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广说 三内密之见修行果
 
{返回 九乘次第论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52

九乘次第论集:九乘差别广说 三内密之见修行果

  ◇ 甲、大瑜伽

  在《幻化网秘密藏续》中,于论述轮回与涅槃皆是心性与根本智之自然现起时有云:

  (幻化现象——)

  因执我故转轮回 六道由是有生灭

  身财苦受之幻相 无非戏论之显现

  (佛剎——)

  自证心识为空性 为无我为本觉智

  由离戏论之念住 一切显现皆能转

  一切法皆非实有 实为佛身语功德

  以及佛剎之神变 亦为根本智所现

  见(根)——

  其见地为“二了义谛之相融或无二无别”。密彭尊者于《如意藏宗轮要义》概述之如下:

  此部由经教及知解,以四种信解等了知二了义谛无二无别,即法身相,为光明,离能所及离一切思维。据此见地,诸法(即世俗谛)之显现,与三轮(即佛之金刚身、金刚语及金刚意)之体性皆自本初以来即已存在。当其为空性时,则是“了义世俗谛”。而佛身与根本智不可分之空性(无自性性),则是“了义胜义谛”。

  法吉祥译师于《密主事业善说教授》写道:

  大瑜伽主要修生起次第,行者由修证“二了义谛”之无二无别而得解脱。

  修(道)——

  以下为法吉祥译师、不动寿灌大圣尊者与教日尊者等三人著作之概略:

  于大瑜伽,行者观想一切法之显现皆为本尊坛城。据续部及修部经典所载,行者修习二种瑜伽:有相瑜伽及无相瑜伽。

  一、行者于有相瑜伽修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

  甲、修生起次第时,行者以三等持观想坛城,令自身三门,即身、语、意与本尊三门相融。此三等持乃大空性等持、现位法尔等持、及因位(清净咒宇)等持。

  乙、修圆满次第时,行者根据善巧方便道,修习上行及下行,观想大乐之根本智。

  二、行者修无相瑜伽观想,即在法尔究竟自性中作观。

  行(事业)——

  法吉祥译师于《密主事业善说教授》中云:

  因对方便中之善巧生信心,故行者乐一切法而不生执著。

  果(成就)——

  以下为密彭尊者与法吉祥译师二者著作之概略:

  由甚深道之力,得以清净一切虚妄之垢秽,行者能于现世或中有身得四持明位或五佛身。

  ◇ 乙、无比瑜伽

  《金刚庄严遍集明觉经》云:

  器世间为佛母究竟法界,情世间即胜利佛父虚空。无论取舍皆为本觉乐受。此即是金刚誓句。

  见(根)——其见地为界智无二。密彭尊者于《如意藏宗轮要义》概述之如下:

  无比瑜伽了知有为法之一切显现为普贤王如来(佛父),亦即本尊法尔所成之坛城。而“法”之空性本质(此本质离一切边见)则为普贤佛母,亦即根本法尔坛城。复次,二者之自性平等双运,而此即大乐之子、觉性之坛城。

  法吉祥译师于《密主事业善说教授》云:

  一切法皆是一心所生,当其于普贤佛母(空性母)之母体(法界)中时,清净无染,故其自性无生无灭、离一切戏论,亦名为根本真如坛城;由此无生无灭自性所无穷放射之内自觉性,即自生光明坛城,则为普贤王如来(根本智佛父),亦名法尔成就坛城。空性与显现二者所交织之不可分自性,即大乐之子,亦即界智无二,及为根本觉性坛城。

  修(道)——

  以下为密彭尊者与教日尊者著作之撮要:

  行者观想一切本尊于行者金刚身内圆满具足。尽管行者自心中佛父、佛母、佛子三坛城未被区别,一切法皆藏于心识中,但此心识因三现分(净、不净、无记)之薰习,致有能、所之见而受遮障。一切事物遂有正邪、善恶、取舍之相,而众生遂执持之。欲除此障,行者须修内身之脉、气、点,由是生大乐智,行者遂能于五道中精进。

  以下为法吉祥译师及不动寿灌大圣尊者著作之撮要:

  无比瑜伽主要之修行道有二:

  一、方便道——为内智生起之修习,亦即无二大乐之修习。此修习,上焉者修自身四轮或六轮,以渐次引生内智。下焉者则与明妃双修,能立时生起内智。

  二、解脱道——此亦分二:观想本义,即法尔等持,此究竟自性离一切思维概念;修习标帜,乃仔细观想本尊。行者于持咒时,刹那间清楚观想器世间与有情皆为本尊坛城,清脆如鱼跃出水。无比瑜伽,较侧重圆满次第,即脉、气、点之瑜伽,及乐明无念之根本智,而对生起次第则置于较次之位。

  行(事业)——

  据法吉祥译师于《密主事业善说教授》云:

  行者于平等性中受持一切事物。

  果(成就)——

  据法吉祥译师及不动寿灌大圣尊者所云:

  行者能得大乐身、四佛身与五根本智。

  ◇ 丙、无上瑜伽

  自性——

  法吉祥译师于《密主事业善说教授》中云:

  无上瑜伽乃将根本佛性回复本来面目之手段。此根本佛性,离一切取舍、离希求与疑畏。

  定义——

  不动寿灌大圣尊者于《天鼓譬喻论》中云:

  大圆满之定义为:于不落任何边见之自生根本智体性中,三乘之义蕴得以圆满而自在。

  尊者续云:

  无上瑜伽之定义为:阿底(Ati),有最极义、至胜义、无上义、顶尖义及心髓义。瑜伽,则是修习义。故此,此乃最高修习,乃一切修习中之极胜修习。

  见(根)——

  密彭尊者于《如意藏宗轮要义》总括见地如下:

  无上瑜伽了知一切法自无始时以来,已于唯一本体之平等自性中存在,亦即于自生之本觉智中存在。虽然外境(一切法)于心识中一一显现,然外境实无自性,且属颠倒,心识于本初为三佛身之自性:空性即法身,光明即报身,周遍一切之大悲即化身。于本初清净(大清净)及任运成就之双运境界中,无上瑜伽了知轮回与涅槃于法尔任运而成之大坛城内,无二无别。

  龙青巴尊者于《宗轮藏》总括大圆满之要点如下:

  无上瑜伽主张:光明心性,即本来清净之法界,自无始以来即住于自所任运之成就中。此无二及自生之本觉智即是根。于其他层次较低之佛乘,因染力故,对一切法乃起分别心,由是此自生本觉智便为希求及疑虑等烦恼所障。

  尊者复于《圣智净心对问》中云:

  心性即如来藏,即光明本觉智。于无心时,则有心性、光明及无分别本觉智。《光赞般若经》云:“其心无心,心者本净。”

  不动寿灌大圣尊者于《天鼓譬喻论》中云:

  自性大圆满,乃离心而在之心性。此亦是自生之内自证,亦即内光明。于此自性大圆满中,大自然之一切体性皆法尔而在,彼不须有待于能生所生或其他缘起之因果,盖彼乃自然解脱。

  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云大圆满乃无上道:

  于大圆满中,因了悟永恒不变究竟自性之自在,及能不离此体性,故烦恼及所知二障即不须舍离而自然清净。是故,大圆满乃众多修行道中无上极速成就之道。

  分部——

  无上瑜伽六百四十万颂(译按:原文作六百万零四百颂,今据敦珠法王《宁玛派教法史》改正)之经续,无垢友尊者将之分为三部:心部、界部及口诀部。

  《大庄严续》中云:

  诸持心者为心部 持虚空界为界部

  若于道上无修治 此即口诀部心髓

  龙青巴尊者于《妙乘藏》中云:

  心部强调一切法无非众生之心识所变,故一切皆不离心识。此见地乃防止自心偏离于自然智。界部主张除普贤佛母(即究竟法性)之虚空外,实无余处住。此见地乃防止自心偏离于究竟法性之广大虚空。而了知自性真实义者,乃是口诀部。

  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云:

  大圆满之教授分为三部,乃因应行者之悟性而施设:

  由悟性故分三种见 心部外境为心游戏

  界部外境为自庄严 口诀部无生体性空

  法吉祥译师于《密主事业善说教授》云:

  住于法身境界之等持,即本觉与空性双运,为心部。住于无修无整境界之等持,即住于究竟自性,为界部。住于本来解脱,无所取舍之究竟自性境界中等持,为口诀部。

  不动寿灌大圣尊者于《天鼓譬喻论》解释云:

  因万法无非心性所变现,能于应舍离之事边解脱,是为心部。因一切法皆于法性虚空(普贤佛母)中得圆满,是故离于整治边而自在者为无修界部。能了知应舍离之事边、及整治边二者之真实体性,则是甚深口诀部。

  莲花业缘力尊者于《如长流之教日·耳传教授精要》中分释无上瑜伽之三部如下:

  心部视一切显现为心识,心识为空性,空性为本觉,而本觉与空性为双运。于视一切显现为心识时,乃以力用、游戏及庄严三者而视一切显现为心识。首先,力用者,乃根木智之力用,此即为证悟与流转二者。基于力用,及以力用为能缘,则力用便成为一切妄念之根源。由力用生起之染心及五门等则是游戏。而内身、外身、高山、木石及屋舍之呈显,则是庄严。总而言之,庄严与游戏皆生于力用,此即自证与流转,而力用则由心性而生,故心性即因位如来藏。上述乃解释视一切显现为心识之道。于此,最要者为此根本智(因位如来藏)乃纯一光明,及为心识之自证,然此却非大圆满法尔生起之本觉。称为大圆满,则因心识兼摄光明与空性,且此二者密不可分。

  界部了知光明心识及自证即空性。然此尚有对空性之强烈认知。

  总括而言,心部由了知除心识外别无他法可舍,而能解脱于应舍离之事边。但仍未能解脱于自证光明与心识之对治。界部因了悟光明心识及自证即空性,而能解脱于事边及对治边。但此部尚未能扭转对空性之执持,且对超越心识之俱生智未能把握重点。口诀部除超越事边及整治边外,更了悟法性之三种特质——即本体、自相与悲心。此三种特质自无始时以来已交融不可分,有如水之与湿、火之与热。复次,彼等亦非新成之组合或心识所营造。因口诀部能证根本自性之本来面目,故不仅高于九乘次第之馀乘,复高于无上瑜伽中之其他两部。


{返回 九乘次第论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广说 无上瑜伽之三部
下一篇: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广说 外密与内密判别
 九乘次第论集 宁玛派的教法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广说 外密与内密判别
 九乘次第论集 主编者简介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见修行果差别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广说 外密与内密判别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广说 引论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广说 三内密之见修行果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广说 无上瑜伽之三部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广说 大圆满与余乘教法
 九乘次第论集 九乘差别略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远离恶友少烦恼[栏目:卢志丹居士]
 有关受具前阶规制之种种──沙弥(尼)、式叉摩那与“异学四月共住”规制之研究[栏目:昭慧法师]
 比丘记事(之十八)[栏目:比丘记事]
 可以不跟人在面上去争论了,心里头还是会有一些埋怨的情绪...怎么样才能...[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怀念如学法师的风范[栏目:温金柯博士]
 新闻媒体对佛教的报导[栏目:明日的佛教]
 菩提心看「第一」[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藏传佛教为什么前面比汉传佛教多一个皈依上师呢?[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内观基础 七、心[栏目:内观基础]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一期 第一天 单提一声佛号[栏目:智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