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乘次第论集:九乘差别广说 三内密之见修行果
◇ 甲、大瑜伽
在《幻化网秘密藏续》中,于论述轮回与涅槃皆是心性与根本智之自然现起时有云:
(幻化现象——)
因执我故转轮回 六道由是有生灭
身财苦受之幻相 无非戏论之显现
(佛剎——)
自证心识为空性 为无我为本觉智
由离戏论之念住 一切显现皆能转
一切法皆非实有 实为佛身语功德
以及佛剎之神变 亦为根本智所现
见(根)——
其见地为“二了义谛之相融或无二无别”。密彭尊者于《如意藏宗轮要义》概述之如下:
此部由经教及知解,以四种信解等了知二了义谛无二无别,即法身相,为光明,离能所及离一切思维。据此见地,诸法(即世俗谛)之显现,与三轮(即佛之金刚身、金刚语及金刚意)之体性皆自本初以来即已存在。当其为空性时,则是“了义世俗谛”。而佛身与根本智不可分之空性(无自性性),则是“了义胜义谛”。
法吉祥译师于《密主事业善说教授》写道:
大瑜伽主要修生起次第,行者由修证“二了义谛”之无二无别而得解脱。
修(道)——
以下为法吉祥译师、不动寿灌大圣尊者与教日尊者等三人著作之概略:
于大瑜伽,行者观想一切法之显现皆为本尊坛城。据续部及修部经典所载,行者修习二种瑜伽:有相瑜伽及无相瑜伽。
一、行者于有相瑜伽修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
甲、修生起次第时,行者以三等持观想坛城,令自身三门,即身、语、意与本尊三门相融。此三等持乃大空性等持、现位法尔等持、及因位(清净咒宇)等持。
乙、修圆满次第时,行者根据善巧方便道,修习上行及下行,观想大乐之根本智。
二、行者修无相瑜伽观想,即在法尔究竟自性中作观。
行(事业)——
法吉祥译师于《密主事业善说教授》中云:
因对方便中之善巧生信心,故行者乐一切法而不生执著。
果(成就)——
以下为密彭尊者与法吉祥译师二者著作之概略:
由甚深道之力,得以清净一切虚妄之垢秽,行者能于现世或中有身得四持明位或五佛身。
◇ 乙、无比瑜伽
《金刚庄严遍集明觉经》云:
器世间为佛母究竟法界,情世间即胜利佛父虚空。无论取舍皆为本觉乐受。此即是金刚誓句。
见(根)——其见地为界智无二。密彭尊者于《如意藏宗轮要义》概述之如下:
无比瑜伽了知有为法之一切显现为普贤王如来(佛父),亦即本尊法尔所成之坛城。而“法”之空性本质(此本质离一切边见)则为普贤佛母,亦即根本法尔坛城。复次,二者之自性平等双运,而此即大乐之子、觉性之坛城。
法吉祥译师于《密主事业善说教授》云:
一切法皆是一心所生,当其于普贤佛母(空性母)之母体(法界)中时,清净无染,故其自性无生无灭、离一切戏论,亦名为根本真如坛城;由此无生无灭自性所无穷放射之内自觉性,即自生光明坛城,则为普贤王如来(根本智佛父),亦名法尔成就坛城。空性与显现二者所交织之不可分自性,即大乐之子,亦即界智无二,及为根本觉性坛城。
修(道)——
以下为密彭尊者与教日尊者著作之撮要:
行者观想一切本尊于行者金刚身内圆满具足。尽管行者自心中佛父、佛母、佛子三坛城未被区别,一切法皆藏于心识中,但此心识因三现分(净、不净、无记)之薰习,致有能、所之见而受遮障。一切事物遂有正邪、善恶、取舍之相,而众生遂执持之。欲除此障,行者须修内身之脉、气、点,由是生大乐智,行者遂能于五道中精进。
以下为法吉祥译师及不动寿灌大圣尊者著作之撮要:
无比瑜伽主要之修行道有二:
一、方便道——为内智生起之修习,亦即无二大乐之修习。此修习,上焉者修自身四轮或六轮,以渐次引生内智。下焉者则与明妃双修,能立时生起内智。
二、解脱道——此亦分二:观想本义,即法尔等持,此究竟自性离一切思维概念;修习标帜,乃仔细观想本尊。行者于持咒时,刹那间清楚观想器世间与有情皆为本尊坛城,清脆如鱼跃出水。无比瑜伽,较侧重圆满次第,即脉、气、点之瑜伽,及乐明无念之根本智,而对生起次第则置于较次之位。
行(事业)——
据法吉祥译师于《密主事业善说教授》云:
行者于平等性中受持一切事物。
果(成就)——
据法吉祥译师及不动寿灌大圣尊者所云:
行者能得大乐身、四佛身与五根本智。
◇ 丙、无上瑜伽
自性——
法吉祥译师于《密主事业善说教授》中云:
无上瑜伽乃将根本佛性回复本来面目之手段。此根本佛性,离一切取舍、离希求与疑畏。
定义——
不动寿灌大圣尊者于《天鼓譬喻论》中云:
大圆满之定义为:于不落任何边见之自生根本智体性中,三乘之义蕴得以圆满而自在。
尊者续云:
无上瑜伽之定义为:阿底(Ati),有最极义、至胜义、无上义、顶尖义及心髓义。瑜伽,则是修习义。故此,此乃最高修习,乃一切修习中之极胜修习。
见(根)——
密彭尊者于《如意藏宗轮要义》总括见地如下:
无上瑜伽了知一切法自无始时以来,已于唯一本体之平等自性中存在,亦即于自生之本觉智中存在。虽然外境(一切法)于心识中一一显现,然外境实无自性,且属颠倒,心识于本初为三佛身之自性:空性即法身,光明即报身,周遍一切之大悲即化身。于本初清净(大清净)及任运成就之双运境界中,无上瑜伽了知轮回与涅槃于法尔任运而成之大坛城内,无二无别。
龙青巴尊者于《宗轮藏》总括大圆满之要点如下:
无上瑜伽主张:光明心性,即本来清净之法界,自无始以来即住于自所任运之成就中。此无二及自生之本觉智即是根。于其他层次较低之佛乘,因染力故,对一切法乃起分别心,由是此自生本觉智便为希求及疑虑等烦恼所障。
尊者复于《圣智净心对问》中云:
心性即如来藏,即光明本觉智。于无心时,则有心性、光明及无分别本觉智。《光赞般若经》云:“其心无心,心者本净。”
不动寿灌大圣尊者于《天鼓譬喻论》中云:
自性大圆满,乃离心而在之心性。此亦是自生之内自证,亦即内光明。于此自性大圆满中,大自然之一切体性皆法尔而在,彼不须有待于能生所生或其他缘起之因果,盖彼乃自然解脱。
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云大圆满乃无上道:
于大圆满中,因了悟永恒不变究竟自性之自在,及能不离此体性,故烦恼及所知二障即不须舍离而自然清净。是故,大圆满乃众多修行道中无上极速成就之道。
分部——
无上瑜伽六百四十万颂(译按:原文作六百万零四百颂,今据敦珠法王《宁玛派教法史》改正)之经续,无垢友尊者将之分为三部:心部、界部及口诀部。
《大庄严续》中云:
诸持心者为心部 持虚空界为界部
若于道上无修治 此即口诀部心髓
龙青巴尊者于《妙乘藏》中云:
心部强调一切法无非众生之心识所变,故一切皆不离心识。此见地乃防止自心偏离于自然智。界部主张除普贤佛母(即究竟法性)之虚空外,实无余处住。此见地乃防止自心偏离于究竟法性之广大虚空。而了知自性真实义者,乃是口诀部。
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云:
大圆满之教授分为三部,乃因应行者之悟性而施设:
由悟性故分三种见 心部外境为心游戏
界部外境为自庄严 口诀部无生体性空
法吉祥译师于《密主事业善说教授》云:
住于法身境界之等持,即本觉与空性双运,为心部。住于无修无整境界之等持,即住于究竟自性,为界部。住于本来解脱,无所取舍之究竟自性境界中等持,为口诀部。
不动寿灌大圣尊者于《天鼓譬喻论》解释云:
因万法无非心性所变现,能于应舍离之事边解脱,是为心部。因一切法皆于法性虚空(普贤佛母)中得圆满,是故离于整治边而自在者为无修界部。能了知应舍离之事边、及整治边二者之真实体性,则是甚深口诀部。
莲花业缘力尊者于《如长流之教日·耳传教授精要》中分释无上瑜伽之三部如下:
心部视一切显现为心识,心识为空性,空性为本觉,而本觉与空性为双运。于视一切显现为心识时,乃以力用、游戏及庄严三者而视一切显现为心识。首先,力用者,乃根木智之力用,此即为证悟与流转二者。基于力用,及以力用为能缘,则力用便成为一切妄念之根源。由力用生起之染心及五门等则是游戏。而内身、外身、高山、木石及屋舍之呈显,则是庄严。总而言之,庄严与游戏皆生于力用,此即自证与流转,而力用则由心性而生,故心性即因位如来藏。上述乃解释视一切显现为心识之道。于此,最要者为此根本智(因位如来藏)乃纯一光明,及为心识之自证,然此却非大圆满法尔生起之本觉。称为大圆满,则因心识兼摄光明与空性,且此二者密不可分。
界部了知光明心识及自证即空性。然此尚有对空性之强烈认知。
总括而言,心部由了知除心识外别无他法可舍,而能解脱于应舍离之事边。但仍未能解脱于自证光明与心识之对治。界部因了悟光明心识及自证即空性,而能解脱于事边及对治边。但此部尚未能扭转对空性之执持,且对超越心识之俱生智未能把握重点。口诀部除超越事边及整治边外,更了悟法性之三种特质——即本体、自相与悲心。此三种特质自无始时以来已交融不可分,有如水之与湿、火之与热。复次,彼等亦非新成之组合或心识所营造。因口诀部能证根本自性之本来面目,故不仅高于九乘次第之馀乘,复高于无上瑜伽中之其他两部。