乃将无明与烦恼转化为如来藏与诸佛功德。但此“转化”,不同近世学者所云,由一物变成另一物,如点铁成金;而实乃将受污染之物净化、圆满还原于其真实境界。

  密乘教授,须由具利根及极善业之人信解奉行。龙青巴尊者(Klong-Chen Rab-'Byams 1308-1363)于《如意藏论释·白莲花》中,概述显密教授之分别如下:

  显宗菩萨乘(或大乘)之教授,谓众生皆有如来藏。以如来藏为种子,复以积集福德与智慧二资粮之修习,经无数世后,如来藏(种)将盛开,而终能成正等正觉。由于强调因果相续,故名“因乘”。

  密乘见地(即因果无别)则谓如来藏已本来具足圆满于一切有情中,如日之有光,此为 “能净之基”;而能障如来藏之八识及其所变现,如云,此为“所净”。生起、圆满二次第之灌顶及止观,则可清净罪障,使功德光明遍照,如风驱云散,此则为“清净之果”。当下,往昔烦恼污染既灭,虽则阿赖耶之名言、习气等悉已转化(成佛果及其功德),然其显现实乃无差别相续之相。《喜金刚密续》云:

  众生即是佛(就自性而言)

  但为外障蔽

  外障若清除

  众生仍是佛

  显密教日尊者(mDo-sNgags bsTan-Pa'i Nyi-Ma)曾云:据宁玛派先贤所说,认为显密二乘于空性见(即胜义谛)并无不同,所不同者仅为对现象(即世俗谛)之见地。其《见地与教派要义炬注疏·妙音密意庄严》云:

  根据旧译宁玛派之见地,显密二乘于胜义谛空性(见)并无不同。盖中观宗之毕竟空性,与大瑜伽所言之大平等性,无上瑜伽所言之胜义普贤佛母、法尔坛城、本来清净等,皆是同一意义。另如密彭尊者(Mi-Pham 1846-1912)之《定解宝灯论》所云:

  天竺圣月称 藏土法贤师

  意趣都如一 说本净即空

  唯若就相边而言,则大瑜伽所云:凡所有相本质光明,即大清净之世俗谛;无比瑜伽所云:一切相即普贤王如来,亦即三身坛城;及无上瑜伽所云:(一切相)皆为甚深心识明相【脚注:原文为“基之明相”。此中之“基”,即指凡夫藏(阿赖耶与如来藏)。今译为心识,实指心识状态。】,亦即法尔所成之坛城。上述诸见地,乃至所述名相,显乘皆付厥如,故知显密二乘对世俗谛之见地,实有天壤之别。

  ◇ “密” 之定义

  “密”(Tantra)一词解作相续。索波丹达尊者(Sog-Po bsTan-Dar)于《功德藏述记·能解金刚结之金针教授》中云:

  《金刚顶续》云:

  密续相续义 轮回即密续

  涅槃后密续

  “密续”,视乎轮、涅二者之关系——有如琵琶弦线之相续——而有三分:(一)如来藏乃根分之相续;(二)见修双运乃道分之相续;(三)三身与本智乃果分之相续。密乘教授,乃通过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使善巧方便与本智二者双运,是故密乘法门广大。密乘不取苦行(此与显乘不同),于利根行人而言,修密能速证佛果。

  无畏教日尊者('Jigs-Med bsTan-Pa'i Nyi-Ma 1865-1926)于《吉祥秘密藏续大纲·宝藏匙》中释“密续”如下:

  须体证成就者,乃“因”或“根”之密续。行者所藉以体证及于道上精进者,为“方便”或“道”之密续。行者所圆成者,则为“果”之密续……。如是,根、道、果三者皆置于同一相续之中,故名之为“密续”(相续)也。《后密续》云:

  密续乃根、道(方便)、果之相续。

  ◇ “密续”之分部

  据宁玛派传承,共分六部密续。事密、行密或作密、瑜伽密,乃三外密;而大瑜伽、无比瑜伽、无上瑜伽或大圆满,为三内密。《明觉自现续》云:

  金刚乘分外内密 外重戒律内方便

  外密复分三支部 事密行密瑜伽密

  内密亦分三支部 大与无比及无上

  ◇ 密乘各种教授

  论述密续经典,各有不同。《吉祥秘密藏续大纲·宝藏匙》云:

  密乘乃由经典、口诀及正理三者所阐述。

  甲、经典:(于《幻化网秘密藏续》中)摄四“释续”及“后续”。(四释续中,首二续)讲述解脱道之顿、渐二支者,为《智藏》及《金刚镜》。余二续关于方便道之顿、渐二支者,为《海》及《过失》。虽然“根本续”与“释续”之定义甚多,但据洛·善逝藏尊者(Rog bDe-gShegs sNying-Po)所言,于较早期宣扬而成为(其它密续)所解说者,为“根本续”;而较后期出现且解说(根本续)者,则为“释续”。

  乙、口诀:论述及杂著,其作者或为上根殊胜行人,藉无上密续殊胜道,得证悟成就之果而教化众生;或为中根行人,得其本尊亲自加持,而能开演密续;或为较次之行者,得诸持明祖师相传而下之真实口诀教授。此等著作(以《秘密藏续》)为例,如《巴甲》(sPar-khab),及名为《宾咤他》(Pindartha)之略释;尚有《道次第》、《精要》及《见鬘》等。

  丙、正理:有等鲁莽之演述甚深密教者,妄据因明学,结果只能将一己捏造之私见搀杂于法义中。虽然于此等演述中,或具有“某某经论如是说”等引文,然多见解晦涩,实不能证明并无曲解密续之法义。是故,(于密续法义)具足实信,并且依据释续及成就者之口诀,以正理敷演根本续,实为非常重要。

  ◇ 密乘之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

  密乘各个次第,因有各自之见地与修持方便,故有所不同。然每一次第皆重视(生起、圆满)二次第之修习。龙青巴尊者于《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解》中云:

  生起次第:由观想外境成(诸本尊之)皈依境,行者遂能清净执土石为自性实有而显现之遍计执性。由观想诸有情成男女本尊,行者乃能清净我执而离爱憎。由观想己身之蕴、界、处成本尊(蕴、界、处自无始以来即已如是),行者遂有无数利益,此中包括将罪障清净为色身(rupakaya)、圆满积集福德资粮,及得三摩地(定)。圆满次第:能对生起次第观修之少许执着,及观修时对“观诸法如幻”之少许执着,悉皆清净无余。由能离一切戏论,甚至连“如是” 之概念亦离,遂能清净法身(Dharmakaya)之障蔽、圆满不可思议之止观,及智慧(资粮)之积集。由于将心专一观于任何所缘,行者乃住于乐、明、无念之境界,以此而证悟内智实相,即大手印,即圆满次第之体性。为见如是之真实自性,于体证本始根基之自性、金刚身之自性及心性之胜义自性后,行者复观修此(真实之性)。(圆满次第修习)分依自身及依他身等二种。依于自身(之修习)为有作意之六种瑜伽:拙火、幻身、睡梦、光明、中有及迁识。此乃不依他力而成正等觉之圆满次第修习。依他身(之修习)即精通脉、气、明点瑜伽之行者,以修“乐”为道。

  不动寿灌大圣尊者('Gyur-Med Tshe-dBang mCh'og-Grub)于《天鼓譬喻论》中,总括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之意义如下:

  观想一切显现无二无别,悉皆为本尊之佛身,而(其形与色)则与三界诸法相类,复具大悲心,及观大乐融入,由是令佛三身(于自身)成熟,此乃生起次第之体性……。将风、心、意融于中脉,以直接生起乐空本智,此则为圆满次第之体性……。修习脉、气、明点之次第,及修习以明妃(为方便)令气入住及融于中脉之次第,二者皆非究竟之圆满次第,然因其能令行者达致成就,是故(亦)称为圆满次第。

  (生、圆)二次第之修习,皆通行于三外密与三内密,然相比于层次较高次第而言,层次较低次第则缺圆满次第,生、圆双运则更无论矣。龙青巴尊者于《大车解》中就此事说云:

  (外密中之瑜伽密)行者不断观想方便与智慧。是故行者于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亦各别(修习)。


{返回 九乘次第论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广说 三外密之见修行果
下一篇: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见修行果差别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略义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广说 三内密之见修行果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广说 外密与内密判别
 九乘次第论集 附录 四部宗义要略
 九乘次第论集 宁玛派的教法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广说 无上瑜伽之三部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广说 大圆满与余乘教法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见修行果差别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广说 外密与内密判别
 九乘次第论集 主编者简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无非名和利,不过一碗饭[栏目:看开]
 五百罗汉 489、拔众苦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如何避免修行中遭遇冤亲债主的困扰?[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马一浮人间佛教思想倾向中的矛盾性(郭敏飞)[栏目:人间佛教]
 身心相应礼佛尊[栏目:瓜熟蒂落·达真堪布]
 回忆是一种忘记[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五百罗汉 252、因地果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佛教对神通的看法[栏目:星云法师]
 远离贪执积累出世间资粮[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云门说宝镜 之九 特立独行之宗门作略[栏目:冯学成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